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芳(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远赴一场与肖邦的浪漫邂逅
——读《随肖邦去巴黎》有感
徐 芳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十九世纪的欧洲变革浪潮将巴黎推向了历史的前沿,使之成为欧洲的艺术中心,并大放异彩。笔者用肖邦在流亡巴黎期间与上流社会及当时的各界精英的交流;十九世纪的艺术形式及钢琴的演奏地位的崛起;肖邦与作家乔治.桑度过的最后时光三个部分来概述了《随肖邦去巴黎》的内容,并希望大家沿着这本书的指引对肖邦有更真实的了解。
十九世纪;钢琴;肖邦
笔者近期在查阅一台普莱耶尔三角琴的相关资料时偶然发现了《随肖邦去巴黎》这本书,书中提及肖邦曾在位于巴黎的奥尔良广场9号的家中曾演奏过这台琴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书中描述了大量关于十九世纪的欧洲局势及肖邦在这一时期巴黎发生的轶事。作者以七月革命为导火索,将流亡到法国的肖邦在巴黎的几次迁居作为线索,巧妙地将肖邦在法国期间的创作与当时的政治、人文和生活等结合在一起。作者除了在首页中给读者们展示了19世纪的巴黎主城区的地图外,还在每个肖邦迁居的地点旁附上了旧址现今的样貌及乘坐的交通工具等现代标注,为整本书添加了不少民俗趣味。全书文字轻松淡雅,不同于以往史学书籍,作者用轻松的语气为读者梳理历史,并将一些反映十九世纪政治、生活、艺术等一系列名画与现代旧址的照片做了对比,给人以一种‘超时空’的错觉。书中附上的交通住宿指南让这本书更像是有着肖邦情结的旅游攻略。此外,书中也穿插了很多关于乐器的进化、上流社会的艺术沙龙、钢琴授课的起源等等专业院校所必备的知识。
作者中野真帆子系旅法青年钢琴演奏家,长期旅居巴黎的她也是日本FERRIS女子学院大学音乐学部演奏学科和日本创造学院大学造型艺术学部音乐科的任课教师。曾先后在维也纳国立音乐艺术大学,巴黎高等音乐学院,加拿大艺术文化及教育学院学习。在欧洲各地举办的国际钢琴演奏比赛中频获奖项的同时也是各类音乐比赛的评委。中野真帆子在2009年出版了《随肖邦去巴黎》。
十九世纪法国的七月革命爆发,欧洲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当时的波兰民族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在抗击俄国的镇压中失败,乱世中的肖邦就来到了艺术家的摇篮-----巴黎。书中作者提及肖邦的几次迁居地址,诸如1839-1841年位于玛德莲娜教堂附近的通什街路5号的二层新家即是肖邦和乔治.桑相识后从马略卡重返巴黎的住所,也是非常临近当时的波兰人的聚集地。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也是在这一时期与肖邦和乔治.桑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839-1842年间,肖邦搬来了乔治.桑位于皮盖勒16号的独栋小楼里,和乔治.桑一起在这里招待当时活跃在各个领域的名人。然而肖邦的几次迁居不得不提及到著名的奥尔良广场9号,在肖邦二人搬来之前,这里因为有了法国籍德国钢琴家卡尔克布雷纳、歌唱家宝琳.维亚多夫妇、作家大仲马等名人而名声大噪。
十九世纪初期,被誉为歌剧城市的巴黎孕育了梅耶贝尔、罗西尼等歌剧巨匠的出生。歌剧院的繁荣也成为了上流社会开始接纳中产阶级的社会沙龙。书中提到的肖邦时期的国立歌剧院、巴黎歌剧院、意大利歌剧院等建造的规模来看,极尽奢华之风让读者对当时的艺术繁盛之景无不感叹。但当时的钢琴对于歌剧来说,多半出于伴奏地位。所以19世纪以前的钢琴家里都是演奏自己编写的作品,还没有职业钢琴家的出现,然而随着大量的钢琴作品的不断诞生,加之钢琴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十九世纪的钢琴演奏家从附属的地位脱颖而出。书中提到的普利耶和埃拉尔钢琴制造商也是推动钢琴成为当时主导地位的主力军。沙龙作为这一时期艺术家们交流的场所风靡盛行,肖邦与永远的竞争对手----李斯特就是相识于沙龙。作曲家伯辽兹、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及肖邦创作抒情曲获得灵感的来源—波兰流亡诗人米开维兹等都是这里的常客。这里作为他们相互激发彼此创作意欲的划时代空间不容忽视。钢琴的崛起让演奏家在演奏技巧方面日益更新,诸如像广阔音域里的迅速跳跃、震音、滑奏、颤音等炫技式的演奏都是当时风靡的演奏方式。而肖邦始终坚持有持久力的内在表现和独特的创作方式,在各种超级演奏家的飓风演奏风格里仍不为所扰乱,保持着自己独有的钢琴诗人的气质。
十九世纪初叶几乎是没有独奏音乐会的存在,书中列出了一份肖邦在巴黎普利耶演奏厅演出的音乐会可以得到答案,节目单里大部分是与歌剧、室内乐有关的作品,也仅演奏了两部自己的作品。历史上的第一场自编自创的独奏会是由李斯特开创的,节目单上也第一次出现了“recital”(独奏)一词。而肖邦因为身体的原因无力去亲自打点一场演奏会的一切,仍一直沿用传统的风格。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音乐不再是特权阶级的专利,钢琴也成为了市民中不可或缺的一门乐器,因此出现了书中所谈及的关于钢琴课的普及现象,大批弟子拜入肖邦的门下。他将自己的创作从旋律乐句的划分、力度强弱、运指方法到掌握音乐的演奏用授课的形式授予学生。这也让肖邦在创作晚期时撰写的《演奏方法》成为后人更进一步了解到肖邦所主张的技术因素和音乐形式密不可分的特有演奏方式。
肖邦在巴黎最后一次公演后就爆发了二月革命,这次革命是一场资本家与劳动者争取政府主权的战争。拥护工人阶级的乔治.桑与为上流社会服务的肖邦在这次革命导火索点燃之时关系出现了嫌隙。书中提及的若昂花园是埋葬乔治.桑的地方,在这里俩人度过了人生最辉煌的时期,作者坚信如果没有乔治,桑如母般的关怀和支持,肖邦也不会有那些不朽的传世之作。
《随肖邦去巴黎》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我们对肖邦的探索与追忆,都无关于你的身份与爱好是否与钢琴有关联。这是在对肖邦在经历过无数次革命,狭缝中所保持的独特地美学观表达着一种理性的崇敬之情。在中野真帆子看来,巴黎是最适合演奏肖邦作品的地方。她沿着肖邦曾经的住所与音乐足迹,走访了大量与其相关的人物与地点,用优美的文字和浪漫情怀在向世人展示一段段有曲调、有历史的城市故事,向我们述说着一个不同于我们所认识的肖邦。
[1]中野真帆子[日].《随肖邦去巴黎》.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09).
2014年四川音乐学院院级项目《探索西方钢琴初级教材在副科钢琴教程中的运用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CY201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