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坏疽性皮炎的诊治病例

2016-02-03 13:04:24魏揀选付明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院陕西杨凌712100
中国兽医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孵化场渗出物荚膜

魏揀选,白 涛,付明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院,陕西杨凌712100)



雏鸡坏疽性皮炎的诊治病例

魏揀选,白涛,付明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院,陕西杨凌712100)

2014年4月中旬,陕西省关中某孵化场刚出壳的肉杂雏鸡发生了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病原分离及鉴定,诊断为由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而引起的雏鸡坏疽性皮炎。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4年4月中旬,陕西省关中某孵化场(主要孵化肉杂鸡)出现死胚率增高、健雏率下降,20%雏鸡出现精神沉郁,脚软无力,站立不稳,行走困难,患鸡的背、胸、腹、翅等皮肤呈黄色,重症鸡病程不超过1天即死亡,售出的雏鸡在1~3 d发病率为20%~30%,病死率70%左右。该孵化场连续两批雏鸡都出现同一情况,曾按鸡白痢治疗无效。5月2日带病、死雏鸡来本院就诊。

2 剖检病变

经对病鸡尸体及病鸡进行剖检,发现患鸡的背、胸、腹、翅等皮肤呈黄色,毛根腐烂,易拔毛。皮下有胶胨状渗出物,并带有气泡,肌肉呈污红色并有出血斑点。心肌有针尖大出血点。肝黄色、肿大,有少量灰白色坏死灶。

3 实验室诊断

3.1涂片镜检以皮下胶胨样渗出物及肝、心血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均可见有革兰阳性,单个或两两纵形排列,两端稍钝的梭状大杆菌。

3.2分离培养及鉴定以胶胨样渗出物、心血、肝接种普通平板及血平板:在厌氧条件下,37℃培养18~24 h,见圆形、边缘整齐、淡灰色、光滑、隆起、不透明的中等大菌落,菌落周围完全溶血,有的可见双重溶血。经镜检见革兰阳性大杆菌,未见形成芽孢。生化试验结果:牛乳培养基培养8~10 h后,牛乳凝固,同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将牛乳凝固块分成几段;接种厌氧肉肝汤,培养5~ 6 h即呈均匀浑浊,并产生大量气体。该菌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果糖、麦芽糖、木胶糖、棉子糖,不发酵水杨苷、甘露醇,还原硝酸盐,不产生靛基质。结论:产气荚膜梭菌。从雏鸡体内分离的12株产气荚膜梭菌,经多重PCR检测全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

4 动物接种

以18~24 h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液体培养物0.2 mL皮下接种1日龄雏鸡10只作为试验组,另外10只1日龄雏鸡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2 mL作为对照组,6 h后,试验组中8只雏鸡出现精神沉郁,脚软无力,站立不稳,行走困难,2 d后患鸡的背、胸、腹、翅等皮肤呈黄色,5 d后试验组6只雏鸡死亡,所表现的症状和剖检病变与自然病例相同,并分离出相同病原菌。对照组雏鸡全部正常存活。

5 处理措施

5.1以青霉素对刚出壳的雏鸡点眼或滴鼻3 d,再用恩诺沙星饮水3~5 d,结合加强饲养管理,雏鸡疫情即得到控制。

5.2将孵化室内残留的蛋壳、死胚等污染物及时清理干净;对出雏机进行彻底清洗,特别是加湿系统,清洗完后熏蒸消毒;按要求定期对孵化机、出雏机进行清洗、消毒;将孵化室旁的蛋壳、死胚等污染物及时清理干净。采取这些措施后,新出壳的雏鸡再未出现疫情。

6 小结与讨论

6.1经流行病学调查、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及病原分离、鉴定和动物接种,诊断该疫病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雏鸡坏疽性皮炎。

6.2坏疽性皮炎的主要特征为患部羽毛易脱落,毛根腐烂,皮肤呈黄色甚至紫黑色,皮下有胶胨样渗出物,并常带有气泡。肌肉呈污红色并有出血斑点。掌握这些特征后容易作出诊断。

6.3发生坏疽性皮炎后,应及时用有效药物治疗,并尽快采取针对措施消除发病诱因,可很快取得满意效果。

6.4发生这次疫情后,笔者到该孵化场观察,发现该场卫生状况很差,孵化室旁的蛋壳、死胚等污染物堆积如山,孵化室内残留的蛋壳、死胚等污染物到处都有,出雏机内的污物较多,特别是加湿系统污物最多,这可能是发生本次疫病的重要诱因。

通讯作者:付明哲,E-mail:fmzhe@163.com

猜你喜欢
孵化场渗出物荚膜
孵化场的预防措施
基于IHBMO-RF 的眼底硬性渗出物检测①
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兽医导刊(2021年15期)2021-01-10 06:13:47
孵化场监控和维护的重要性
以“生肌三法”为代表的方药对糖尿病足伴慢性疮面作用机制的探讨
结合FCM聚类和边缘感知模型的眼底渗出物检测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彩色眼底图像糖网渗出物的自动检测
光电工程(2016年12期)2017-01-17 05:03:31
陕西省部分地区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
有效的孵化场管理能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