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钱
作为世界上老人最多的国家,养老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更何况,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时候就抢先撞线。“未富先老”意味着社会能提供的资源非常有限,各方面的准备也不够。摆在人们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是: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在经济社会发展尚不发达的今天,谁来养活如此众多的老年人?
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老年人口已经增至1.69亿,现正以年均近1000万的增幅“跑步前进”。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从现在9个人中有一个发展到3个人中就有一个,且高龄化“空巢”化日益严重。
与此同时,当时响应计划生育政策,只生育了一个孩子的父母,如今差不多都到了退休年龄,开始步入老年。“独子养老”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
近些天来,家住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西苑三区的纪维生,每天都在单位、家里和北京协和医院三者之间来回奔波,前几天从江苏金湖来北京探亲的父亲,在小区散步时突感身体不适,被紧急送进北京306医院,后被查出肝部出现问题,又转院到协和医院。纪维生坦言,他现在承受着极大的压力,除了父亲高昂的医药费外,他还担心自己体弱多病的岳母身体再出状况。
“我还好一点,还有一个哥和一个妹都在老家的机关单位工作,可以分担一些。那些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就更惨了,除了夫妻俩,连个商量的人也没有。”纪维生自嘲道。
纪维生的状况并非孤例,作为世界上老人最多的国家,养老已经成为像纪维生这样30来岁的中青年人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还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发达国家一般是“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可以说是典型的“未富先老”。且有专家就预测,以目前的老龄化速度,到明年时,中国将进入严重老龄化国家行列。
随着老龄化的持续加剧,老年群体中的高龄化、“空巢”化问题严重。据全国老龄办测算,目前全国80岁以上老人正在超高速增长,约为老年人口增速的2倍,预计到2050年5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是80岁以上老人。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高和荣表示,“未富先老”的现实境遇,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面临双重挑战——既要满足群众强烈的“致富”愿望,同时又要应对老百姓现实的“养老”需求。如何既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又比较圆满地解决所面临的老龄化挑战,已经摆在党和政府乃至每一民众面前。
高和荣认为,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就是要勇于直面这一双重挑战,探寻其解决的根本之道: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社会财富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使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老龄化的速度,在边发展边致富的过程中应对老龄化挑战。同时,注重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富分配制度,使人口的结构变化与社会财富的创造、累积和分配达到一个社会平衡点。
个人边发展边致富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同时,政府在养老政策上还要继续下功夫。因为,对于广大没有医保的农村老人来说,养老问题仍令人忧心。“我国传统文化提倡孝道,老年人一直以来的养老模式也是‘居家养老’。但是现在,这种养老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李蓝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李蓝看来,农村的劳动力都流动到了城里,老年人却留守乡下,成了“空巢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是个难题。微博网友“xinxu”说,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父母现在还能下地干活,但是我为他们未来的养老问题发愁。凭我现在的能力,既没有能力把他们接到身边,也没法回去照顾他们……
“xinxu”的处境反映了中国大多数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的处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正在改变,崇尚大家庭和安土重迁的理念不复存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流动人口2.47亿人;而根据中国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2-3人组成的小家庭成为社会单位的主体,并不断涌现单人家庭、空巢家庭。多地调查数据也显示,三代同堂的家庭数量明显减少。
“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基本是40年代生人,先是经历了一天只挣几毛钱的低收入阶段,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他们又失去了自理能力。农村的老人,没有医保,没有收入,精神寄托,他们该怎么办?”李蓝认为,农村老人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医疗问题和精神健康,“人是社会性动物,老人们要是没人陪着玩,没人跟他交流,身体和精神状态退化极快。”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四分之一的老人有孤独感,有23.8%的老人有明显的认知衰退风险。
李蓝介绍,解决农村养老难也不是没有办法。2008年,河北省肥乡县首创“互助养老”模式,采用村里提供住宿、子女出资,让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住到一起,老人们互相帮助,“小老人照顾大老人”的养老新模式,并在河北全省推广。有了互助养老,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呢?李蓝认为这是个好模式,但是“没有持续性”。
究其原因,据李蓝讲,其一,老年人会失去自理能力,这个过程可能会很快。“老人都怕跌跤,摔一下可能很快下不了床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人去照顾她。开始这样的老人少还好办,等到‘老老人’越来越多,新来的‘小老人’须要先当护工再养老,谁还愿意来呢?”
其二,农村老人缺乏医护常识。互助养老需要额外的护理和更多的医疗支持,就需要向养老院升级。“但是钱从哪儿来呢?所以,我的提案呼吁国家对农村养老问题加以重视,让农村互助养老院成为合法社会组织,接受社会资助,并为之设立专项资助基金。”李蓝这样解释提案的直接诉求。
“可以对农村的留守妇女加以培训,聘用她们照顾老人。”
“国家出资,把互助养老院升级成养老院。”
“借鉴国外做法,几个差不多的家庭联合养老,一户家庭照顾老人,其他家庭出资。”
“将养老院建在卫生所旁边……”
针对农村老人“养老难”问题,李蓝在和记者们畅谈时,提出了很多想法,但是所有的解决措施都需要资金。
面对“养老难”,国家与社会并不是没有行动。本次“两会”前,致公党在媒体通气会上表示,致公党在今年“两会”将重点关注“老龄化”问题;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在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2016年将继续提高养老金标准,自2016年1月1日起,按6.5%左右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并向退休较早、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适当倾斜。
“没有一口气吃成的胖子,也不能一步登天。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不可能一次性解决,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养老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钱的问题,农村的空巢老人没钱,那政府和社会应该担起责任,重视空巢老人承担应尽的义务。”李蓝在采访的最后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