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草莓栽培慎防二病
利用大棚和温室等保护设施栽种草莓,已成为很多农户创收致富的重要门路。但在草莓保护地栽培中容易出现以下两个问题,如不认真对待,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
1.原因。一些地方的草莓种植户反映,他们保护地种植的草莓植株根茎粗壮,叶片浓绿,生长正常,但就是只蕾不开花。草莓只有形成花芽,才能开花结果,草莓花芽是在叶芽基础上形成的,由叶芽转化为花芽的生理状态和形态的过程叫花芽分化。花芽分化需要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在内部条件中,不同成熟期的品种花芽分化时间、分化花数、花芽数不同。如利用保护地栽培提前上市的品种,往往易受温度影响,花芽分化不饱满,导致出现“只蕾不花”现象。施用氮肥过多,植株营养生长过旺,也不利于花芽分化。在种苗繁育期间,为了增强母株长势,一些农户不断增施氮肥,结果适得其反;有的农户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花芽的形成(如赤霉素、生长素等),也不利于花芽分化。
在影响花芽分化的外部条件中,温度和光照是两个重要因素,它们均会影响草莓的光合、呼吸等生理过程,影响花芽的形成。同一品种的草莓如果浇水太多、偏施氮肥等,导致植株出现徒长,也会使花芽分化延迟。如果人工喷施赤霉素会抑制花芽分化,相反如果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等植物生长抑制剂于草莓幼苗后,会抑制植株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2.防治措施。针对上述导致只蕾不花的原因,在保护地栽植草莓时,必须在种苗繁育期做到合理施肥,在增施磷、钾肥的前提下,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在定植前30天,用50%遮阳网遮阳分苗,有利于促进花芽分化。平时对草莓摘叶能诱导成花,尤其是摘除老叶能减少营养物质消耗,从而促进花芽分化,但摘叶量要适当。
1.原因。在保护地草莓栽培中,若棚内温度在15~25℃,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草莓极易感染白粉病。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草莓的叶、花和果实都可被反复侵染,导致植株早衰、结果率下降。果实染病后停止生长,易烂果,严重影响草莓的品质、丰产性及耐贮性。在保护地草莓栽培中,引发白粉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气候因素。该病为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病适温为15~25℃,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发病;病害发生要求的最低湿度为40%,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深秋至早春遇连阴雨天气,低温寡照、湿度大,病菌分生孢子不断产生并反复侵染,极易造成病害大流行。②品种因素。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明福、益香较抗病,丰香极易感病。③栽培因素。连作大棚发病早、发病重;偏施氮肥时,植株生长嫩绿,抗病能力较差,发病重。
2.防治措施。培育壮苗,适时移栽。保证适宜的株行距,合理密植。适时通风换气,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合理施肥,基肥以腐熟有机肥、磷钾肥为主,生长期间适量施用氮磷钾复合肥,不偏施氮肥。科学浇水,在现蕾后、果实膨大期、收获高峰期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最好采用膜下滴灌,不能漫灌。发病初期,及时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1 500~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要求喷药均匀周到,叶片正反面都喷到。遇连阴雨天气时,需用百菌清烟剂熏烟防治,以降低棚内湿度。开花期一般不用药,以防发生药害。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一般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以控制农药残留。
曹涤环 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4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