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丽,尚少梅
(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2.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北京 100191)
近年耳穴贴压防治便秘概况
王 丽1,尚少梅2△
(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2.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北京 100191)
耳穴贴压是一种常用、有效防治便秘的中医疗法,通过查阅近7年文献对耳穴贴压防治便秘的作用原理进行探讨,并对耳穴贴压物的种类、耳穴贴压在内外妇儿各科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耳穴贴压过程中辨证取穴与否、耳穴贴压配合其他方法防治便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现存问题,如研究设计科学性有待提高、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及操作方法各异等并提出展望,期待开展高质量的研究,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临床依据,并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耳穴贴压;便秘;综述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也是临床多种病证的常见症状[1]。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往往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和烦恼,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面对便秘,很多研究得出泻药和改变生活方式是其有效方法,然而长期服用泻药其副作用超过疗效,而生活方式改之不易,因此中医传统疗法广受关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耳穴贴压成为应对便秘颇受欢迎的一种方法[3]。耳穴贴压法又称耳穴埋籽法,是用代替针的药丸、药籽、谷类等置于胶布上贴于穴位,用手指按压以达刺激耳穴、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目前最盛行的一种耳穴刺激法[4],其具有简便易操作、无副作用、疗效快、花费少、适应证广等特点。现将笔者近7年耳穴贴压防治便秘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1.1 中医理论根源
耳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灵枢·经脉》记载人体手足三阳经都有支脉与耳直接相连。《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可见耳与全身经络相连。临床观察也发现,针刺耳穴常出现一定的经络感传[5],因此可以通过脏腑经络病变在耳上出现的反应点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2 生物全息理论
生物全息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张颖清首先创立的。生物全息论认为,人体每一独立的部分都代表着人体全部生理病理信息,因此人体某一部位脏器有病变,则在每一独立部位的相应区域内可以找到敏感点,反过来根据敏感点出现的部位及强弱即可大致推断出患病部位,进而针刺或按压敏感点即可治疗其疾病[6]。耳穴疗法亦是中医学生物全息理论的体现。我国针灸学者通过发掘古人经验,参考国外耳穴理论研究,1992年发布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形成了目前我国广为应用的耳穴图,大力推动了耳穴疗法的进展。
1.3 现代医学研究
耳的神经支配非常丰富,分布在耳廓上的4对脑神经及两对脊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均有联系,其接受刺激后可以通过脑干网状结构参与调节各种内脏活动和各种感受机能。现代临床通过研究发现,当机体内脏功能失调、经络瘀阻后,在相应的耳穴上便会出现各种阳性反应点,其中以疼痛敏感、低电阻、导电量高为主,并发现良导点的出现率与藏象学说有密切关系[5]。国外生物电尤其是耳穴电位等方面实验及临床实践证明,当耳廓外人体部分患病时,耳廓一定部位会产生电阻降低等生物学变化并有一定规律性;针刺点和反射点(如耳穴)电阻降低,可由细胞膜的电阻改变而获得解释。机体内生物电及皮肤电的活动和变化都有神经系统特别是植物神经系统的参与与调节[7]。
耳穴贴压物一般要求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硬度、大小适宜、无毒无致敏者均可选用,大致包括以下几类:一是植物种子,如油菜籽、麦子等;二是药物种子,如王不留行籽、莱菔子、白芥子等;三是小药丸,如喉症丸、小儿奇应丸、牛黄消炎丸、六神丸等;四是磁珠、塑料丸等,目前多选用王不留行籽[4]。磁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刺激源物质,借其机械压迫和磁场效应刺激耳穴,激发经气,增强腧穴功能[8],临床应用日趋广泛。耳穴贴压物取材方便、运用灵活,但关于贴压物选择及效果对比研究较少。香港学者[9]将老年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实验组给予磁珠耳穴贴压,选取大肠、直肠、三焦、脾、肺、交感、皮质下7个耳穴,安慰剂对照组用王不留行籽贴压相同耳穴,而常规护理组在耳穴处贴压相同的胶布。结果显示,磁珠组对便秘缓解效果优于王不留行组。故期待更多的类似研究开展,以利于指导临床选择最佳贴压物。
3.1 内科便秘
便秘为社区常见病证,蔡俊萍等[10]选择存在便秘倾向的某一社区居民2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选取耳穴“大肠、小肠、直肠、肺、三焦、神门、胃、肾、内分泌”等,疗程30 d,结果显示2组在便秘缓解及通便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性便秘发病率日趋上升。季晓鹏等[11]将73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主穴选大肠、小肠、直肠,实证配肺、三焦、胃,虚证配脾、肾、内分泌,每次选主穴3个配穴2个,1个月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9%、30.56%,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叶装等[12]将10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干预组选穴大肠、便秘点、脾、直肠,20 d为1个疗程,连续 2个疗程后,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和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王柏善等[13]将126例老年便秘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选取耳穴大肠、小肠、脾、直肠、三焦、胃等,并根据情况进行加减,结果显示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3%、82.54%,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西部受援高校学科竞争力比较分析——基于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和科研评价工具数据库………………蔡文伯 杨丽雪(1·76)
3.2 外科便秘
外科便秘的防治多集中于术后及骨折后患者。项静[14]将100名阑尾炎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干预组选取耳穴胃、大肠、小肠、三焦、阑尾穴用王不留行贴压,直至肛门排气,2组肛门排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潘兰霞等[15]将80例胆囊切除术后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耳穴贴压配合腹部按摩,耳穴取大肠穴、小肠穴、胃穴、交感穴、腹穴、三焦穴,结果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李沂红[16]将80例骨科卧床便秘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单双数分为2组,耳穴干预组主穴取大肠、小肠、交感、直肠下段,实秘者配胃、肝穴,虚秘者配脾、肾穴,对照组口服酚酞,10 d后2组首次排便时间及排便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俞常喜[17]将10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耳穴干预组主穴取肺、胃、大肠、小肠、乙状结肠、三焦,配穴取脾、肾、内分泌、神门,每次选主穴3个配穴2个,15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 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郑芸等[18]将100例腰椎骨折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耳穴贴压配合热熨法,对照组给予肛纳开塞露。耳穴选取主穴大肠、直肠下段、皮质下、便秘点等相关穴位,配穴取肺、胃、交感,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92%,对照组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妇科便秘
妇科便秘的防治多集中于产后患者。付学娟等[19]用耳穴埋籽法治疗产后便秘60例,取耳穴内分泌、皮质下、大肠、三焦、直肠下端、脾、小肠、肺,结果显示治愈57例,无效3例,有效率95%。肖余[20]将剖宫产术后2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取耳穴大肠、小肠、胃、内分泌、肛门、三焦,结果显示观察组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3.4 儿科便秘
刘晓萍等[21]用耳穴贴压治疗小儿便秘40例,取便秘点、直肠下段、大肠、脾、皮质下、三焦,总有效率90.0%。丁丽凤[22]用中药配合耳穴敷贴法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将8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清热润肠中药汤剂内服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口服西药,耳穴选取直肠、大肠、小肠、便秘点、脾、胃、神门、交感、枕、肾上腺、内分泌,7 d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1 常规取穴
便秘常规取穴及治疗方法[9-14,17-21]:取大肠、直肠下段、三焦、脾、肺、交感、皮质下、直肠、便秘点、胃、小肠等,75%酒精局部消毒耳廓,用探针棒在穴区按压,取最敏感点每次选用 3~7穴,用 0.6× 0.6cm左右见方胶布贴王不留行籽等贴压于选定穴上,每日按压3~5次左右,每次1~5 min,用力适度,使耳廓有局部疼痛或胀痛、热感、酸麻或放散感且能耐受为宜。2~5 d后换对侧相同耳穴,3~10 d左右为1个疗程。
4.2 辨证取穴
张雅丽等[23]将慢性肾病且有便秘症状患者120例,根据证型分为虚证、实证各60例,组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证试验组选取耳穴大肠、小肠、直肠、肺、三焦、胃等,虚证试验组选取耳穴大肠、小肠、直肠、脾、肾、内分泌等,结果实证与虚证患者的试验组便秘症状缓解均优于对照组(P<0.01),纳减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血尿素氮(BUN)和血尿酸(SU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金良等[24]取直肠、大肠、便秘点、皮质下为主穴,另实秘取肺、胃、三焦、腹为配穴,虚秘取肺、脾、肾为配穴,150例患者总有效率95.33%。韩建军等[25]对60例便秘患者进行耳穴辨证贴压,选主穴大肠、便秘点、直肠下段、脾。热秘加耳尖、肾上腺等穴,气秘加肝、交感,虚秘加肾、小肠、脾,冷秘加肾、肾上腺,结果总有效率95%。总之辨证取穴分 2种情况,一种辨为实证与虚证[11,16,23-24,26],一种辨为更多证型[25-27]。
4.3 辨证取穴与否效果对比
何红等[26]将便秘患者辨证为虚证80例与实证100例。将虚证、实证患者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辨证取穴贴压,对照组给予普通取穴。普通取穴神门、大肠、直肠、便秘点、胃穴,辨证取穴实证(大肠、直肠、便秘点、肺、肝、三焦穴)、虚证(脾、皮质下、肾、大肠、直肠、便秘点),治疗3 d内能排大便为有效。实证患者辨证取穴与普通取穴有效率分别为90%和50%,虚证2组有效率分别为90%和62%,虚证、实证各自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周学寻等[27]将2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耳穴辨证组和耳穴常规组,耳穴辨证组取脑干、枕、皮质下、大肠、三焦、腹、内分泌、便秘点为主穴并随证配穴,胃肠积热型加胃、小肠,肺气郁闭型加肺,脾肾两虚型加脾、肾。耳穴常规组取大肠、直肠、交感、皮质下。结果耳穴辨证组有效率92%,常规组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防治便秘的临床实践中,为取得更好的疗效,耳穴贴压经常配合其他方法共同应用,如耳穴埋豆配合推拿按摩[15,28-29]、耳穴贴压配合药物[13,22,30]、耳穴贴压配合针灸[31]、耳穴贴压配合热熨法[18]、耳穴贴压配合穴位贴敷[32]、耳穴贴压配合艾灸、穴位贴敷、穴位按摩和闪罐[33]等。
6.1 研究设计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所查文献中RCT设计较少,而 RCT文献是科学证据中的“金标准”,因此希望今后在针对便秘的耳穴贴压疗法中,多出现设计严谨的 RCT实验研究,这样就会为系统分析提供充足的数据库,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3]。文献中样本量也大小不等,从40例至274例[10,21]。而较少的样本量对效果的说明力较弱,且缺少科学计算样本量的过程。干预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亦影响结果,很少有文献交待如何让患者遵医嘱按时按压耳穴,做好质量监控,只有1篇文献[20]提出护士每次查房时均指导督促家属参与操作,值得借鉴。
6.2 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
因疗程长短不一,有以天计算,如 3 d 1个疗程[26,28,32],7 d 1个疗程[22],10 d 1个疗程[9,16,31],2周1个疗程[17,30],20 d 1个疗程[12],30 d 1个疗程[10,23,33]等;有以贴换次数计算,如 3次 1个疗程[18],5次1个疗程[21],8次1个疗程[25,27]等,因此总的干预时间长短不一,跨度从3 d至40 d[12,28],且便秘有轻有重、衡量效果标准不同、个性化较强,这些都为疗效评价比较、成果推广复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据文献得出总有效率较高在62% ~96.83%之间[13,26],但长期效果如何值得关注及进一步探讨,个别文献[9-10,24]提出停止干预后10 d及 1个月后再次评价,效果满意。
6.3 操作方法各异
由文献可知,耳穴贴压操作方法各异:选穴方法不同,有常规选穴,有辨证选穴;按压频率不等,每日按压次数从2至8次[15,24],每次按压持续时间从30 s至5 min[19-20];选穴个数绝大多数在3~7穴之间,仅取一侧耳穴,2 ~5 d换至另一侧[9-13,15-18,21,24-31]。操作方法的不同会导致临床效果的差异,因此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研究亟待开展,但并不是指简单的“一刀切”,全盘套用,这就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所在。只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辨病辨证相结合,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同时参考高质量的研究结果决定最佳方案,才会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耳穴贴压虽临床应用方法各异,但操作方便、疗效可靠、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能够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是防治便秘的有效方法,值得加大力度开展高质量的研究,在循证实践的帮助下,更好地推动传统疗法服务于人类健康。
[1]徐桂华,张先庚.中医临床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2.
[2]钟原,江钢辉.耳穴防治便秘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8):53-56.
[3]Li MK,Lee TF,Suen KP.A review on the complementary effects of auriculotherapy in managing constipation[J].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10,16(4):435-447.
[4]徐桂华,李佃贵.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1.
[5]周建伟,张凡.全息诊疗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7.
[6]温兴韬.生物全息论对中医藏象学说的反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0):1145-1146.
[7]许崇明,张立贵.现代综合耳廓耳穴图谱[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147.
[8]温栓招,赵玉兰.耳穴磁珠治疗便秘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7):1967.
[9]Li MK,Lee TF,Suen KP.Complementary effects of auricular acupressure in relieving constipation symptoms and promoting disease specific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A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J].Complement Ther Med,2014,22 (2):266-277.
[10]蔡俊萍,张雅丽,朱抗美.磁珠贴压耳穴应用于社区便秘倾向人群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8):2059-2061.
[11]季晓鹏,张雅丽,蔡俊萍,等.耳穴贴压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护理效果评价[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6):85-87.
[12]叶装,何秀英.耳穴压豆对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的护理探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3):123-124.
[13]王柏善,钟少碧,卢慧清.耳穴压豆对老年患者便秘的辅治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21):4392.
[14]项静.耳穴埋豆促进阑尾炎术后肛门排气临床观察[J].现代中医药,2013,33(1):64-65.
[15]潘兰霞,施华.耳穴压豆结合腹部按摩促进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1):100-101.
[16]李沂红.耳穴压豆治疗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44-45.
[17]俞常喜,金丽慧,陈孝飞.耳穴压豆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4.13(2):164-166.
[18]郑芸,唐荣妹,熊芳梅.吴茱萸热熨联合耳穴磁珠贴压治疗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疗效观察[J].西藏医药,2014,35(3):54-55.
[19]付学娟,贾增梅,刘长虹.耳穴埋豆治疗产后便秘6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9):16-17.
[20]肖余.耳穴埋籽治疗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7):1213-1214.
[21]刘晓萍,郑方.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40例[J].陕西中医,2008,29(9):1182.
[22]丁丽凤.中药配合耳穴敷贴法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290-3291.
[23]张雅丽,蔡俊萍,秦秀芳,等.辨证耳穴贴压对改善慢性肾病患者便秘的作用[J].上海护理,2009,9(5):5-8.
[24]宫金良,白纯.耳穴埋籽治疗便秘150例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9):2427.
[25]韩建军,白冰霞.耳穴贴压治疗便秘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4,29(2):337-338.
[26]何红,赵国敏,靳国民,等.中风病便秘患者辩证取穴实施耳穴埋豆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72-73.
[27]周学寻,钟莹,滕杰.耳穴辨证施治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2,32(12):1090-1092.
[28]凌彩云.耳穴埋豆配合腹部按摩缓解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便秘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0):151-152.
[29]王海芹.耳穴贴压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5):585-586.
[30]王珊苹,宾东华.耳穴埋豆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341-343.
[31]丁红,贾德静.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8):60.
[32]余优琴,汪桔仙,杜莉,等.生大黄贴敷配合耳穴埋豆干预骨折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4,13(1):58-59.
[33]郑娟霞,郑娟芬,郑娟丽,等.中风后遗症功能性便秘病人使用中医适宜技术的干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 (12A):4300-4301.
R256.35
:A
:1006-3250(2016)07-1007-04
2015-11-05
王 丽(1978-),女,辽宁大连人,讲师,医学博士,从事中医护理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尚少梅(1966-),女,教授,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基础护理的临床与研究,Tel:13911091935,E-mail:mei916@2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