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艺术商店

2016-02-04 04:09专题策划李璠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衍生品商店艺术

专题策划/李璠



重逢艺术商店

专题策划/李璠

REMEET ART STORE

我们的杂志之前曾就艺术商店的话题做过一次专题报道,那时的艺术品商店还是多少有点曲高和寡的“精品店”,转眼间,不论是美术馆、画廊还是CBD都有了时髦的gift shop。事随境迁,如今当你在一个转角遇到一个多少有些创意的艺术商店似乎也没有当年初见时的惊艳,却也习惯了像拜访一个老朋友一样。当我们在做这次专题的时候,心情也是如此。艺术衍生品相比前两年的关注度有所下降,现在的艺术商店在产业领域是否更加成熟?当年投身于这项事业的人都曾表示过对这个新兴领域的极大热情,这几年,他们过得好吗?回望他们走过的路,也是一种默默的支持。

当艺术衍生品(DerivativesArt)这个专有名词以及由海外舶来的“买得起的艺术品”的经营概念在业界被广泛讨论时,流连在艺术商店里的大多数普通民众却获得了一种最直观的印象——这里的东西有点贵,也是普通的商店看不到、买不到的。2010年左右,中国艺术衍生品逐渐起步(当然这一过程应该经历了更长时间),到了今年,已经算是第6个年头。6年的时间,对于这个新兴的行业来说,不算长,不算短,但也足够用来与不可避免的困难做些抗争,对更为有趣的思路做些尝试。“重逢艺术商店”是一种略微感性的描述方式,对艺术衍生品行业内的生存选择与沉浮,我们希望我们的拜访与回望是不失偏颇而温情脉脉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些必不可少的拜访,也搜集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所见所闻,对于艺术商店经营与艺术衍生品设计与开发,我们选择倾听从业者们的声音。当然,我们从不希冀对任何概念做任何定义,只是去观察、对话与思考这个行业面临的真实困惑和受到的鼓舞感召。

只是简单地把自己当成一个考察者,在京城里大大小小的艺术商店里兜兜转转,和其他传统行业一样,艺术商店的实体空间确实面临着勉强持平至缩减的现实状况。虽然不能将之与艺术衍生品的销售状况做想当然的等价连接,但也让人会有潮起潮落之感。在走访和对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年前,一款叫NUDE的衣帽架斩获德国红点至尊大奖,随后在淘宝众筹创下设计师单品月筹近20万的佳绩,不仅获得了淘宝众筹2014年度最佳工艺美学奖,而且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就在这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衣帽架准备正式发售的时候,山寨版已经提前一个月抢先占领了淘宝的销售市场。不仅做工粗糙,而且态度恶劣地无视原创者的专利。于是,这个小小的工作室在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艰难维权却无果后,选择了暂时收回其在中国大陆地区所有代理商的代理权。产品设计的这种处境似乎也夹杂着艺术衍生品相似的阴郁。

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面向。当我们放眼望向国外,更感到有些迷障也正是因为以上的问题而延伸出来的——创意与市场最真实的需求。当意大利缩小版的斗兽场石膏模型就基本垄断其旅游类艺术衍生品市场,法国博物馆附属商店的最受欢迎的衍生品莫过于与展览相关的明信片、圆珠笔、冰箱贴和画册等,我们不得不从那些具有说服力的数字中思考,当人们走进一家艺术商店,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些看起来“最不具科技含量”的图片拷贝和“最不具研发难度”的小产品是否真的是艺术衍生品经营要决绝抛弃的?

这些看来有些首鼠两端的问题,不论放在谁身上都着实伤脑筋。由此在我们这些门外汉的内心就更加感谢那些还在用心经营艺术商店没有轻言放弃的人。

作为此次专题中唯一不依托于任何艺术商店的武玲,她是一个经营个体,却恰恰是在很多艺术商店里有过丰富历练的从业者。当初精心布置邱黯雄展览却收效甚微的经历让武玲感悟到公众审美教育不足带来的巨大遗憾,于是她选择了把经营艺术商店,用艺术衍生品作为对话的桥梁来拉近艺术展览和普通观众的距离。在见证了白盒子艺术商店和红砖美术馆艺术商店的诞生与成长之后,武玲对她所从事的事业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期望。她用“文创之旅”来描述现在正在与团队合力经营的一个文创项目,虽然在我们采访之时,武玲还没有办法给我提供他们团队正在申请注册的这个公司的一个准确名称,但那种壮志未酬的欣欣然让人难忘,也让我似乎是抓到了一个节点而感到莫名的兴奋。我相信这个转捩点是武玲她个人的,但同时也代表着这个行业中一线从业人员的新思考、新转向。

王璜生专为“CAFAM未来展”设计的“未来表”、Norn组合设计的荣获欧洲创意设计大奖的醒酒器、不用的时候可以随意叠摞起来形成竹子的形态的“竹节杯”都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艺术商店的原创明星产品。一直坚持结合在校师生创作展示,做产品原创的FROM CAFA团队是这些作品的缔造者。除了考虑销售,对于经营者彭文霞及FROM CAFA团队而言,借助艺术衍生品的平台,既实现了将艺术品的相关知识传播到大众生活的梦想,同时又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兼顾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开展。也许只是在制作和使用印着凡·高或莫奈的小板凳上来实现这一愿望。

相比艺术商店的一个具体陈列和售卖空间,“如果艺术”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作为一个文创产品创造者的一面,作为主要产品端,他们所提的品质和创意对于艺术商店内容的呈现起着关键性作用。除了树立产品作为核心的观念,“如果艺术”更是在拓展各种消费者需求方面,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与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建立广泛的合作之外,还从艺术衍生品向电影衍生品行业进军。由最早针对艺术家及艺术机构服务的“如果艺术”在各个垂直领域里的迅速成长是令人欣喜的,虽然在中国公众对于衍生品认知及消费习惯有待培养的现实情境下,想要做一个完整清晰的衍生品产业链是多么需要勇气和毅力的一件事,但副总裁李晓陶说“如果艺术”现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日子为的正是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天。

在艺术衍生品行业中,还有后生可畏的“90后”。伴随着他们出生成长的网络与他们的亲密度非常高。中英文网站艺术仓库ArtDeport的创建者赵倩颖正是有着这样的成长背景。在没有网上支付服务的年代,艺术仓库通过电子邮件注册联系到买家,再进行线下支付,可能是艺术界最早的O2O延展,也奠定了艺术仓库不断向科技方向衍生新产品的基调。当苹果发布第一代iPad的时候,果粉赵倩颖在第一时间拿到实物,并且迅速感受到科技的发展方向。她在第一时间开始了艺术家iPad数字作品集的计划。按照图像使用权的逻辑,为制作艺术家App,赵倩颖大面积买入作品的图像使用权。而此后跟据此权限进行艺术家版画经营。这样,原本新潮的App,又衍生出了看似传统的版画产品。这种剑走偏锋的名利双收源自于一个90后对于艺术衍生品概念与科技之间的敏锐感知和天马行空。一代人应该做一代人的事,有些优势是该好好利用,这种年轻的创造力激发着赵倩颖准备继续为展览提供iBeacom导览。这个技术完全可以节省掉标签的打印,画册的介绍,同理也可应用于版画这类的实体衍生品,升级其展示的效果。

猜你喜欢
衍生品商店艺术
“剧场”商店
天边的白云商店
给漫威、DC做衍生品一天赚1485万元 Funko是怎么做到的?
祛魅金融衍生品
纸的艺术
大健康催生眼健康衍生品市场的繁荣
衍生品
无名火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