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梅庵琴派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2016-02-03 03:51:09邢睿凌
黄河之声 2016年9期
关键词:琴谱古琴音乐

邢睿凌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浅谈梅庵琴派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邢睿凌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国的艺术瑰宝源远流长,琴在这样的艺术价值体系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琴作为一种乐器,它非常具有影响力;除为乐器之外,它还具有道德、哲学、宗教、政治的内涵。作为中国古琴艺术的代表——梅庵派古琴艺术,它是中国古琴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既具有历史的机遇,也包含着古琴艺术家们自己的天分、才华。它体现了二十世纪的部分文化生态,丰富了古琴艺术,造就了曾经古琴有过的辉煌,也为艺术的新发展留下了重要的的空间。本文就如何继承梅庵琴派的传统,坚持面对现实,以此来作为爱好者乃至关注它的所有人们需要长久思考和不懈努力的方向。

梅庵琴派;历史发展;文化传承

古琴,距离现在已有近3000多年年的历史,亦被称做瑶琴、玉琴、属于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具有独特的演奏艺术风格及表演,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清、微、淡、远的审美意境和艺术精神。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古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29年和以“绍老师之遗绪,振国乐之精神”为宗旨创办了梅庵琴社,在古琴式微的时刻独树一帜,通过古琴技艺的传播,建立了一个走向世界的、具有江风海韵特色的古琴流派——梅庵琴派,并培养了一批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声誉显赫的古琴演奏家。这是南通近代文化史上较为罕见的大事,也成为了我国近代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亮点。

一、梅庵琴社的成立创新

梅庵琴社成立于1929年,梅庵琴派已经形成,并在现在古琴界拥有巨大的影响。梅庵琴派是中国众多汉族古琴流派中比较晚近的一个流派,该琴派由琴学大师王燕卿于民国初年首创。“一曲既终,江先生强留焉。”此后便开启了我国高校古琴教育先河,梅庵便成为王燕卿传授古琴的场所,从此便就是在这里诞生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琴学流派——“梅庵琴派”。[1]王老的古琴演奏重视技巧,且充满着地域性的民族风格,有着极强的感染力。王老生前培养了许多重要的传人,而其中成就最高,且对近代琴坛产生较大影响的是南通的徐立孙。1929年,他与同他一起在王老门下学琴的邵大苏回到南通,成立了梅庵琴社,而在与梅庵琴社成立的同时刊印发行的由《龙吟观琴谱》易名而来的《梅庵琴谱》,在发行之后深受广大学琴者的喜爱,在大陆、台湾、香港等地被多次重印,还被译为英文版,影响深远,是近现代出版最多,发行最广,影响较大的一部古琴曲集。

二、梅庵琴派的艺术价值

古琴文化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拥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古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为崇高的乐器,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首位,古琴的韵味虚静高雅,一向被视作“华夏正声”、“元音雅乐”的代表,同时也被文人墨客们视为修身养性所必不可少的科目。

但在很长一段的历史长河里,伴随着西方音乐进入中国,各种通俗音乐占领着人们的视觉、听觉,古琴文化备受冷落,以至于有人认为古琴文化已经不能再适应当今的社会文化,无法在与人们产生共鸣。而梅庵琴派的出现、传播、传承正是与这样残酷的社会现实进行斗争,努力的将宝贵的古琴艺术传承下去,使得这个灿烂中华文化中的瑰宝继续熠熠生辉。梅庵琴派的传播传承,是对古琴文化的抢救与保护,让其得以在历史前进的河流中依然独树一帜,继续散发其独特的魅力:

(一)社团的复兴。2004年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再次复社,琴社成员由1980年的十余人发展为三十余人。除了南通之外,梅庵琴派组织还另外出现了三家:江苏镇江梦溪琴社、台湾高雄梅庵琴社,安徽合肥梅庵琴社。由此可见,梅庵琴派在中国当代琴坛是不多见的,也充分体现了梅庵琴派的巨大影响力。

(二)学术的成果。梅庵琴派在近代琴史上有着不容漠视的重大存在感,并且对古琴演奏和美学方面的革命性影响均获得非常普遍的承认:《辞海》、《中国音乐词典》、《中国音乐词典续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都收录了“梅庵琴谱”、“王宾鲁”、“关山月”等词条。而《梅庵琴谱》又多出了两个新的版本,成为二十世纪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琴谱。

(三)唱片的魅力。一直以来,许多爱好者欣赏梅庵派古琴艺术,只有徐立孙出版的两张老胶木唱片。据记载,在2006年1月,由南通梅庵琴社独家撰写的《梅庵琴韵》激光唱片由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协助出版发行,据悉这是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最能体现梅庵派古琴艺术风貌的音响资料。

三、梅庵琴派的发展与传承

2006年1月,“梅庵派古琴艺术”被入选南通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政府对此也列出了一系列得保护计划。不难发现,古琴这一不为大众所熟悉的音乐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古琴文化的传承方式提倡“口传心授”,将人和琴谱作为主要的传承载体,以两者结合对传统的古琴音乐、古琴文化进行传承延续。而对梅庵琴派传承贡献最大的琴谱则是上文所提到的《梅庵琴谱》。《梅庵琴谱》是梅庵琴派的独家琴谱,收录了《平沙落雁》、《长门怨》、《关山月》、《秋闺怨》、《挟仙游》、《春闺怨》、《秋江夜泊》、《捣衣》等琴曲作品,除了在国内爱琴人士中传阅,在1982年还被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李伯曼教授译为英文版在美国发行,这一举动,将梅庵琴艺正式推向了国际,使得梅庵琴派在国际上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除此之外,2008年6月梅庵琴派古琴艺术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这充分体现了在20世纪古琴史上,拥有梅庵琴派这样广泛影响力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拥有百年历史的梅庵琴派是中国古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推动着古琴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更丰富了古琴文化的内涵,它是值得所有人去传承与保护发扬的文化瑰宝。■

[1] 邵元復.梅庵派的起源及发展[J].故宫文物,1933,11:114-115.

猜你喜欢
琴谱古琴音乐
古琴“黄钟调意”探微——以《神奇秘谱》《梧冈琴谱》为例
《蔗湖琴谱》考①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海峡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4:50
不一样的钢琴谱
不一样的钢琴谱
寻访千年古琴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艺术品鉴(2017年9期)2017-09-08 02:22:50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