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建英 赵 亮
解决复杂疑难井封堵难题的“神剑”
——河南油田工程院纳米堵水技术推广应用纪实
□ 杨建英 赵 亮
2005年以来,河南油田工程院凭借独创的纳米堵水技术,一举打开西北油田市场,10年来在广袤无垠的黄沙大漠中展示了高科技纳米技术的神奇。
10年科技成果推广路,一路坎坷一路歌。
西北油田是中国石化第二大油田,最早实行油公司模式,市场比较开放、成熟,长期以来有上百支工程技术队伍在此角逐。成立于2004年的河南油田工程院西部分院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西北油田市场取得突破?2005年10月的一天,机会降临:西北油田下属的塔河油田有一口高疑难井TK317在堵水上遇到难题,前期堵水失败寻求外包,他们向工程院西部分院传递了这一信息。工程院敏锐觉察到,这是打开西北油田市场大门的绝妙机会,必须抓住它、挤进去!
化学技术专家陈渊立即带助手飞往塔河油田。从2002年起,陈渊作为项目发起人和技术首席,带领团队历时近3年艰难攻关,成功开发出一种“封堵时坚如磐石,解堵后化作流水”的盾牌。这就是融合多种技术优势的“高强度易溶解纳米堵水剂”技术。
塔河油田属于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这种特殊的油藏地质特征,导致油井含水快速上升,制约油井高效开发。而这正是河南油田纳米堵水技术大显身手的机会。然而,等他们到了塔河油田,发现这口井的化学封堵难度远远超出想象。工程院针对河南油田东部稀油田研制的纳米堵剂难以适应TK317井苛刻的油藏条件。机会来之不易,他们决定迎难而上,啃下这块硬骨头。
陈渊他们仔细分析施工数据,找出前两次封堵失败的原因,就纳米堵剂配方的特点和技术适应性、方案设计要点和安全预案等问题,与甲方进行深入交流沟通。他们在塔河油田简陋的试验条件和恶劣环境条件下,不分白天黑夜研究试验。经过一个多月艰难探索,终于开发出注入性能好、耐高温高压高盐的纳米堵水剂配方。该配方应用于这口井堵水施工后,一次性试压合格,使该井成功复产并获得高产油流。
TK317井的成功封堵,为工程院在塔河油田赚取了第一桶金,打开了西北油田市场的大门。很快,塔河油田又主动找上门来,把几口疑难井的封堵工作交给河南油田工程院。而每一次,纳米堵水技术在封堵中都不负众望。
就在大家认为要在西北油田市场逐渐站稳脚跟时,一个电话让他们的心又悬了起来。
困扰塔河油田采油二厂的TK653井因含水上升较快需采取堵水措施。然而,他们采用常规堵剂根本无法封堵。因为这口井在待封堵井段存在大的缝洞,钻开时累计漏失泥浆330多立方米,是一个可怕的无底洞。工程院科研人员明白,TK653井强漏失裸眼井段封堵实在棘手,类似井的封堵国内外少见,河南油田也毫无经验可言,干成了会进一步强化技术权威地位,失败了则可能前功尽弃。
然而,善于攻坚啃硬的工程院人把每一次挑战都看作技术创新的契机和动力!陈渊和他的科研队伍顶着巨大压力,经过20多天反复试验,终于研究出适合该井封堵的纳米封堵剂配方。功夫不负苦心人,该井封堵后一次性试压合格,开抽后日产油由封堵前的3.9吨增至27.6吨,含水由61.14%降到0.21%,最高日产油44.93吨。这一次,塔河油田又一次按120%支付了合同款。
TK653井的成功,河南油田工程院又一次展示了自己的实力,进一步拓展了纳米堵水技术的应用范围,在西部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和形象。
借着这股东风,为更好地拓展塔河油田堵水市场,2010年5月19日,工程院塔河油田项目部挂牌成立。
然而,搭好了舞台,他们却发现这戏唱不下去了:连续参加西北油田采油二厂化学堵水7井次,竟然未中标1口!主要原因是纳米堵水虽然技术实力强,但纳米材料单方成本高于其他几家竞争对手。
“市场是残酷的,适者生存。为了争夺市场,我们必须在保性能的基础上再在降成本上下功夫。”工程院油田化学研究所所长王孟江说。
他们加大市场公关力度,加强与西北油田的技术交流,同时在技术上加强研究,针对不同措施井优化纳米堵水配方,在价格上能和几家堵水队伍抗衡,而在性能上远远优于其他几家堵水队伍。结果,项目部在西北油田2010年下半年连续中标6井次,技术评比每年第一,技术和工作作风得到西北油田好评。
据不完全统计,10年中,纳米堵水技术先后在河南、西北、延长和长庆等油田推广应用490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措施有效率100%,真正成为解决复杂疑难井化学封堵技术难题的一把“神剑”。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