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佳希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浅析国内音乐考级热
蒋佳希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本文主要从社会与音乐发展的这两个角度对国内音乐考级火热现象进行阐述与分析,进一步阐述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现象背后的真实情况。
音乐;社会;考级
音乐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活动的正式启动,一般认为是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Weber)的著作《音乐的的理性基础和社会学基础》出版之后,时在1921年。这部著作集中论述了近代欧洲音乐的和声体系和乐队建制的起源及进化的社会历史条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是音乐社会学动荡的时代,接近90年代,民族音乐学和音乐社会学的分界已经很明显了。作为一个发展正的有研究趣味的学科,音乐社会学与人类学家讨论的种族、差异、身份和世界性相比,在流行音乐被划分到一个西方音乐研究占主导地位的范围里,这比民族音乐学更具影响力。当然,也有值得一提的地方,近年来国内对通俗音乐所作的社会学思考,倒是在20世纪80年代时便与世界保持了一致,诸如在对社会现象、音乐行为的关注等方面显示出了研究者敏锐的观察力,只是深度不够。[1]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有一个现象是非常能引起人们关注的,国内的家长都很热衷于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艺术考级。(艺术考级是指艺术等级考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这个考级热的现象与艺术学习的普及率反而有点成反比,刚上小学时,父母在就群众艺术馆为笔者报名学习舞蹈和毛笔字练习,父母的同事家里是女孩就学舞蹈或美术,男孩就习美术或练字。在学习将近一年之后,老师组织学生报名考级,这尤其体现在学舞蹈的孩子身上,舞蹈班的学生都是很热衷考级的,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几乎是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的,90年代素质教育还只是空喊口号,社会、学校、家长基本上都是以自己的期望来培养孩子,孩子从跨入九年义务教育开始就被教师和家长训练习惯测试这些应试技能。就拿一个小学生来举例:一个正常的小学生一学期在学校要经历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两次基本的考试,到了上半年期末,马上就得准备暑假的课外特长(舞蹈、音乐、美术等)的考级测试。从90年代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我国的社会艺术文化也刚兴起,是什么原因导致学习艺术特长的气氛才刚刚建立,考级热就已经席卷全国了呢?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走入高速的发展时代,这种时代的变化也导致现代人们更加以追求精神享受为主,尤其是面对青少年来说在大量的物质基础得到满足后,精神方面的最求也在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现代青少年教育来看,大量的文化艺术的学习模式可以说贯穿着学生的生活,这些艺术生活化包括音乐考级,音乐补习班,音乐比赛等等多种形式,而复杂繁琐的艺术考级热真的是现代学生所必须的吗?这点现在无法来明确的断定,但是艺术考级热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火爆”发展,这恰恰体现出艺术与社会经济的并存发展。而人们对于考级的热衷无疑是考级可以给予学生带来一定的优势,例如:可以在升学中给予一定的帮助,或者在填写档案中具有自身的一定特长,这些优势也是促进艺术考级热的主要客观原因之一。艺术考级热如果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体现在人们在生活观念和价值观上的进步,同时带动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追求,这也是现今我国社会现象的特点,社会中艺术考级的火爆发展,已成为现阶段客观存在的一种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事实。但是通过社会艺术考级的工作却可以从另一方面对艺术水平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可以给予社会考生提供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权威性的指导,给予学生正确艺术知识的分析,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中不断的提高自身水平。
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凡是都是有两个方面的。在蓬勃发展的艺术音乐考级热的背后自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暴露恰恰是社会学发展中的必要条件,下面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出以下几点。
火爆的艺术考级带来强劲的利用链条,使得大量的中介加入到教育的第一线中从而出现大量的艺术考级,而这些考级良莠不齐难辨真假。
在考级的主办单位上也是出现不同地域不同单位,一个城市多个单位,一个省市多个项目的情况,这些过度的主办单位在管理上无法形成有效的统一整个,使得管理中出现大量的问题,给管理造成较大难度。
在一些省市中出现行政机关直接介入的形式,把考级与升学考试进行串联,这样形成在升学中有等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而没有音乐艺术等级的学生便存在不公平的现状。这些形式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在全面素质教育的大的方针,也使得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于考级热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
因此面对以上的情况,在一些一线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也是深有同感,以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小学为例,我曾经问过这里的老师他们对于很多学生去校外学习音乐培训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从客观的方面来说通过考级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艺术素质教育,同时也可以促进全面中小学的素质发展。但是还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所选择的培训班和考级单位一定要是正规的,同时在学习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转换为以专业课为主,而过分的依赖考级反而会起到反面的作用。有的时候学生为了应付考级项目,考级前将近半年时间就天天专心攻那么几首曲子,在枯燥乏味中违反了艺术教学的规律,助长了重技轻艺的思想,又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因此在艺术考级中希望学生和家长能认清现状,不要盲目的过度狂热,要有所节制,有所依托,有所制衡。所以说社会广发的参与考级既反映出人民群众学习艺术的热情,又通过考级提高学生的素质。
[1]夏滟洲.音乐社会学学科规训及操作机制新论.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3).
蒋佳希(1991—),女,湖南永州,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钢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