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实施发展探析
——以辽宁师范大学为例

2016-02-04 00:07:31闫乃珍
黄河之声 2016年12期
关键词:艺术课师范大学辽宁

闫乃珍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实施发展探析
——以辽宁师范大学为例

闫乃珍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是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与核心,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重要手段,受到国家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在2015年国务院总理刘延东发表的《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引领社会风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培养艺术人才的基础工程”,辽宁师范大学作为辽宁省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根据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和综合素质发展战略的需要,开设了涵盖22个不同院系专业特点的38门课程,旨在依托辽宁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生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公共艺术课程为切入点,打开“如许春色”的艺术之门,引领学生们参与、感知、体验、领悟艺术之美。笔者针对辽宁师范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从课程设置的核心与原则、发展与目标、考核与评估等四方面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发展做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1]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艺术理论;辽宁师范大学

一、以审美为核心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设置

以辽宁师范大学为依托,本课题的研究在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辽宁师范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的指导性意见》精神,在辽宁师范大学已有公共艺术教学成果的基础之上,对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使各门类艺术课程涵盖更为齐全,在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审美为核心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旨在拓宽学生广播的学科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思维,进而提升学生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素养。[2]

课程中有涉及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书法鉴赏与舞蹈鉴赏,有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创意手工艺术,也包含了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法学与法律人性解读等课程,从课程设置中,辽宁师范大学力求做到主客观历史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同学们的专业性质所带来的多元选择提供了平台,为实现促进大学生“艺术化的生活”、“生活的艺术化”及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以学生个体为元点的授课模式

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始终是高师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困惑与难题,辽宁师范大学公共艺术课是面对全校20多个不同院系开设的,专业性质的不同,学生主体知识结构的不同、兴趣爱好的差异等诸多因素都是课程设置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更是具体授课模式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找到不同专业性质的内在联系?如何联系不同学生主体的知识结构?如何最大程度满足学生想要获得的知识?[3]

面对这一系列实践难题,辽宁师范大学力求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科研型大学的办学特色,以学生个体需要为元点,积极建设力量雄厚、涵容强大的艺术专业师资队伍,针对不同专业的课程开设,结合不同专业特点,采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授课模式

以音乐学院下开设的西方音乐文化为例,为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层面知识的需求,这门课并没有采取传统的以鉴赏为主的授课模式,而是由各个具有自身专业优势特点的老师将其分为具体的方向贯穿到西方史学与文化中,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具有对比交融性质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古筝的内容,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视听艺术形象思维,加强学生的艺术参与能力,真切的为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而努力。

以上是节选的上课时的图片,作为辽宁师范大学公共艺术课程之一的西方音乐文化采取取上述按节划分、不同老师授课的方式,不仅是对传统授课模式的突破,更是为满足不同专业性质、学生个体需要的努力探索和尝试。

三、以学生身心健康为基础的授课时间

合理的授课时间及优良的学习环境是辽宁师范大学公共艺术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为缓解学生白天学习专业课的紧张与压力,提升他们的艺术参与感与积极性,辽宁师范大学公共艺术课的时间大多设置在晚上9、10节左右,使学生能够在精神放松、愉悦的气氛下感受艺术所带来的魅力。除此之外,辽宁师范大学为公共艺术课提供了具备良好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室,这也为学生欣赏不同艺术课程,直观感受、体验、品鉴艺术提供了可行性。

四、以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评估

辽宁师范大学强调公共艺术课的体验性、审美性及娱乐性,是学生作为参与者真正体会到公共艺术课所带来的审美在场是辽宁师范大学公共艺术课的特色之一,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教学内容与学业评估方式的多元化,努力避免以课程结业标志公共艺术课学习结束的普遍现状,使学生带着艺术思维深入到自身以后发展的方方面面,为此,辽宁师范大学公共艺术课的学业评估坚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通过组建学校社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参与平台,并把他们的参与程度及表现纳入课程结业评估的重要标准之一。例如带领他们参加歌剧的欣赏、校园合唱活动的排练等活动。[4]

[1] 冯兰芳.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公共选修课程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3,12.

[2] 王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批评[J].艺术百家,2013,01.

[3] 葛婕.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认识论的误区及其超越[J].音乐创作,2013,11.

[4] 刘明玉.从公共艺术语义内涵转换谈当代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03.

猜你喜欢
艺术课师范大学辽宁
辽宁之光
新少年(2022年3期)2022-03-17 07:06:38
读辽宁 爱辽宁
表演艺术课舞台空间的构建及运用
辽宁舰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08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长江丛刊(2018年8期)2018-11-14 23:56:26
多角度思考,发散性思维
——对一道高考概率题的探究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商情(2017年9期)2017-04-29 02:12:31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Film Music and its Effects in Film Appreciation
环球市场(2016年14期)2016-11-28 10:57:46
01海上辽宁
今日辽宁(2015年11期)2015-04-13 05: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