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寒玉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忆故乡长向往》的美学特征分析
赵寒玉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忆故乡 长向往》是19世纪法国抒情歌剧《迷娘》中一首经典的咏叹调,其歌词温婉而富有韵律、旋律优美而充满感情,并常作为保留曲目在音乐会上演奏。本文通过对《忆故乡 长向往》歌词、旋律、人物形象和角色塑造的美学特征的分析研究,由此提升对本曲演唱技法和人物情感表达的把握。
《忆故乡 长向往》;咏叹调;美学特征
《忆故乡常向往》是法国作曲家托马·昂布鲁瓦(Thomas Ambraise,1811-1896)在1866年谱写的《迷娘》(《Mignan》)中的经典咏叹调。《迷娘》共三幕,描绘了主人公迷娘的轻快、却又略带伤感的爱情故事,剧中故事情节丰富而富于感染力,生活气息浓郁、旋律优美,至今仍广受好评。
《忆故乡 长向往》出现在第一幕中,当威廉将迷娘从团长杰尔诺的皮鞭下救出后,威廉表明自己身世后,两人谈及童年往事时,迷娘回忆起美好故乡与小时生活所唱。本曲为两段式的变化分节形式,由两段主歌配以副歌构成,主歌主要描绘故乡风景及儿时的快乐生活,副歌则以对故乡的思念和希望返回家乡的美好愿望为主。全曲充满了迷娘对故乡美景的回忆、对故乡的向往和怀念,对迷娘的身世有着细致描述,因而又被称为“迷娘之歌”。配乐采用降D大调及相近的关系调转调,八六拍行板为主,第一乐句的节奏型作为基本节奏,在全曲中延伸和发展,旋律线条如波浪般跌宕起伏,似吟似诵的歌唱着迷娘对故乡的憧憬和渴望,表现出浓浓思乡之情,对故乡的难以割舍,优美动听,极富有画面感,韵味十足。
《忆故乡长向往》为一首经典的歌剧咏叹调,其并不以推进剧情演进为主旨,同时也不强调在音乐形式和构成上的变化以及演唱时的多音色配合,而是以富有诗意的歌词,曲调优美的旋律、细腻或澎湃的情感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角色形象为主要的特征,并在特定的歌剧段落中抒发人物内心的情感、表达角色的人物特征和性格。
(一)歌词
歌词通常作为歌剧戏剧性这一美学品格的载体,一般以富有诗意而又韵味深远的语言作为歌词,重视歌词与旋律、剧情的完美结合。富有诗意的歌词处在一定的故事情节中,对剧情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剧情发展的慢镜头在特定情境中的扩大与特写。本曲前半段“忆故乡,常向往,那里桔花开放,桔子挂树枝上,玫瑰散发着芳香。风儿啊多温柔,鸟儿愉快飞翔。蜜蜂整年奔忙,采花来酿造蜜糖。一片大好风光,是老天的赐赏,四季里春意浓,天空总晴朗!”将回忆中的故乡以形象的画面展示了出来,似乎可以看到春意浓烈下故乡鲜花绽放的美好画面。“我要在那里生活,我要在那里死亡!我要在那里生活,随你返故乡!”则突出了此时迷娘对于故乡的渴望、热切希望返回故乡的心情。将人物感情由刚遭受鞭打时的激烈、悲愤转入了回忆中的单纯、浓烈的向往,但这种转折并不突兀,而是契合了剧情的发展,进一步介绍了迷娘的身世、突出了迷娘在逆境中仍心存美好的人物性格,以及此刻忘却种种不公、沉浸于美好回忆的情感状态,强化人物角色内心体验与矛盾的感受。
(二)旋律
曲调优美的旋律是咏叹调重要的风格特征。以或自由奔放、或冗长流畅、或绚烂华丽、或自然优美的旋律,配以韵律十足的歌词,将剧情的平白推进转化为对人物情感的刻画。不仅可以丰富歌剧表现形式,更以优美的旋律、独特的感染力和戏剧效果拓展着一部歌剧的美学内涵。本曲的前奏部分为连续的快板,伴随四、八分音符及小附点,延伸出如波浪般连续起伏的旋律线条,风情隐现。至主歌部分,旋律以自然流畅的级进为主,同时以稳定开阔的柱式和旋作为伴奏,将迷娘对回忆中故乡的画面以富有生机和律动的方式展示出来,不仅将之前剧情的阴霾一扫而空,反而将画面的主色调转为的温馨和和谐。在本曲进入副歌的高潮部分前有数句以同音反复的e音构成的降A大调,烘托此刻更为强烈的回忆,避免因曲调单一引起的高潮部分平淡感的同时,形成与高潮部分明显的对比,强化高潮部分的情感表达。至副歌的高潮部分,旋律以弱起小节作为开端,后接入两个六度音程的跳跃,以跨度较大的音程表现此刻迷娘对故乡强烈的向往的情绪。后半部采用的下行音阶则将无法返乡的惆怅和伤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本曲第二部分在旋律上与第一部分差异不大,仅以节奏力度表达歌词和人物情感变化的不同。整曲由流畅自然至浓郁强烈的两次转变,在强调人物情绪随思绪自然变化的同时、加强前后情绪的对比,以优美的旋律作为人物感情的载体,将人物的内心活动细腻的刻画了出来,而这种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由此带来的共鸣也是咏叹调所独有的。
(三)人物情感
歌剧中最能强烈、显名的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的唱段,往往是整部歌剧中的高潮部分,是剧情和人物完整统一的关键。《忆故乡长向往》出现在歌剧第一幕中,此时迷娘的人物形象仍不鲜明,迷娘的身世、背景也没有细致的描写。一首以回忆故乡为主题的咏叹调,不仅补充了迷娘的背景和形象,更以戏剧化转折将本句丰富了本剧的情节线条;同时以对人物角色特征和性格的特写,将迷娘的内心活动催促和激化引起的强烈共鸣完整的进行了展示,将生动、细腻的人物形象完整的展示在观众的面前。值得注意的是,本曲并非单独由举枪或情感唱段带来的高潮部分,而是将情节线条和音乐线条进行了交织、组合,在使得观众的思维趋势大幅扭转的同事,也使得观众的情感共鸣得到加强。
(四)角色塑造
在角色塑造中,一部歌剧中众多的角色的形象并非是通过几首咏叹调便可以得到完整的展现,而是需要需要借助于歌剧的剧种、感情色彩、剧情综合展现。咏叹调所展示的仅仅是在歌剧中的主要角色形象或对歌剧的基调起关键作用的角色形象。其通常以对人物特征和性格的特写,重点塑造或真实、生动,或矛盾冲突,或悲喜交加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的角色特征,通过性格、冲突、命运这人物形象的三要素的交织将人物的形象美完整的展示出来。因迷娘戏剧化的身世,其在歌剧中每一幕的形象也随着剧情的发展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如第一幕德国酒店的后院中,迷娘以在逆境中仍心存美好的形象著称;而至第二幕,男爵府邸中,迷娘倾心威廉未果,欲投水自尽,此时迷娘展现出的是悲观、伤感。在第一幕中,那个美丽、温柔、倔强不屈的形象正是《忆故乡长向往》所着重刻画出的,一首咏叹调不仅将角色形象生动的刻画出来,更为法国式的完美结局埋下了伏笔,使得尽管剧中迷娘的形象几经变化,最终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却仍是第一幕深深沉入对故乡怀念的美丽形象。
歌剧中的咏叹调,咏叹调的演唱承载着整部歌剧中对于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及人物形象的深化表达,借助对咏叹调的歌词、旋律、人物情感和人物形象的美学特征分析,不仅可以加深演唱者对角色性格和特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美学特征的分析,增强演唱者对歌剧中咏叹调演唱中强化角色带入感,更好的把握咏叹调的演唱技巧,在提升自身演唱功底的同时,以将歌剧中人物的内涵和美学共鸣更好的传达给听众。
[1] 古斯塔夫·科贝 著,张洪岛编译.西洋歌剧故事全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2] 王景彬.西洋咏叹调歌剧大全-女中音[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3] 王珊.歌剧咏叹调《忆故乡长向往》解析[J].音乐生活,2013,03.
[4] 高为杰.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5] 于润阳.音乐的意义与表现[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6] 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7] 吕志杰.歌剧的审美特征[J].大舞台,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