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视角下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之路径探讨

2016-02-03 17:34:50周邦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北方音乐 2016年9期
关键词:毕业课外转型

周邦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转型视角下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之路径探讨

周邦春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加强地方高校转型对我国地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是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既要突出应用性,又要体现时代性,文章将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机制、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考评和毕业综合鉴定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转型;地方高校;音乐教学

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文化建设的日趋更新,为全面提高国民音乐文化素养提供了重要的学习条件。在艺术类招生市场的火爆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与就业,即“供与求”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减轻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已成为当前教育与就业等部门关注的焦点。[1]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如何有效地完成自身的转型,除了主管部门的合理引导之外,更主要的是要依靠自身主动进行改革。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是其整个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结合多年从事音乐教学的经验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调查,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与帮助,要接地气、融企业,要充分依靠企业及社会力量来办学。因此,音乐专业要设法拓宽校企合作途径,实施“三进”,即企业(专业团体、钢琴制造厂、影视公司、出版社、电(视)台、文化传播公司等)进学校;企业家(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导演、化妆师、编导、钢琴调律师、灯光音响师、音乐编辑等)进课堂;实践演出项目进学院。“三融”:即学生融入企业(专业团体、乐器制造厂、影视公司、出版社、电(视)台、文化传播公司等)实习、见习、艺术实践;教师融入企业(专业团体、乐器制造厂、影视公司、出版社、电(视)台、文化传播公司等)挂职、进修、培训;教师科研融入企业(专业团体、乐器制造厂、影视公司、出版社、电(视)台、文化传播公司等),为其音乐创作、舞蹈编排、乐队、合唱队、舞蹈队排练;真正实现“产教整合、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校企”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运行机制。

二、构建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音乐专业是一种实践性、创新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的表演既是实践活动,又伴随着创新,各种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又需要有专人去策划、组织,学生的创业过程又跟实践、创新与组织密不可分。因此,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应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只有具备上述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竞争中立足,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需求,满足用人单位的工作需要。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要根据上述各种能力,确定其应掌握的知识点,构造能力与知识点的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根据知识点重构课程名称,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依据课程与对应的知识点撰写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如器乐合奏、器乐组合、合唱与指挥、即兴伴奏、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器乐选修等课程都是跟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一定要将上述课程作为音乐专业的主干课程和重点来加以科学设置,合理构建,重点建设。

三、构建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种。音乐专业的实践教学除了一部分依靠课堂教学外,大部分要依靠课外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有效途径,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施展艺术才能的平台,通过课外实践表演,使其增强学习自信心,享受舞台表演成功之喜悦。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要以各种艺术团为载体,以下乡慰问演出为契机,以音乐采风为重点,以技能比赛为抓手,以专业考试为核心,以各种校园活动为依托建立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同时应遵循“优化课堂环节、强化课外环节”的原则,对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提出新的办法,尤其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外艺术实践实施方案、管理与评价措施以保证其质量。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革授课模式,提供师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改善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增强师生之间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课外实践教学中要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完成至少三分之一以上学时的课外实践教学才能顺利毕业,包括专业汇报、各种文艺演出、专业技能比赛等,这种课外实践形式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灵活操作。

四、构建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教学与评价机制

21世纪是网络时代,各种媒体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因此也把21世纪称作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有着一个共同的显著特征就是广泛使用电脑、手机等工具,他们每天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通过QQ、微信、微博等媒体接受或获取大量信息与知识,媒体涵盖信息量之大,传播速度之迅速,查询资料之便捷,使用人群之广泛是有目共睹的。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媒体的强大功能,实施音乐专业网络教学,改变传统的师生面对面课堂知识传授模式,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优势,按照在线课程的特点对现有部分专业理论课(如基本乐理、中西方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概论、音乐教学法等)进行教学设计及改革,使其符合网络教学习惯,强调课程的互动性与结构性,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建设以知识点为基础的全过程教学视频,建立在线授课网站,完善网站学习社区(课后作业及在线答疑区),改革学生考核方式,采用网络在线考试。由此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减少教师课堂教学课时数,节省资源,减少开支,增强实效。

五、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机制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也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学转型首先从教师转型做起。因此,地方高校要根据教育部转型发展要求,出台音乐专业“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鼓励措施、检查与督促机制、“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等,确保“双师型”队伍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音乐专业的双师型应该是除了现在具备的教师资格外,还要通过挂职、进修、访学、校企合作等机会深入专业艺术团体、乐器制造厂、影视公司、出版社、电(视)台等单位学习、培训、考核而获取歌唱演员、乐器演奏员、导演、化妆师、编导、钢琴调律师、灯光音响师、音乐编辑等职业任职资格,进一步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面,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水平,全面培养教师一专多能的综合职业素养。

六、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专业课程考评机制

专业课程考核是为了有效检验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尺度。通过专业课程考核完成教学质量的评价,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鞭策师生进一步深入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要改变传统的音乐专业考核方式,即学期末“一卷定性”或“一曲定音”的做法,(即对专业理论课采用一张试卷进行笔试,而对有实践环节的课程则采用演奏演唱一首乐曲的方式进行考试),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考核方式与考核评价机制等进行研究,编制详细的考核方案,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在改革考核方式时注意遵循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数量与质量相结合的原则、考查与考试相结合的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七、构建多元化的毕业综合鉴定与评价机制

毕业综合鉴定是评价学生四年大学期间综合学习状况的有效手段,也是衡量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标准和尺度。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由于平时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专业学习,对其他文化课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致使其文化底蕴相对不深,文字表述能力稍有欠缺,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毕业鉴定与考评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唯有完成论文写作与答辩方可顺利毕业。这不利于全面评价音乐专业毕业生的真实水平,更不利于其专业学习。因此,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毕业评价模式(撰写毕业论文),构建形式多样的毕业综合评价体系,如让学生根据其自身优势,从毕业音乐会、毕业公开课、毕业论文等多种形式中任选一种作为毕业综合考评方式,各尽其才,各显神通,体现毕业综合考评的多元化。

总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是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有其特殊的意义,既要突出应用型,又要体现时代性,从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优化课内与强化课外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教学机制、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机制、构建全方位与多角度的专业课程考评机制和多元化的毕业综合鉴定与评价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平,周婷婷.普通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之建议[J].乐器,2008(2).

作者简介:周邦春(1973—),男,甘肃民勤人,副教授,现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扬琴、民族音乐、合唱指挥。

猜你喜欢
毕业课外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我们今天毕业了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36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毕业季
伙伴(2018年7期)2018-05-14 14:19:33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沣芝转型记
转动小脑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