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之下,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随着中国外交向全球外交和大国外交的迈进,中国外交的目标不仅仅再局限于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的目的,更在于追求道义、塑造影响、提供规范和制定规则,而这一切的力量源泉来自于中国外交的道义传统和基础。
应邀请,习近平于1月19日至23日对沙特、埃及和伊朗三个国家进行国事访问,开始了他2016年外交朋友圈的首次出访。这也是习近平就任中国最高领导人后首次访问中东国家。
伴随着石油源源不断运往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同时,这一地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互掐、内讧,二战结束到现在,中东局势一直动荡不定。人们不禁要问,习近平新年的第一站为什么偏偏献给了这里?
1月21日,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了演讲,作为此行为数不多的演讲,分量可想而知。演讲中,他回应了外界普遍关心的几大热点问题,亮出了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鲜明立场。“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
由此可见,斡旋地区和平是题中应有之义。早前,《经济学人》就刊文指出,中国在中东既没有美国那样强大的军事和外交影响,且长期以来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政策,设法与阿拉伯世界里所有各方,包括夙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朗和沙特,都保持良好关系,所以扮演和事佬的角色的确再合适不过。
早前,日本《外交学者》的文章《中国是中东的一支重要力量吗?》提出,随着美国日益厌倦中东,中国正填补真空。地区国家正利用对华关系来抗衡美国,而经济或政治后果微乎其微。
习近平在演讲给予有力回击,明确提出中国要做什么,中国不会做什么。有分析指出,中国正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中东事务,“通过对中东国家的访问,让老朋友更亲近,让新朋友更信任”,此访之后,中国在中东的新角色或也将初见雏形。
今天的中东的确需要中国发声,中方也的确需要加上中东这个小伙伴。过去三年习近平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先后出访19次,全面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只是西亚北非成了他外交行程空白点。“此次中东之行将为完善全覆盖外交格局添上关键一环”。
十八大以后,我国的外交战略正式发展为“五位一体”新布局,其中“大国是关键”。新的一年里,中国如何跟几个大伙伴交往,特别是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成为了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
2016年,随着美国大选、台湾大选和南海博弈的三重叠加,两国的关系恐怕会更加复杂。此前,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凯瑞·布朗撰写的《2016或将成为中国的梦魇》一文指出,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将使中国在2016年接受考验,因为有望入主白宫的希拉里·克林顿被视为对中国不软弱的人物。
美国以“航行自由”为名不断加大对南海争端的干涉力度,而中国也不断加大南海投入和维权力度。但两国擦枪走火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题为《2016年需要注意的全球冲突》一文表示,与中国就海洋争端发生武装对抗的级别从去年的高优先级威胁降为中等优先级威胁。
对此,英国诺丁汉大学学者格兰特·道森直言,中国看起来可能正在塑造全球竞争的新时代。他在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刊文指出,从对外政策来看,中国是一个防御性大国,强调双赢与和平合作将是2016年中国领导人与美国继续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
同时,中俄关系能否延续过去一年的“甜蜜”也受到诸多关注。据国内媒体统计,去年习近平和普京除了举行5次会谈,还通了2个电话,位居联系人之首。而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刊发的《2016年16大趋势》一文中,中俄新友谊就是其中一项不可忽视的趋势。
除了俄罗斯,中国朋友圈的不断壮大还得益于英、法、德等老牌传统强国的加入。去年,先是几个欧洲大国“背叛”美国加入亚投行,再有访英时与首相卡梅隆小酒吧里浅酌等。2016年中国与欧洲几个主要国家的关系会打造2.0版,习近平带去的大笔订单,意味着欧洲拥有了巨大的经济机会。“2016年中欧之间的相互依赖将会加深。”美国咨询公司分析师认为。
不同于只游走在大国朋友间,中国全方位外交战略始终强调深耕细作周边国家。随着全球秩序向亚太的不断倾斜,中国在新的一年会更加注重经营亚太地区社交圈。
作为区域内最大的经济体和领头羊,荣耀背后是一份责任。想要赢得小伙伴的支持和尊重,中国应以合作领导者的姿态让周边国家和地区多多受益。2015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升级版自贸区协议,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夯实基础。2016年,中国的活动会继续遍布。
何止是东盟,整个“一带一路”沿线的邻居都将享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经济学人》杂志认为,2016年中国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将不只局限于经贸层面。随着中国在亚太角色的“别样”转换,中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日益凸显。
即便交了新朋友,继续维持并加深与老朋友的友谊仍是今年中国外交布局的重要一环。
风雨兼程60年,中非双方始终不离不弃,2015年末,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在未来三年提供600亿美元,同非洲展开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十大合作计划”,以全面助推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破解非洲基础设施滞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三大发展瓶颈。
西方一些媒体的抹黑行动仍在继续。《华盛顿邮报》一篇报道认为,中国对非洲的支援远不及美国每年的投入多,其对非洲的影响力也并没有对外宣称的那么大。还有外媒认为,北京通过榨取自然资源和输出工业品,控制着这些非洲发展中国家,也就是说,中国努力控制这些受援国,采用的方式与西方大国在后殖民时代的手段没有区别。
英国《独立报》网站反驳了以上观点:中国已经与很多非洲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半个世纪之前就把自己放在“第三世界”领袖的位置上,支持寻求打破殖民统治枷锁的独立运动。“在某种程度上,西方不愿与这些国家做交易也存在某种程度的焦虑,害怕表现出些微的优越感或“殖民主义者”态度。”
除了非洲兄弟们,与古巴的关系在中国外交布局中也极具重要性。习近平主席曾表示:中国和古巴是亲密真挚的好朋友、好同志和好兄弟,拥有同样的意识形态和信念。
在古巴国内,中国正赢得与美国的经济PK战。据美国媒体披露,中国成为了古巴科技基础设施背后投资和开发的主要来源。古巴效仿中国设立特区,并且通过了一个吸引外资的法律,首次允许外国投资者从国内带人前往古巴进行建设,意在吸引中国投资者的眼球。
相信“十三五”时期,中国与世界的联动将更为突出,中国外交将举全力,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和平环境,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