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华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浅析太原莲花落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
安泽华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太原莲花落是迄今为止太原市唯一尚存的地方曲艺品种,2006年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从莲花落的历史发展脉络,太原莲花落的起源、艺术形式、特点入手,结合具体曲例,浅析这门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传统艺术,意在让更多的人了解、熟悉到喜爱太原莲花落。
太原莲花落;地方曲艺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原莲花落作为省城太原唯一的地方曲种,植根于三晋大地,流传于城市乡村,几十年来它不仅以独特的太原方言和传统的晋文化特点屹立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高山之中,而且还在曲艺界大放异彩,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来太原视察工作,在南宫观看了曹强的《看车祸》等作品。目前,太原莲花落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阻碍,出现了艺人减少,传承后继乏人;剧本老套,缺乏创新;其赖以生存的民俗文化环境遭到破坏。这些问题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无疑是一系列巨大的打击。为了保护这一山西乡土气息浓厚的地方曲种,在2006年太原莲花落被列为山西省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还在继续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莲花落,也称作莲花乐、莲花闹,是一种原始的剧种。“莲花落”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南宋,原叫“落花”,是佛教劝善和募捐的一种演唱形式。佛祖的塑像坐在莲花宝座上,莲花是佛家的花,因此叫莲花落。历史上唱诵佛歌时有“一朵两朵莲花落”和“莲花开时众生乐”之说,那时起“莲花乐”就与“莲花落”名称通用。
莲花落是在清朝道光年间传入山西的。那时,河南闹水灾,许多难民为了逃荒历经艰苦逃到山西省文水、交城和平遥一带,在当时这里是全国最富庶的地方。他们为了活命在乞讨的过程中把莲花落也带到了山西,于是晋中一带就有了唱莲花落的流浪艺人,慢慢地一些当地人也加入到这个队伍,将这种艺术进行了简单的改编,用晋中方言来演唱莲花落,被称为“晋中莲花落”,又叫做“晋中落子”,而太原莲花落就是在晋中落子的基础上转变而来的。莲花落流入太原地区后,一些民间艺人在语言、唱腔、表演、句文、句式、节奏、板式等方面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原来的晋中话改成太原方言,形成了独具太原风味的太原莲花落。
20世纪60年代太原市曲艺联合会的相声演员曹强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一名演唱晋中莲花落的民间老艺人李莲根并拜老先生为师跟随老先生学习晋中莲花落。曹强凭借多年表演相声的经验以及出色的学习能力很快掌握了晋中莲花落的基本唱腔和演唱技巧,1963年曹强根据山东快书作品《孩子多了累坏娘》改编成晋中莲花落首次在太原和平剧场与观众见面,同年冬天,由他自己创作的处女作《三进太原》在晋祠庙会上演出,取得了强烈反响。经过多年的创作、演出、传唱,太原莲花落的表演形式逐渐脱离了晋中莲花落同一曲调反复演唱的形式,形成了“韵诵与徒歌相交融,普通话与方言相结合,句式结构多变”的独特的表演方式。
太原莲花落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以太原当地方言俗语表演,所以它非常受太原人民的喜爱,但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这种太原原汁原味的特产节目却一步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太原莲花落大多都是一个表演者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所谓七件子就是分执于两手的竹板,因为左手所执五片小竹板,右手所执两片大竹板,大竹板打板,小竹板打眼,相互配合有板有眼,说唱之词则随着板眼节奏进行表演,所以俗称为“七件子”,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竹板。
太原莲花落的说唱词在创作中基本上以七言四句为一段,用太原方言来做押韵,说为主,唱为辅,说中有唱,唱中有说,抑扬顿挫,颇具一种浓浓的山西“醋味”。例如:
有位法国朋友去山西,他旅游参观了一星期。学会的汉语真不少,什么你好、再见、对不起。(《吃鸡蛋》曹强)
在说段与唱段中,以曲艺小段为主,唱段少,基本上只在每个作品的第一段时才唱,后面基本以说为主,每段句尾加入甩腔。,句式为八字句、十字句以及不等字句的长短句,也叫自由句式。例如:
张大爷拿的一筐大红枣,拉开腔调喊声高:哎,快来买是快来挑,我的这枣儿是核核小,大枣儿是小核子,小枣儿是没核子,随便你拣来是随便你挑,核核大了不用你们掏票票。(《卖花生》曹强)
曲调随唱词变换而有不同,讲究依字行曲,旋律也跟着变化。表演时,先打大竹板,小竹板随后跟进,打板三巡之后,开始正式表演。莲花落的曲调比较简单,只有上下句,之后基本是上下两句的旋律的反复。常用板眼有“慢三眼”、“垛板”、“散板”等。强调有平调、悲调之分,另外有哭柳、云里翻、海底捞月等特定曲调。通常一段唱腔开始时,必先有一“摔斗”,也叫“喊落”。
语言特色上太原莲花落运用了纯正地道的太原方言词,例如在《窦仙姑》中“pe nao”(“打拼”的意思)“a za”(“极度丑陋让人作呕”的意思)还使用了许多当地俗语。太原方言中常在句末添加一个语气词,这一点在太原莲花落中体现的特别明显,“啊”、“咧”、“呀”、“哎”都是常见的语气词,除此之外还大量运用了重叠词例如“车本本”“纸花花”等等。
太原莲花落相比其他传统的曲艺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丑”为题,大量的运用艺术中的“丑”。古语中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美就有一种自然、普遍的喜爱与向往,但是往往我们在表演的时候观众对于美的事物习以为常,映像不深刻,恰恰让人们记忆深刻的是那些让人感到反感、滑稽,具有讽刺意味的丑角。艺术中的丑往往是跟滑稽讽刺联系在一起的。太原莲花落在作品中向观众展现的正是现实中社会的不公平、不合理以及不和谐,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表现了人民百姓对生活中的黑暗面的不满,想要积极改造社会改变现状,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太原莲花落正是从“丑”入手,用讽刺、滑稽的艺术手法以丑来否定丑,这区别于埋怨与牢骚谩骂,这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真正以端正的社会道德观念,理性的思维进行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例如:
唱:有一位大嫂是刀子嘴,吵架骂人不吃亏,这大嫂长得是黑又胖,姓杨名叫杨泉梅。
(小渡)
白:星期天大嫂在家里洗衣裳,跑进来他儿子小桂桂。
桂:妈妈,有个小子手拿擀面杖,把咱家的猫儿是打断腿,
我怎么老远一看,好象是九号院的李小伟。
杨:哎呀,你这个窝囊废,看见凶手你不敢追,
你应该当场抓住他,又哭又闹让他赔。
走,来他个自卫还击战,咱可不能吃这亏。
白:杨大嫂来到九号院门口高声骂:
杨:哼!你个死的没人管教的小土匪,
烂了你心,烂了你的肺,你打断我家猫儿一条腿,
我家的猫不是普通猫,把你小子卖了也不够赔,
我家的猫儿最聪明,听上音乐就能跳芭蕾,
我家的猫儿最勇敢,看见老鼠就死命追,
我这是优良品种进口猫,出产就在乌拉圭。
(小渡)
白:大嫂是越骂越上劲来,瞪起眼睛是竖起眉。
小桂桂也学上他妈这样样,连喊带叫来助威。
这时候有个后生骑个自行车,
一下把大嫂撞在地,当下就碰破了她的胳骶跬,
疼的大嫂是起不来,急坏了旁边的小桂桂。
小桂桂一把抓住那后生,
桂:你,你个死的没人管教的小土匪,
烂了你心,烂了你的肺,你碰破我妈的胳骶跬,
我家妈妈不是普通妈,把你小子卖了也不够赔,
我家妈妈最聪明,听上音乐就能跳芭蕾,
我家妈妈最勇敢,看见老鼠就死命追,
我这是优良品种进口妈,出产就在乌拉圭。
注:胳骶跬为膝盖骨的太原方言(《立竿见影》曹强)
这个小段子以一个得理不饶人的小市民形象的小人物反映了社会中人与人的不和谐影响着下一代孩童的思想、话语以及行为,反映了看似平静无波澜的生活也有着阴暗的一面。
1963年到1980年,曹强刚刚学会落子这种艺术形式,是太原莲花落的初创期,作品以改编为主,创作为辅,从1963年开始曹强创作了第一部作品,直到1975年,基本每年都有一部新的作品。1976年以后,随着创作者见闻感触越发丰富,作品的数量也开始增加,达到每年三个新作品。二十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太原的经济快速上升,尤其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上升速度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对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要求更加苛刻,生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之后电视节目发展开来,曹强、尹海鹏等太原莲花落的表演者以及他们创作的作品被搬上了电视银幕,使得太原莲花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太原莲花落的发展也到了一个高峰。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地深入,经济飞速的发展,形形色色的娱乐途径、娱乐工具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传统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传统文化可以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更好的进行创作与传播,但是又受到高新科技对人们的吸引力、社会体制改革和新兴文化产业的强烈的冲击。中国传统音乐要想紧跟时代脚步不被历史所遗忘,就必须进行不断地自我创新和自我调节,这样才能应对时代的变迁。太原莲花落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越来越少的人知道更不用说喜欢这门艺术,现在存在的问题有这样四点,第一就是观众群的流逝。当今社会,手机、电视、电脑等等娱乐设施介入人们的生活,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的迅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此并乐在其中,没有人关注太原莲花落。第二,普通话的广泛普及造成了观众听不懂、没兴趣、觉得老土不时髦的想法,也影响到了流行程度。第三,缺少能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的继承人,现如今的年轻人对于新兴科技的依赖造成了不想学习不愿探索的现状,没有人愿意学习这门艺术,即便有家长让孩子学习课外兴趣,在学习任务重的时候还是选择了放弃。第四就是演员的收入问题,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都已习惯以经济为中心,以金钱来衡量自己的社会地位,因此收入太少便成了困扰太原莲花落演员的一个大问题。演出量的减少、微博的收入恰恰与这世界的经济观逆向而驰,对于那些既渴望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但又被生活所迫屈从与现实的人们来讲,也是一种无奈。■
[1] 曹彬.太原莲花乐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
[2] 韩晓莉.拯救太原莲花落[J].艺术评论,2007,0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