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晨
(华南师范大学 , 广东 广州 510000)
浅谈舒伯特的艺术歌曲
——以《魔王》、《幻影》为例
张若晨
(华南师范大学 ,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本文以社会背景与作品内涵作为切入点探讨了“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并以《魔王》和《幻影》两首作品作为典范来分析舒伯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幻影
处于19世纪初期的舒伯特(1797—1828)属于浪漫主义时期早期的音乐家,上承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下启浪漫主义风格。这里的古典主义传统多指其作品的形式结构,而浪漫主义风格则指其个人抒情的内涵。舒伯特的作品体裁广泛、数量惊人、佳作不断,但让他最负盛名的便是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德奥艺术歌曲在舒伯特之前一直是一种边缘化的音乐体裁,由于舒伯特杰出的音乐才能和天才般的音乐创作,使得艺术歌曲在音乐作品宝库中拥有了一席之地,拥有了和交响乐、歌剧等音乐体裁相同的地位。舒伯特一生共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仅在其18岁(1815年)一年就创作了一生之中1/4的艺术歌曲,是当之无愧的“歌曲之王”。其成就之高,影响力之大,至今无人与之比肩。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旋律十分优美动人,大部分来自舒伯特天才的创作,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善于选取优秀的德奥民歌旋律。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之所以受到广受欢迎以及流传至今,和他的民族性是分不开的。浪漫时期的音乐家爱好从民族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来丰富自己的音乐创作,舒伯特也不例外。他的很多艺术歌曲的曲调灵感来自于德奥乡间民歌,和群众生活很贴近。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大多从从歌德、席勒、海涅的诗歌中选取歌词。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歌词和旋律以及钢琴伴奏交相辉映,歌词给了旋律发展以动机,旋律刻画了歌词意境,钢琴伴奏又烘托了整体气氛。艺术歌曲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成就了一首杰出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钢琴伴奏。在舒伯特的笔下,钢琴伴奏抛开了以往的从属地位,变得和声乐一样重要,成了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钢琴伴奏已不仅仅担任和声功能,而是补充丰富了音乐形象,勾画出歌词所表达的意境,这是单线条的声乐旋律不能企及的。钢琴伴奏和声乐旋律相得益彰,形成了“二重唱”似的效果。难以想象如果缺少了钢琴伴奏,艺术歌曲将会失色多少。
《魔王》作于1815年,列为作品第一号,是舒伯特早期艺术歌曲的代表作,也是舒伯特戏剧性艺术歌曲的典范。歌词是歌德的叙事诗,讲述了一位父亲怀抱生病的儿子骑马赶回家,还没回到家孩子却已经断气的悲剧故事。诗中包含四个形象:冷静客观的故事叙述者、虚弱惊恐的病孩子、焦急同时又安抚儿子的父亲、阴险谄媚的魔王,四个形象轮番出现,使得整个故事丰富立体,使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开始先是故事叙述者讲述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是父亲轻柔的低声安慰病中惊恐不安的儿子、儿子撕心裂肺地大喊求助于父亲,中间穿插进魔王诱惑性的语调,后来结束在叙述者的话语中。
全曲按照通谱歌的原则谱写,即没有重复性的音乐素材,旋律按照歌词歌词内容发展进行。通谱歌兼有宣叙调和咏叹调,更富有戏剧性,适合谱写有故事情节的诗歌。全曲采用小调谱写,奠定了悲剧的基调。孩子三次惊呼“我的爸爸”,曲调一次高过一次(第一次e小调,第二次#f小调,第三次g小调),使孩子惊恐的情绪一步步加深,推向顶峰。钢琴伴奏通篇采用三连音形式,模仿疾驰的马蹄声,同时也渲染了紧张不安的气氛。舒伯特是个转调天才,在作品中不着痕迹地在各种关系大小调中转换,丝毫没有生硬牵强之
感。
舒伯特的晚期作品少了明快的旋律,少了对故事情节的描述,更多的抒发自我的内心独白,着重于对内心情感细微变化的捕捉。如舒伯特晚期艺术歌曲的代表之作《幻影》。《幻影》创作于1828年,选自海涅的诗歌。这首作品和其他13首作品一起在舒伯特去世后,被出版商定为套曲并拟标题《天鹅之歌》,以“天鹅的绝唱”来表达对谱写出众多美好旋律的舒伯特的悼念。
这首作品刻画了一个失恋者的形象,独自一人走在午夜的街道,凭吊曾经爱人的住处,看到旁边也有个悲伤的人,却发现这个正是自己的影子。这个孤独的失意人正是舒伯特自身的写照——与富家小姐的恋情以失败告终,身患梅毒使他一生未婚。看到身边的朋友都相继步入婚姻的殿堂,自己却还是孤身一人,内心的孤苦无依无处诉说。这首作品被舒伯特称为“可怕的歌”,也是舒伯特最凝练的歌。
《幻影》运用了不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合了变化分节歌和通谱歌的形式。变化分节歌是舒伯特最喜欢运用的结构形式,几段歌词填入同样的旋律中,以调性、和声、钢琴织体、速度以及情绪的变化来标现不同的歌词。《幻影》钢琴伴奏织体基本为一小节一音的柱式和弦,这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是不多见的。但正是这些和弦的运用刻画出了失意者沉重的脚步以及不知去向何处的迷惘。演唱者的低吟浅唱,勾画了迷雾朦胧的午夜街道,使全曲笼罩在一片冷清阴森的气氛中。全曲以很弱的力度和极为舒缓的速度开始,旋律声部的弱起小和休止符与附点音符恰到好处的运用表现了失意者内心的彷徨与无助。后旋律不断上行,不再向前边一样旋律只是做上下浮动,而是出现了八度跳进,力度也升至最强,表现了失意者内心的绝望达到了最顶峰。舒伯特善于在自然音阶音响范围内运用变化音色,增加游移不定之调。尾声的音乐又归于平静,表现了失意者甘愿受命运的摆布,接纳了自己失败的现实。
舒伯特生前并没有获得和自身相匹配的声誉和地位,一直过着贫穷潦倒的生活。在那个音乐家独自谋生的年代,由于自身的性格和命运的捉弄,以致大量的作品也换不回优越的物质生活。唯一给舒伯特慰藉的就是音乐,只有在音乐中他才不孤独,可以倾泻自己所有的心事;只有在音乐中他才不贫穷,可以任由自己思维的驰骋;只有在音乐中他才有希望可以寄托所有对未来的幻想。他不停的创作,虽然出版和演奏的作品却很少,但却默默完成了自己的音乐使命,给人类的音乐文化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舒伯特.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M].钱仁康,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舒伯特.天鹅之歌:声乐套曲[M].邓映易,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谢彩霞.对舒伯特艺术歌曲《幻影》的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