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的历史背景

2016-02-03 12:27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北方音乐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

余 科(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民族声乐的历史背景

余 科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中国民族声乐的完整框架源于上世纪革命过程中怀揣复兴梦想的激情岁月,承载并传达着民族多元的文化和丰富的故事情感,是向全世界呈现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通过更深入的了解其历史背景,可以使得我们对民族声乐有更直观的认识。

【关键词】民族声乐;传统化民族声乐;现代化民族声乐;文化贡献

民族声乐现在多是指以音乐院校之中的民族声乐专业作为代表性的一种声乐形式,它既不同于戏曲、民谣、说唱和流行唱法,又在这些音乐形式的基础之上,对传统音乐形式有所借鉴、吸收其中的歌唱理论体系和诸多优点,从而独树一帜,形成一种具有艺术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新型歌唱艺术。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往往还会融合诸多西洋音乐艺术形式,在这种多元化发展下,也造就了其多变且丰富的历史背景。

一、传统民族声乐的历史演变

传统形式的民族声乐,大都指历史遗留的中国民族、各地区之间形成的各种形式和体裁的歌唱类艺术。传统民族声乐大都被命名为“原生态”的声乐艺术,这些形式虽然风格迥异,而且表达方式也不同,但却都是同根同源、同宗同脉,具备着相同的文化基因。

(一)传统民族声乐的起源

传统民族声乐根植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从灵感的产生、创作、立意及表演理念,都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但在19世纪之前的那段时间,中国尚处于封建统治下,闭关锁国,与外界文化没有丝毫的交流,就更谈不上音乐艺术层面的交流。在国内民族声乐只有戏曲、民歌以及说唱这几种单调的表现形式。

不过战争爆发后,战火也带来了西方文明,与此同时流入的还有西方音乐艺术。历年经岁,对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文化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红色延安时代,众多革命文艺工作者们开始逐渐思考,如何在党所制定的文艺方针之下,创作出一种能够反映出广大民众以及革命战士,还有那些边缘地区民众情感需求的歌唱形式。“新歌剧”的出现,就正是这一思考探寻所得到的结晶。这一时期,诸如《兄妹开荒》、《白毛女》以及新歌曲《二月里来》、《南泥湾》等等优秀的作品不断涌现。后人大都把这一时期称为民族声乐的萌芽期,也是传统声乐突破固有形式、开始探索出新形式的变革开端。

(二)传统民族声乐的发展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音乐界的艺术家们和大型的表演团体开始对民族声乐大规模的尝试性教学和舞台表演实践,以及对其进一步的研究。譬如,在我国作曲家、著名教育家李劫夫的积极倡导之下,在一九五六年时,沈阳音乐学院开始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民族歌唱表演班,再后来,又把它升格为了独立的民族声乐表演专业。

此后,上海音乐学院也在音乐家的支持下,展开了系统化的教学实践工作。有了人带头,之后也就有了更多的人开始这种新的尝试和突破。也是在这一阶段,民族音乐开始逐渐脱离草根,走进了高等音乐学府,开始了飞速发展。

(三)传统民族声乐的演变

尽管经历了文革时期的打击,使得艺术发展进入全面低迷期。但很快,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期,我国高等艺术秩序打破“冰点”,开始逐渐恢复。

“民族声乐”表演专业也相继在各院校重新成立。并分别在教学的方法、内容甚至立意上都做出了更加系统的推进。同时通过不断的借鉴、融合西洋声乐唱法,慢慢使得民族声乐有了更深层次的变化,逐渐走入现代化的声乐形式。

二、现代民族声乐的历史发展

(一)现代化的声乐形式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关于音乐的一卷中,就有条目这样写道:“从欧洲涌进来的声乐艺术开始在国内各地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普及,这一现象对现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也是现代民族声乐体系背景的真实写照。

民族声乐此时已经褪去了传统的“外衣”,真正走入现代化!而在现代化社会体系结构变动而导致的基本趋势下,民族声乐也开始了向更科学、更先进、更广泛阶段的探索攀登。冯光钻就曾在《努力创立革新中国新声乐学派》中提到:“不论是歌唱方式,还是艺术观念,甚至是理论学说,都应该是百花齐放的。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应当允许不同艺术流派之间的百家争鸣,同时还要和谐并存。”可见民族声乐已经从思想的源头开始,走入一种全新的形式。

(二)新形式下的快速发展

二十一世纪,开放的教学环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机会。尤其是开明的文化政策,使得我们开始重新建立文化艺术的哲学观。这种重构具体反映在音乐学界,许许多多的音乐教育者都对欧洲的歌唱技术、演唱的多种风格、美学原则还有教学理论,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并且在认识学习,吸收借鉴的同时,也进一步厘清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声乐科学体系的思路。从而使得民族声乐的唱法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了本质性的提升。而有了更加系统的教学体系,随之带来的则是大批的声乐人才脱颖而出。在训练有素的基础上,他们也有了共同的优点,就是在音域上低、中、高三个音区的掌控更为统一,音域也被拓宽了,更加能够胜任不同音域的乐曲。在音色的追求上,也有了更多的变化,使得民族声乐的表现力大大增强。

而且,优秀的歌手往往能够不受制于一种唱法的限制,而是“打破”其中的界限,把握不同作品的内涵,表达出多样情感。如吴碧霞就是精通多种唱法,集大成于一身的代表性歌唱家,代表着民族声乐发展的最高水平。

(三)新时代的前景

新千年,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成了热点话题,由此民族声乐艺术形成了新的发展脉络:“艺术力量增强也要依附于时代精神力量增强,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才使得音乐不断的向前发展。”“文以载道”成了民族声乐的新时代发展趋势,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出国民的文化生活,而民族声乐就很好的扮演了这一角色,从而变成时代的宠儿。而将来,民族声乐必然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纵观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从延安时代起步,到如今虽然不过寥寥的八十年的发展。但是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民族声乐作为不同时代下共同的文化标志,是一种跨越语言和国界障碍的声音,在我国的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以及弘扬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民族声乐就是流淌在中国民族血液中的文化产物,它在不断发展中与我们共同见证了民族文化的复兴辉煌。

作者简介:余科(1995—),男,本科,研究方向:民族声乐。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
浅谈东北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关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
在“土”“洋”之争中腾飞的中国民族声乐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