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群+郭丽+赵海涛
摘要:构建完备的来华留学生导师制运行管理模式,有利于来华留学生知华、友华、亲华、爱华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其个性化发展和培养创新精神。一对一导师制和团队导师制是来华留学生导师制的基本模式,进修生和语言补习阶段的学历生采用一对一导师制,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学历生采用团队导师制。通过严格遴选标准,实施合理遴选计划和动态遴选等步骤建立完备的来华留学生导师遴选机制;通过规范导师管理制度,建立质量评估制度和导师促进制度等途径构建完备的来华留学生导师管理机制。
关键词:导师制;来华留学生;构建模式;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13-02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教学资源与教学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很多国家都认为中国是未来世界贸易热点国家,加上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吸引,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得到迅猛发展。留学生教育在促进中国与世界文明、科技的传播与交流同时提升了教育国际化能力,为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定基础[1]。在我国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同时,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时刻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建立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应中国国情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是当前推动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大学生导师制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和谐、自由和宽松的氛围[2]。导师制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与教育管理的重要模式之一。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来华留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全校学生人数的5%,留学生人数与学校整体师资配置相对合理,这就给留学生导师制的推行提供了可能。同时高校队伍国际化建设得到普遍重视,中青年教师中有相当高比例的人员都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具有开阔的教育国际化视野,为留学生导师制的推行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力量保证[3]。因此构建完备的来华留学生导师制的运行管理模式,有利于来华留学生知华、友华、亲华、爱华情感的培养,有利于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学相长、提升导师的国际化素养。
一、来华留学生导师制的建构模式
导师制一般分为一对一导师制和团队导师制两种模式,一对一导师制即一位导师支持一位被指导者,指导双方的搭配是规定性,指导双方的角色是明确规定而固定不变的,导师总是在地位和权力上高于被指导者,导师往往是那些知识渊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长者,而被指导者则是那些经验较少或没有经验、需要得到支持与教育的学生,被指导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得到收获。一对一导师制是一种成本较低、以学校为中心、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对教师入职教育,专业发展等起重要作用的良性投资;有利于优秀的个人经验以及所在学校的优良教育教学传统得到延续,传承与发展[4]。
团队导师制的构建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一正一副”导师制,即有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导师和一名青年助手组成,适合于导师研究方向较专一,学生数相对较少的情况;二是“一正多副”导师制,有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导师和多名青年助手组成,适合于导师科研方向较多,学生规模较大的情况;三是“多正多副”导师制,实行单一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研究生在导师团队中都有自己明确的导师,每个导师有自己的青年助手,有自己研究的小团队,导师与导师间因相邻或相近的研究领域而结合在一起形成大团队,小团队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大团队主要承担科研氛围营造、学术交流、协助分工等角色[5]。
当前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呈现学位生和进修生并重,专业学习和汉语学习并重的态势,国内学生导师制模式同样适用于来华留学生。依据来华留学生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导师指导模式,进修生主要以语言学习为主,在华时间短,需要在短期内快速融入学习环境、了解学习内容、建构对华情感,适合采用“一对一导师制”模式,依据个体特性,采用针对性指导手段,引导来华留学生快速融入中国文化,提升学习效率。学历生在华时间较长,接触了解中国机会多,专业学习目标明确。学历生在语言补习阶段建议采用“一对一导师制”模式,帮助其尽快提升语言能力,培养专业情感,增强专业认同。进入专业学习后建议采用“团队导师制”模式,有效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水平,增强来华留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5]。
二、来华留学生导师制的制度保障
1.建立完备的来华留学生导师遴选机制。遴选出优秀导师培养来华留学生是确保导师制培养效果的根本性因素,遴选机制是来华留学生导师队伍可持续发展动态运行的首要环节,也是其他各环节连续、高效运作的基础。
首先,建立严格的遴选标准。需要依据来华留学生国别、信仰和学习基础等情况,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遴选标准。遴选导师过程中,以严格的遴选标准确保导师整体质量。规范遴选程序,强化师生互动。同时,要加大优秀中青年教师的选拔力度,促使导师队伍的年轻化、学术化和国际化。
其次,制订合理的遴选计划。制定来华留学生导师选聘计划要与国家培养留学生的大政方针相一致,与学校和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相适应;要与来华留学生规模相一致,与学科人才培养规划相统一;要与教学梯队建设相结合,有利于导师队伍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第三,实行动态遴选机制。依据来华留学生学习兴趣和导师工作成效,动态遴选导师队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兴趣点,导师应当以培养人才为根本出发点,依据来华留学生学习兴趣点,及时调整指导内容和指导方式。导师的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导师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时,就应当及时更换导师或者指导的学生。同时,需要实行优胜劣汰机制。应当严格实行定期聘任制,择优任用,一方面唤醒来华留学生导师队伍的危机意识,另一方面激发队伍外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在动态遴选过程中促进导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6]。
2.建立完备的来华留学生导师管理机制。首先,规范导师管理制度。为了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高校往往在国内学生优秀导师中选拔来华留学生导师,这些导师科研任务重,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常常将学生作为协助自己完成科研工作的劳动力,没有把培养工作的重心放在指导学生发展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培养指导,忘记了导师的根本职责。同时,学生课堂教学过程及导师的师德师风则往往被弱化或忽视,导师对来华留学生指导的功利性强[7]。因此,要建立规范科学的导师管理制度,强化过程考核,提升导师的责任意识;要考核导师的行为规范、指导能力和工作态度,对导师指导来华留学生的各个环节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评估方案;要综合考核导师的工作成效,充分考虑来华留学生本人的意见,管理部门的意见,通过规范管理,激励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
其次,建立质量评估制度。客观公正的评估考核机制是导师队伍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质量保证,当前高校忽视了对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参与指导程度的评估,导致出现师生沟通缺乏、科研效率低等问题。因此,要建立制定实施科学的评估体系,客观、透明、公平、公正为原则,加强过程评估和个性评估,增强评估过程中导师的话语权,使评估机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6]。要使评估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和公开化,使来华留学生导师充分了解评估体系,通过完成评估工作达到提升业务能力和指导效果的作用。不搞突击式、运动式的评估,不搞不切实际的评估,评估的结果要公开透明,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为评估的出发点。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的依据评估结果,对来华留学生导师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动态调整各种管理措施,以达到以评促管、以评促建的作用。同时,要建立导师队伍培养制度,重视导师队伍的梯队建设,通过团队导师制等方式培养年轻导师;对新任来华留学生导师要进行岗位培训,使他们充分了解来华留学生培养的政策、规章和制度,了解来华留学生培养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对资深来华留学生导师要不定期开展政策宣讲,及时传达国家和学校对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相关政策最新要求;以来华留学生导师学生培养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创造条件和机会,强化导师相互经验交流,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
第三.建立导师促进制度。选拔出一批热爱留学生教育事业,经验丰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作为来华留学生导师是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学校在管理体制上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办法,引导优秀教师投身来华留学生导师队伍:在校园环境上,要营造专业教师争做来华留学生导师氛围;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教师个人发展上,向来华留学生导师倾斜;在绩效考核中,依据工作精力投入程度,增加留学生导师工作比重;在学科发展上,留学生教育作为重要指标,优先配置各类资源。
参考文献:
[1]赵宝辉.浅谈留学生教育的社会作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54-55.
[2]胡国富,胡宝忠,李凤兰.导师制的起源和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的必要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2):182-183.
[3]叶昕媛.高校本科留学生导师制推行价值分析[J].科技视界,2014,(35):183-184.
[4]黄广芳.国外教师导师制模式对比研究及启示[J].社会科学家,2010,(7):125-128.
[5]赵海涛,单玉华,封克,等.浅析高校研究生团队导师制的内涵与积极作用[J].职业时空,2010,(9):1-2.
[6]李璐璐,肖祥.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动态机制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6):62-64.
[7]崔艳.论导师管理制度与研究生培养目标之间的张力[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