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歌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2016-02-03 06:38:57王玲玉
北方音乐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子民族音乐民歌

王玲玉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江苏 无锡 214000)

浅谈民歌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王玲玉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江苏 无锡 214000)

民歌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艺术中重要的一支,其成于民间、长于民间、传于民间,它的纯真、淳朴、纯粹对于音乐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高校作为传承知识、艺术、文化等相关内容的载体,其同样承担着承传传统音乐文化的责任与义务,且在高校中加入对于民歌教育的传承,既可以实现高校教育对于学子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又可以实现对于民歌艺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歌;高校;传承;发展

中国民歌作为传统民族音乐体系中的重要一员,是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极具特色的综合性乡土民间艺术,它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一种以口头方式传播的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民歌简明朴素、短小精悍、易于传唱,完整地记录了各地区、各时代的民生特色,兼之其中的方言俚语,在乡土意趣外又赋予其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高校学子作为我国最庞大、最年轻、最具传承性的群体之一,已经成为传承民歌艺术的主力军。

民歌的欣赏及教学既能激发学子对民族的热爱,也能帮助学子拓宽视野,发散思维。同时,教育的过程不但能传递文化,也有创新文化的作用。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传递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民歌的传承及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高校中非音乐专业都没有开设音乐课,利用当地民歌素材进行教学更无从谈起,这对于民歌的教学和传承十分不利。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中央政府愈发注重对民族高校的重视与扶持。而民歌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也社会各界乃至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员白庚胜在《民间文化传承论》一文中就谈到学校是传承文化的最重要的场所;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少数民族音乐家协会会长冯光钰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中也提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怎样更好地在现代教学中发展传承的四点建议:加强培养学校民族音乐师资;加强学校民族音乐教材建设;组织好课外民族音乐活动;中西音乐教育的位置。以上研究都表明民族音乐发展需要高校教育来推动,高校音乐教育也需要民族音乐来注入新活力。

除了普通高校之外,民族高等院校也是民族文化的集合地,也是民族和地区相互传习的平台。一方面,民族高等院校要主动承担传承民间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义务。另一方面,也应当积极培养非物质遗产传承的人才,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新鲜血液。许多民族高校以“面向少数民族,面向少数民族地区”为办学宗旨,树立品牌意识,融合本土声乐教育,体现出了自身的优势。

民歌在现代教育中所体现出了极高的人文价值。首先,民歌是一种还原本真的艺术形式,是人民情感的直接表达,也诠释着人们独特的性情、审美习惯以及和自然生态的紧密关系,在人类的每个重要阶段民族乐曲都会出现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民歌在古代文化习俗中特别是在祭祀,集会,占卜活动中经常出现,而在近现代民俗文化中的重大节日,劳动,恋爱聚会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同时,民歌的演唱技法十分朴实本真,完全贴合自身的生理条件,反映出社会文化审美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单纯地追求唱和听两方面的自然与惬意。这种追求不同于现代社会中对技巧的刻意追求和特效处理。民歌更多的是亲近自然,涤荡心灵的美好体验,求真而不媚俗。受到这样的民歌洗礼,有利于学子亲近历史,了解民歌背后一朝人或是一个地区人民的生活形态,树立民族意识。

其次,民歌是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的艺术作品。民歌产生的源头,是劳动人民心态最原始的表达,无论是歌词还是唱腔,甚至曲调,都是内心感受的直接发泄。其自身艺术风格鲜明,历史感沉重,在文化的长河中不断的反映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我国不同民族文化中,民歌记载着人类的起源、民族的发展与变迁、英雄史诗、生产生活和礼仪知识等内容。这对于青年学子来说,是感受自然与音乐之间关系,提高民族心理素质,熟悉本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有力途径。同时,可借此吸引更多年轻一代自觉肩负起传承与发展本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责任。

再次,民歌的丰富多元性也是其人文价值的体现。民歌的多元性表现层面相当丰富,包括地域的、民族的、时代的、功能的、唱法的……而以上种种又都取决于文化形态的多样。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不是一枝独秀的,而是百花齐放,不偏颇于“重技轻艺”的绝对科学主义,是从事音乐专业的学子应该注意的。

实践证明,常以健康音乐、高雅音乐为伴,能使人精神振奋,提高审美情趣,可以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民歌与多元文化教育的实际教学需求是相适应的。学习民歌,让学子学会用歌声去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赞颂英雄人物,也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这不但能够使学子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主义怀抱的幸福、自豪,也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令他们自觉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总而言之,民歌作为民族音乐的一种,在长期的教育中对学子的民族情感培养也在不断渗透,它是向学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内容,是加强学子的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更和谐地与世界互动和相处,抱持着理解、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与不同文化群体进行对话交流。将本土的音乐文化作为大学音乐教育的主体。虽然这对于我国现行的音乐教育模式来说,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弘扬民族文化的新时代,在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民歌一定会以更丰富的教育形式得到学子的喜爱与认同。

[1]余达佳.弘扬优秀的民族艺术[J].民族艺术,1994(1).

[2]周小燕.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J].音乐艺术,1992(2).

[3]林凡军.守望民族灵魂的精神家园[J].戏剧丛刊,2005(6).

[4]杨胜才.中国民族院校特色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5).

猜你喜欢
学子民族音乐民歌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4
杏林组曲·学子赋
黄河之声(2020年22期)2020-03-16 03:41:00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18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散文诗(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1
藤县水上民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5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3
今朝学子喜登攀
岭南音乐(2016年5期)2017-01-17 07:44:54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穿花衣 唱民歌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2: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