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永姝
(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浅议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
辛永姝
(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卡米尔·圣桑作为法国音乐的启蒙者,其钢琴演奏技巧具有非常浓厚的艺术特性。本文以圣桑的《g小调第二协奏曲》为例,采用文献法、归纳演绎法首先对圣桑作品研究现状进行了说明,然后采用音响分析法对其《g小调第二协奏曲》中的演奏技巧及其艺术特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研究,内容虽少,但指导性强。
圣桑;《g小调通大学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技巧;艺术性分析
从历史影响上来讲,圣桑在钢琴演奏方面对世界钢琴演奏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法国音乐史上著名的钢琴演奏大师,圣桑一生创作了数量众多的钢琴作品,且每一部钢琴作品都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财富。《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为圣桑五部钢琴协奏曲中的代表作,其中蕴藏的演奏技巧更是受到全世界钢琴爱好者的学习与借鉴。为此,研究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对于提高我们的钢琴演奏水平非常必要。
迄今为止,国内对圣桑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多是在西方音乐史著作中的生平介绍,或者对其作品的文献资料仅仅是处于欣赏普及层面,缺少对钢琴协奏曲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从某部作品出发来全面阐述研究的论文著作更是稀缺。主要的论文与著作分析主要五类:第一类是对圣桑的生平简介或者圣桑在钢琴曲创作方面的论文与著作,如孙皓的《大师中的“通才”圣桑》;二是对圣桑钢琴协奏曲的研究论文与著作,如邵鲁的《法国式的典雅——圣桑两首钢琴协奏曲》;三是圣桑的钢琴交响诗、钢琴交响曲的研究论文与著作,如张鹏远的《深桑第三交响曲的研究》;四是对圣桑大小提琴协奏曲的研究论文与著作,如延玫的《圣桑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研究》;五是对圣桑歌剧创作的研究论文,如王韵晶的《虚诳的情歌壮烈的悲剧-析圣桑的歌剧〈参孙与大利拉〉》。
很多人一提到圣桑的钢琴协奏曲,就会第一时间想到圣桑的这部《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为圣桑五部钢琴协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协奏曲,《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体现了圣桑炉火纯青的演奏技巧。在《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有着不同于以前的大胆创新:作品将就优雅和谐的技巧演奏,注重对主奏内容的烘托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圣桑性格中的豁达宽容与他开放的音乐理念促使在创作中可以吸取其他作词家与作曲家的创作优点,并能有所创新,这些在《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都可以发现。因此,有必要对此协奏曲的三个乐章的演奏技巧做出分析。
(一)持续的行板
首个乐章作为典型的奏鸣曲式,开篇引子拉开了整个曲目的开头,从低音区自然厚重地转向中高音区。在行进过程中,行板中的中庸特点既远离了明快的速度,也不会让人有着太多的抒情与想象。可以看出,圣桑在此协奏曲的首个乐章使用了一些左手切分技巧。正是这种左手切分技巧使得乐章在一开始就在抒发情感的同时融合了一些律动的节奏感。当然,圣桑在使用左手切分技巧的同时,也加入了很多琶音技巧用来增强节奏。此外还有踏板的使用技巧,踏板运动得当可以让演奏具备光彩性与旋律感,这就是踏板持续性的辅助作用。同时,在乐章中的某些部分还需要抒情性慢板,以便让乐章在视听效果上更具有吸引力。
引子中的三拍可以让即兴演奏更具自然效果,个人情感随着节奏而逐步展现,在引子部分不存在小节线,这让作品在运动旋律上一气呵成、天马行空、行云流水。正是这种无小节线的创作特点让后面乐章中呈示部主部主题更加突出,同时对对强有力的柱式和弦的演奏提前做好了准备。作为第一乐章的核心,引子在展开部、华彩等方面都有着独特性,这种强有力的和弦特点让管弦乐队的演奏效果更加干脆果断。在管弦乐减弱中显示部的主部主题逐渐显现,主部主题旋律随着管弦乐的衬托更加清晰。此部分左手作为分解和弦,首音采取稳定性与厚重感的八度,而右手是表现抒情优美的旋律的,在演奏中要展现那种从容不迫与怡然自得,主部主题的重发手法让主体更加稳固,且主题获得发展,旋律更加自然,十六分音符与三十二分音符的交替也变得更加和谐。在再现部也是如此,通过采取不同于呈示部主题的相反发展手法,将原有分解式伴奏转变为强有力的八度与流畅性的琶音,逐步实现乐曲的高潮演奏。呈示部的副部主题中有一种延续性对此,原有节奏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强有力表现手法在主部主题在结束时的使用,让乐队之间柱式和弦交替使用,展现一种恢弘气势,而相对的副部主题,其伴奏部分采取的是节奏委婉优雅与右手律动相契合。在一定程度上,圣桑此处两个主题的使用是对传统的创新,它打破了传统布局中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矛盾冲突,实现了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连接,在听觉效果上具有明显的延续性。
总地来说,圣桑再协奏曲的首个乐章重点强调的就是引子的使用。相比法国其他钢琴加的协奏曲在首个乐章中的钢琴技巧,圣桑更多的是用“慢”表现协奏曲的美。这就使得圣桑在首个乐章中用慢的中庸行板来实现律动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这种中庸行板演奏技巧让乐章一开始便具备了一点点忧伤之情,这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作者对法国音乐没落现实的哀伤与自叹。当然,圣桑也并不希望将自己的哀伤与自叹注入钢琴演奏中,他更加希望通过钢琴键弹出的音符是闲适的,是优雅的,是毫无粉饰的。为此,圣桑在首个乐章采用了左手切分、琶音等技巧来明确整个协奏曲的曲式结构。
(二)诙谐的快板
《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各个乐章都有着自己独特性,同时乐章之间也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正是这种整体与部分的美学特性让协奏曲在部分律动感与节奏的诙谐快板中实现了统一。
以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为例。圣桑在演奏第二乐章时,借鉴了一些浪漫主义主调演奏技巧。其实,早在第一乐章,圣桑就使用左手切分、琶音等技巧时就在演奏中融入了浪漫主义主调,只不过当时新古典主义复调音乐演奏技巧较多,而浪漫主义主调演奏技巧较少,致使新前者掩盖了后者而已。而在第二乐章,圣桑非常注重节拍、节奏与浪漫主义音乐的融合。例如,对于一些节拍与节奏,圣桑往往采用八分音符来加强线条的节奏感与律动性。当浪漫主义音乐的抒情与八分音符演奏的节奏感相融时就出现了诙谐的快板。对于协奏曲本身而言,这种快板不仅能够有效把控全曲的感情基调,而且能够强烈地全曲的主题思想;对于听众而言,这种快板节奏明快、感情丰富,能够以轻松、活泼的听觉效果给听众的思维带来激烈的交织与碰撞,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
与第一乐章相比,圣桑在第二乐章加强了乐队与钢琴的配合。究其原因,是因为圣桑在第二乐章强调的是诙谐的快板,而这必须需要乐队的加入才能实现。在配合方面,圣桑使乐队与钢琴实现了完美协调,让整个乐章显得毫无突兀之感。这与本章轻松灵动的感情基调相一致,欢快中透露着优雅,在对旋律的听觉感受中能够获得整齐划一的主题特点,正是这种新鲜明朗的视觉特点让听众感受到钢琴演奏中的精致优雅。此处便可发现作者的用心之处——精致处理,感受音乐的特有美感。
(三)急板
第三乐章中曲调逐步走向高潮,乐曲结构上也不同于以往协奏曲,追求的是慷慨激昂、热情似火与活力无限,正是这种同鸣奏曲式让人感受了音乐带来的震撼享受。钢琴独奏引子在主部主题中的呈现也是在乐队演奏之后,让人感受到塔兰泰拉舞曲风格。在表现恢弘大气的舞蹈场面上,塔兰泰拉舞曲能够游刃有余,圣桑所采取的三连音的节奏也能够将紧凑生动、活泼灵巧的音乐形象进行展现。正是这种轻松欢快,急速而律动感强的塔兰泰拉舞曲演奏风格让协奏曲演奏扣人心弦。这与圣桑推崇的音乐要具有美感是一致的。另外,由于圣桑在第三章想要表现的音乐特点与感情基调是慷慨激昂、热情似火与活力无限。因此,他在重点强调了此乐章的副部主题部分,在演奏中通过朗朗上口的旋律节奏展现宏大的舞蹈场面。从演奏技巧上看,圣桑在此乐章采用了双附点节奏来实现快板。
本章作为全曲的结束部分,在调式调性和节奏旋律上都有对全曲感情基调的巩固性,这才是作用的真正突出点。通过快速跑动的节奏与奔放的旋律感来展现整个作品的感情基调,让恢弘气势直接让人享受。
圣桑是一位全能型作曲家,作品中蕴含着作曲家的痕迹。圣桑的作品中既有庄严刚健的奖之作,也有流畅婉转的和谐之美,正是这种丰富多样的创作特点,让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独特性,这些音乐体裁的创作让无数人折服,那些优秀的作品,也许不是那么激动人心,但是足以让人心旷神怡。他是一个始终不渝、始终保持自我独特风格的伟大作曲家与演奏家。
[1] 杨民望.世界音乐欣赏[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
[2] 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3] 朱爱国.圣·桑[M].东方出版社,1998,11.
[4] 杰拉尔德·亚拉伯罕.简明牛津音乐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12.
[5] 田可文.中西方音乐通史提要[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6]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辛永姝(1978-),女,山西大同人,大同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钢琴伴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