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潇/Liu Xiao
《孙子兵法》对国家战略思维的启示
刘 潇/Liu Xiao
古语有云,世事如棋。我们如果认真思考一下就能发现,棋局对弈有一个基本共识,即对弈者的思维策略往往在整盘棋局中发挥举足轻重、事关全局的影响。《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其特点就是重宏观、重综合,擅长在纷繁复杂的矛盾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以使读者能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进入21世纪后,国际环境更加纷繁复杂,国际博弈的大棋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谋划国家安全战略必须考虑如何“趋利避害”和“综合制胜”。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汲取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中的养分,并将其转化为适用于国家安全战略需要的思想、理论和策略。
当前,世界正在进行着极为深刻的变革。冷战结束后,两级格局瓦解,国际安全局势和安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大国围绕国际秩序、综合国力、地缘政治、战略空间等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力量博弈更加复杂,国际安全风险和变数增多。原先被传统安全观念覆盖的恐怖主义、能源危机、跨国污染等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开始显现;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把中国视为其在东亚地区的头号对手,力图通过极力彰显军事存在和培养代理人等手段维持对我国的“海陆封锁”,其称霸亚太的野心昭然若揭;日本、印度、菲律宾和越南等一些周边国家与我国领土争端不断,有的甚至长期觊觎我国某些领土的主权,未来局部地区“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增大;东西方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仍在进行,国际反华势力对我有关阶层腐蚀渗透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发生“颜色革命”的危险依然存在。在我们国内,虽然安全环境总体平稳,但作为一个还未统一的大国,由于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对外依存程度大幅提高,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对社会安全的威胁同样不可忽视。
在国际国内这种深刻的变革之中,我们要解决好“内忧外患”、实现和平崛起与民族复兴的伟业实属不易,而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安全战略的思想、理论和方策,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苏轼认为,居安必须思危。他在《教战守》中说:“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必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苏轼写文章时,宋朝建国百年,虽表面繁荣,但内有社会矛盾频发之忧,外有西夏、辽国压境之患,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多多。大宋王朝,文恬武嬉,权奸横行,有事即“花钱买平安”,一片太平盛世之态,结果导致国防建设滑坡,将无斗志,兵无战心,直至亡国。
如今,我国随着自身发展的脚步,在外势必影响到原有的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在内势必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严重制约。西方霸权主义遏制中国的企图早已昭然若揭,我们发展得越快,所面临的挑战就越加凸显,成本和风险自然也将增大。《教战守》和宋朝灭亡的历史警示我们要时刻警醒,切勿让GDP高速增长和国泰民安的表象所迷惑,致使我们安于现状和固步自封,最终导致亡国的下场。
到目前,我们虽然已经拥有了六十多年的和平,但危机其实早已酝酿其中。随着我国改革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刻影响,国家利益已经由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向周边陆地、海洋、太空、极地等空间拓展,由军事领域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延伸,大国间的利益碰撞和明争暗斗将无处不在。这一切所引发的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各个领域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非传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所以,在当今社会,将国家安全仅限于国家内部和军事领域的狭小视野,是不可能很好地维护国家安全的。为此,我们应积极地将国家安全纳入国际视野,从社会多维度领域、全球与地区角度来审视国家安全问题,积极参加地区和国际安全议题、加强海外非军事行动与跨区域反恐维稳合作、建立自己的金融体系、树立地区大国形象,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等多种手段,采取综合措施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
所谓“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其义有二:一是指要做好富国强兵准备,创造不可胜的力量基础;二是指要注重奇正相合,善于把握可胜之机。
一个独立的国家,首先应该是国防和经济的独立。这就像人的两条手臂,如果粗壮有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体现。经济繁荣与军事强大,是大国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因素,也是发展成就的主要标志。在历史上,片面发展国防或片面发展经济最终导致国家利益受损的例子不在少数,富裕而不能自保的北宋王朝就是一例。历史证明,国家的富与强在国家总体战略当中是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只有把它们统一到实现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框架之中,保持动态平衡,才能最终形成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发展基础、国防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这一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孙子兵法》云:“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此言则指出克敌制胜需要等待或主动寻找甚至创造敌人的可乘之机。所以,我们要在每次与敌人的“动态博弈”之中,善于谋划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胜机,深谋远虑,多谋善断,主动创造制胜之机会。乔良在《超限战》书中赞同“胜利的语法就是偏正律”,偏正律也就是剑走偏锋,超领域组合达到制胜目的。例如我们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筹办亚投行,某种意义上就用经济手段的“奇招”冲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地缘封锁,再通过参与重建世界经济体系来实现“突围”和“反包围”。此外,事物总有其两面性。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来说,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并非仅仅是一种战略考验,其实同时也是一次战略机遇。
《孙子兵法》把懂得用兵的将帅看成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国家安危的主宰者。他在《谋攻篇》里说:“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这实际是强调了国家高层管理人才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要建设一个大党,不是一个‘乌合之众’的党,而是一个独立的、有战斗力的党,这样就要有大批的有学问的干部做骨干。”
当今世界,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国家发展需要人才集聚,科技强国需要人才为先,反腐倡廉需要人才自律。古有刘备“三顾茅庐”,今有毛泽东遵义会议上被起用,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在于对人才的重视。试想如果刘备没有诸葛亮出山相助,如果毛泽东始终未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那历史结局又会如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就是人才强国战略思维的理论体现。
此外,《孙子兵法》在选才、育才、用才、励才等方面的论述,对我们加强国家人才队伍建设同样具有诸多启示。其中“智、信、仁、勇、严”的素质标准,同样符合于我党我军治国强军人才的标准,与我党选拔任用干部时强调“德、能、勤、绩、廉”有相同之处。“五德皆备”才是我们的国家建设发展选才及评定人才的基本标准。
托马斯·彼得斯有句名言:“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对于国家而言,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里,要想“致人而不致于人”,生存下去并走在前列,一味模仿或企图走别人的成功之路,其实是一种倒退。
当前,我国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但是,我们有信心赶上去。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过一系列重大成绩,在科技领域中我们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改良水稻,为解决国人温饱问题做出了贡献;在理论创新领域,我们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号召;在制度创新领域,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繁荣发展,而“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我国独到的治国理念。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转变。这一重要论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这是从国际战略高度出发,从错综复杂的多角关系着眼,促成和利用多极化格局,营造有利于缔结联盟而壮大自己的战略态势,同时分化瓦解敌人的联盟,使敌人迫于势孤力单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的一种纵横捭阖的思想。这里,我认为纵横捭阖思想其实就是一种均势思想,主要应用在敌强我弱的现实形势下,或者虽有争端问题,但需避免因造成国家之间兵戎相见而影响和平发展的一种长远考虑。
均势,即力量均衡、势力均衡、权力平衡。我国有句成语叫“势均力敌”。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就是一种谋求主权、外交、经济等多领域的均势发展思想。试想,当前中国在南海对越南、菲律宾用兵,即使获得大胜,也极有可能因强化了某些小国的敌对情绪而严重影响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在大国博弈中失着。慕虚名而受实祸,智者不为也。所以,只有摸准南海争端“小气候”与大国博弈“大气候”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才能在大战略层面作出正确决策,从而在大国博弈中折冲樽俎,掌握主动。大国间博弈,如同弈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世界正处于东升西降的大趋势中,美国独霸天下的局面已难维系,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渐明显。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有利的机遇时期。国家外交不是迎来送往,我们需要运用高超而熟练的战略运筹能力,努力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尽可能多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从而使中国在世界大国博弈中处于有利地位。
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生动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深情地提出并诠释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给人们以奋进的激情和力量。在新的征程上,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还没有改变,国际竞争带来的挑战很多,安全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所以,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只有不断提升战略素养,运用成熟的战略思想、战略理论和战略方策来指导并保障国家安全发展,才能在大国竞争中一步步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李兴斌)
摘要: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则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征程的重要时刻,面临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战略智慧予以应对。《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其蕴含的战争博弈思想对新世纪国家战略思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孙子兵法》对国家战略思维的起点、战略思维的着眼点、战略思维的抓手、战略思维的关键点、战略思维的视野五个方面的重要启示,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一种宏观、综合、长远的国家战略运筹谋略与生存之道。
The Enlightenment from The Art of War on the National Strategic Thinking
Abstract:The Art of War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lassical work in the ancient Chinese military culture.The war gaming thinking contained in this book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on the national strategic thinking in the new century.This article mainly interprets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on the starting point, objective point, focus, key points and field of view of the national strategic thinking from The Art of War, which aims to provide a kind of national macro, comprehensive and longstanding operation strategy and the way of survival for the readers.
关键词:孙子兵法国家战略思维生存之道
Key Words:The Art of War; National Strategic Thinking; the Way of Survival
作者简介:刘潇,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副营职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1-10
中图分类号:E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76(2016)01-00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