如何破解“饭碗”难题

2016-02-04 05:25:10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9期
关键词:饭碗大城市失业



如何破解“饭碗”难题

其实,就业问题,就是一个经济体是否能持续运转的“体温计”,也是一些国家政治剧变的“催化剂”。对现在的中国而言,它是改革的“安全阀”。充分的就业,稳定的环境,这是推动任何改革的前提。

然而2016年,这个问题在沉寂多年之后,再次浮出水面。我们该如何破解目前的“招工难”和“失业潮”的矛盾,来保卫国人的“饭碗”呢?

创造就业的空间尚未完全释放

目前,大企业的裁员消息不绝于耳。此外,尽管央行已经把利率水平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准,但吸收主要就业人口的中小企业群体投资热情依旧不乐观,而一些城市的房价,却在节节升高。

中国经济可能陷入“流动性陷阱”吗?当资金不再愿意进入实业,去创造就业机会,而是热衷于推高资产泡沫和炒作“轻资产”的互联网概念,那么我们真的应开始担心就业问题了。

我们还必须反思,在这个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多年的大学扩招在短时期内拉动了经济,却催生了过剩的“白领后备军”。而实体经济所需的蓝领技术工人、中高端工程师群体,却无法得到足够的培训和发展。企业付出的人力成本越发高企,却总在抱怨“招不到人”。

显然,中国存在劳动人口和经济形态的“结构性错配”,这对实体部门技术水平的渐进式提升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必掩耳盗铃。适时、理性地处理当下的就业问题,反倒不失为一次劳动力“供给侧”改革的契机。

当然,我们也没有理由悲观。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说,虽然面临较大经济下行压力,但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状态看,不会出现新一轮“失业潮”。情况如此,改革更需加快步伐,抓住时间窗口。另外,还有专家指出,原有的就业创造的空间还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所以,取消制度障碍更为重要。

取消制度障碍更易解决问题

有专家就指出,遇到“失业潮”的问题,西方国家会动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拉需求。中国的情况是,把制度障碍取消之后,问题更容易解决。

一方面,在大城市进行相应的改革,比如说户籍制度。现在大城市还是出现“招工难”的问题,中西部的劳动力可以到大城市来打工,再比如钢铁这个部门是过剩的,有些工人下岗了,但是城市里的餐馆服务员、家政服务员还是很缺人。如果把制度障碍消除了,可以很快再就业。

这个过程当中,需要的不只是像西方国家那样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需要让劳动力的供给需求匹配起来,进行结构调整。也就是说,要在结构调整过程当中,通过制度改革把需求做起来,把原来受到抑制的部门比如民营企业、大城市做起来,原来过剩的那些部门就自然转移到其他地方、其他行业了。

从取消制度障碍这个层面来说,2014年户籍制度改革就已经启动,那么该怎么评价改革的成效?

专家陆铭指出,总体来说还是进程太慢,主要原因在于对经济规律包括城市发展的规律把握不足,对于经济一定是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及其周围这个规律,一直没有很正确的认识,总觉得大城市今天出现的问题是人多导致的,其实大城市今天出现的很多问题不是人多导致的,人恰恰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活力所在。

很多问题是城市规划和管理没跟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没跟上,比如地铁、学校的供给没跟上。而现在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管理人,结果把人管住以后,整个经济的活力没有了。所以,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思路,应该认识到大城市才是创造经济、创造就业的源头,按照近几年的经济形势,恰恰需要更加强调重启东部的发展,强调东部和大城市的地理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对于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带动作用。

根本上要推行“供给侧改革”

目前,面对“招工难”和“失业潮”很多政府也跟着着急“上火”,纷纷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就业者积极就业,替企业出面招人。应当说,地方政府的这些做法虽然值得肯定,但有分析指出要想从根本上纾解“两难”,仍须政府积极推行“供给侧改革”。

首先,政府应当“供给”外来务工者更多、更普惠的“居民待遇”。比如,目前很多地方虽然都实行了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制度,但遗憾的是普遍存在入户“门槛”过高、名额过少的问题;再如,目前很多地方都基本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学校就读的问题,但“异地高考”、“异地中考”改革却严重滞后,直接导致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愿“随迁”。

其二,政府应当“供给”外来务工者更多、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培训。近些年来,各地政府的劳动力培训工作虽然颇有起色,但是在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上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完善的产业工人培训体系尚未真正形成,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的重要瓶颈之一。为此观察以为,在提高产业工人劳动技能方面政府应有更大作为,切不可让“山东蓝翔”独占风头。

其三,政府应当“供给”外来务工者更多、更有力的劳动保护。一些企业之所以大幅提高工资仍然招不到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为此,要想纾解“招工难”,地方政府的劳动人事部门应加大劳动监察的力度,督促用工企业落实《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改善生产环境,确保劳动者工资、休假等基本权利,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

寻找新经济增长点加技能转换

另外,解决就业矛盾,还得关注一些特殊群体。而从目前的群体来看,今年超过1000万同时竞争岗位的大学生、青年农民工以及“去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淘汰的工人受影响比较大,他们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对此,陆铭指出,每一个群体都有他独特的问题,农民工群体的失业是最灵活的,其失业率也一直不是很高,在中国的制度下,一旦失业他们就回老家了,所以他们的问题是,怎么让他们在需要劳动力的地方和行业能够顺利就业,并且在就业地有社会保障并且安居乐业,包括子女教育等。大学生群体,需要解决的是能够让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跟市场的需求更好地匹配,并且为他们的创业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去产能”的这个部分,要通过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上技能的转换来调整,两件事情同时做。1996- 2001年,中国也曾经出现过一次非常剧烈的国有企业下岗问题,当时的应对之道第一是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老行业淘汰以后,发展新行业。第二是技能培训,做不了纺纱工人了,可以到医院去当护工,换一个技能。这里面就有再就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政府要投钱,要承担责任。

主要是这两件事情,剩下的就是个人应该去解决的,要转变观念。上世纪90年代,很多人认为自己下岗的话,这辈子就完了,没有保障了。但是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恰恰是国有企业下岗潮,给之后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长提供了一个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很多人在这个过程当中转型了。

(《南风窗》2016.02.14、中国经营网2016.02.25、中国新闻网2016.02.23等)

中国年轻人的爱与痛

猜你喜欢
饭碗大城市失业
失业保险金领取使用指南
工会博览(2024年5期)2024-03-04 06:36:08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
“丢掉饭碗”的由来
大城市里的小象
学生天地(2019年6期)2019-03-07 01:10:50
就业“饭碗”端得更稳了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1-04 08:57:40
端牢国人饭碗 保障粮食安全
失业预警
当代工人(2018年9期)2018-07-21 08:14:22
陶在我们生活中——“瓷饭碗”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傲慢的中国大城市
公务员文萃(2013年5期)2013-03-11 16: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