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原创歌剧与河北民间音乐元素的融合

2016-02-03 17:34张瑞婷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4
北方音乐 2016年9期

张瑞婷 赵 欣(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探析中国原创歌剧与河北民间音乐元素的融合

张瑞婷赵欣
(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关于中国原创歌剧的研究在国内已经不是很新颖的话题了,大量的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很多年,研究的领域也非常广泛,本文是想以河北地区为例进行探索,将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融合到中国原创歌剧当中,这个设想是否有可行性。

【关键词】中国原创歌剧;民间音乐元素;融合痕迹;未来发展路径

目前我国原创歌剧事业的发展正处于进步、过度阶段,在我国歌剧创作初期,歌剧特点是以故事情节为主线,重点模仿西方歌剧的音乐形式,但是随着我国一代代的歌剧工作者的努力,不断地完善,就是要将我国的歌剧打造得有中国自己的民族特色,改变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将我国特有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融入歌剧,从而让我国的歌剧有自己的灵魂,这正是很多学者在努力奋斗的目标。

一、中国原创歌剧的发展历程

歌剧是融合音乐、戏剧、舞蹈、舞台美学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被誉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众所周知,歌剧起源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西方歌剧的成长充满了高贵、华丽的气息,题材大多选自希腊神话或历史故事,恢宏的场面、史诗性咏唱,一时风靡欧洲。中国歌剧则起步较晚,20世纪20年代,歌剧才传入中国,并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中国的歌剧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探索阶段、奠基阶段和深入阶段。探索阶段主要是指1919-1944这个期间,这个阶段受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以及反帝反封建的影响,所以歌剧题材趋于群众革命斗争。奠基阶段是新秧歌运动之后,如歌剧《白毛女》《江姐》的成功创作。深入探索阶段是指1956年之后一直到现在的勇于创新,歌剧工作者一直在不断地努力探索。

二、河北民间音乐元素的简述

河北省是一个有着丰富民间文化资源的大省,特别是民间音乐资源,艺术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河北省的民间音乐文化是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整个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定的常山战鼓、昌黎民歌、河北梆子、评戏、唐山的乐亭大鼓、安国老调、张家口的二人台等等,都是河北民间音乐文化的艺术瑰宝。其中有26项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不乏优秀的民间音乐种类走出河北,甚至走出国门。

三、融合的痕迹

经过资料整理,歌剧《白毛女》的故事发生地点就是在晋察冀地区,剧中刻画喜儿的性格特点就是借鉴了河北民歌《青阳传》《小白菜》,并且音乐主题贯穿始终。歌剧《骆驼祥子》是国家大剧院第五部原创的歌剧,题材选自老舍的文章《骆驼祥子》,剧中出现了民间音乐元素有唢呐、三弦等,这些都证明民间音乐元素可以与歌剧融合,而且更加能体现中国原创歌剧的音乐特色。

四、未来融合路径的发展探究

这个章节是文中的重要章节,笔者想通过对河北民间音乐元素的整理总结出来可在歌剧中运用的元素,无论是唱腔上、还是舞台表演方面,希望可以使昌黎民歌、乐亭大鼓、河北梆子等音乐元素也像川剧、评戏、京剧、豫剧、江南小调等在歌剧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发展,对此,在这个融合的路径中笔者做了以下设想:第一是题材方面,选题要趋于北方地区,故事情节贴近河北地域文化,选题可以考虑北方的传说、故事、神话等,有很多经典的题材,如孟姜女哭长城、女娲炼石补天、桃园三结义、毛遂自荐等等,这些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都是能激起观众共鸣的题材,这样河北民间音乐元素才能得以应用;第二是体裁方面,歌剧的体裁有很多种,如正歌剧、喜歌剧、轻歌剧、真实主义歌剧、印象主义歌剧等,在体裁方面的选定可以将不同的河北民间音乐元素加以注入,例如河北梆子、评戏可以融入正歌剧中,昌黎民歌、乐亭大鼓、二人台可以加进喜歌剧中,将特色的民间乐器加入轻歌剧或者印象主义歌剧中,这样的融合设想是可实行,并且具有一定民间特色;第三是从语言唱腔方面,在歌剧的剧本中可以加入河北地域的语言风格,如唐山话、沧州话,加入旁白中都会增强地域文化魅力,在唱腔上大可以运用河北梆子腔、昌黎民歌、京剧、评剧等元素与现代音乐要求相融合,既不失去原有的河北民间音乐风格,又与现代音乐发展相一致;第四是舞台服装表演方面,很多时候视觉效应会更能吸引观众,或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一个演员没有唱的时候就猜到了他的演唱风格,那是因为从服装能看出地域分布,从动作和一颦一笑都能看出地方特色,如南方女子多是娇羞可人的,北方女子多是大方豪爽的,所以将舞台上的服装表演都融入歌剧中,从视觉审美中也能体现河北省的民间音乐元素。从预想的结果看,这样的融合路径不仅仅促进河北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还将中国原创歌剧打造得更具民族特色,这个双赢的局面是可以打造的。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作品出现了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如歌剧《江姐》中有川剧元素的应用、《木兰诗篇》中豫剧元素的应用、《骆驼祥子》中唢呐、三弦等民族乐器的应用、《运河谣》中江南小调与京腔京韵的对比应用等等,本文章的研究是想将河北的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到歌剧中,从而更好将河北民间音乐元素保留发扬下去,改变以往的单一发展模式,变成合作式发展,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推广保留。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方面,通过查找资料,发现曾有歌剧作品与河北民间音乐元素融合的痕迹,从而发现融合路径的可行性,但是从没有将此列在书面中,笔者觉得借助于中国原创歌剧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还可以使我国的原创歌剧注入我国的灵魂血液,创作出属于我们自己、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歌剧,对于我国原创歌剧与河北民间音乐元素融合的路径进行发展探究,对于我国当前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2]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张筠青.歌剧音乐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张瑞婷(1990—),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研究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声乐理论;赵欣(1977—),女,汉族,河北省秦皇岛市,教授,研究方向:声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