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 瑞
西安八仙庵庙会的历史文化漫谈
□ 安 瑞
在老西安人的记忆中,八仙庵的庙会一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焚香祷告的香客,威严庄重的神像都是关于庙会的难忘回忆。庙会,这种古老的文化活动,发源自上古社会的社祭活动:人们在对自然神与祖先神的祭祀中,往往集会来进行一些群体性活动。随着道教与佛教的兴盛,庙会由原来单一的宗教活动逐步转变为融宗教祭祀、商品贸易、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群众性活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在《辞海》中,将庙会定义为“中国市集的形式之一,设在寺庙里面或附近,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可见,庙会与其所依托的宗教建筑是紧密相关的,庙会的发展离不开其所依托的“庙”,八仙庵庙会的兴盛正是得益于八仙庵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宗教文化。
八仙庵始建于宋代,本为镇压地下雷声的雷神庙,有郑生在此遇八仙宴游,传为一时美谈。元初被全真教创为丛林,以“八仙庵”命名之,八仙庵建立在民间八仙信仰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全真教的著名宫观,香火鼎盛。后有道士任天然对八仙庵加以修葺扩建,并力主开坛放戒,将八仙庵发展成为全真道十方丛林。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在西安期间,曾赴八仙宫进香,赐银修建八仙宫殿堂、山门,又敕封为“万寿八仙宫”,一时风光无限。1935年监院唐旭庵募资重修吕祖、太白二殿,得到当时社会名流的积极响应。这次修缮,“饰胜迹以作民气,崇道德以佐治理,宾额迎送于是焉”(胡诚林:《全真丛林八仙宫》,华夏出版社,2013年,第91页),收获巨大社会效应。其后,八仙庵一直作为重要的道教场所,发挥着它的功效。
八仙庵虽地处繁盛的长乐坊社区中,却大隐隐于市,保存着一份独特的静谧与肃穆。照壁、牌坊、山门虽为文革后修复,却雕刻细致,精美绝伦。进入山门,即为遇仙桥,遇仙桥后是第一大殿——灵官殿。传说,灵官是玉皇大帝的守卫,还执掌天庭纠察,它的神像庄重威严,有肃穆之感。灵官殿后是八仙殿,供奉东华帝君和八仙神像。八仙,即铁拐李、曹国舅、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汉钟离、吕洞宾八人,他们最初都是凡人,或是因为德行出众,或是具有高行、道行、仙风道骨而被人们加以纪念,并在后世流传中被逐渐仙化,赋予神秘色彩。由于他们平凡的出身,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从而得到了大众的喜爱与信仰,这也是八仙庵历来香火鼎盛的重要原因。八仙殿后为斗姆殿,供奉斗姆及星君。在东跨院中,坐落着吕祖殿和太白殿,吕祖殿香火鼎盛,供奉纯阳祖师吕洞宾。他本是唐末宋初一儒生,久考不中,在长安酒肆逢汉钟离,黄粱一梦历经人世悲欢终得点化,或许是他的放荡不羁为世人所欣赏,或许是他潜心问道济世的决心打动世人,吕祖深得民众的喜爱与敬仰。清人蒲松龄曾说,“故佛道中唯观自在,仙道中唯纯阳子,神道中唯伏魔帝,此三圣愿力宏大,欲普度三千世界,拔尽一切苦恼,以是故祥云宝马,常杂处人间”。相传吕祖是八仙庵中最灵验的仙人,凡有所求无一不准,大殿门上所悬“福民寿世”的匾额,殿里挂满的锦旗,以及殿外香炉内不绝的香火,都体现这一点。
正是由于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宗教氛围,推动了八仙庵庙会的兴盛。每逢初一、十五,这里人头攒动,香客络绎不绝。信众们怀着虔诚之心跨上遇仙桥,将诚心布施的钱币砸向桥下的金钟与金币,祈求福运安康。金钟与金币也有一段传说,相传吕祖得道后,普渡众生便是借助此二物作法。在到灵官殿前进香,有一种仪式叫作“拜八方”,焚三炷香,手持红香朝四个方向都拜一次,再将香插入香炉中,这是此地信众常见的一种祭拜方式。“拜八方”之后,信众依次拜过后面的大殿,然后到吕祖殿求签。此签被称为“有求必应吕祖签”。除了传统祭拜活动外,还有“摸福字”,即用手抚摸碑石上的吉祥字眼的活动。摸神龟也是民众所热爱的活动之一,通过双手抚摸神龟的特定位置再抚摸自己身上相同位置,达到驱病气的功效。这样的活动,虽然蕴含了迷信的色彩,但不能否认,它对引导民众积极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外,在大的节庆日时,八仙庵也会举办各种法会、道场,吸引众多游客。在参拜观览之后,庵外还有商贩销售各色小商品以及文玩供游客挑选,热闹异常。
庙会,这种集宗教、经济、文娱于一体的活动,不仅能够宽抚人心,更为人们放松精神、交流情感提供了良好平台。庙会的兴盛,不仅有利于群众文娱活动发展,更对其所依托的古建筑大有裨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庙会通过各种独具特色的活动吸引大批群众,不仅给寺庙带来一定的收益,为这些古建筑的维护开发提供资金支持,更能够作为名片,提高古建筑的知名度,并为解决古建筑的良性运行问题提供突破口。
八仙庵独具特色的历史与宗教氛围带动了庙会的兴盛,同时,庙会的兴盛也促进了八仙庵的发展,这种双向互动关系值得我们借鉴和利用。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这片土地曾承载过无数的灿烂与辉煌,拥有数量可观的古建筑遗存,其中,宗教建筑所占比例很大,如何对这些古老的宗教建筑合理开发利用的问题亟待解决。在对古建筑的保护时,要“在保护历史文脉的同时尊重当地居民的感知记忆”,而庙会,就是利用这样的感知记忆实现对古建筑的开发利用。对传统庙会加以改造,为其注入时代特点,引导其与古建筑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对古建筑的再利用,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
当各色百货商场、娱乐场所早已取代了庙会、集市,然而,每当闻到檀香的袅袅香气,总会想起儿时最心心念念的八仙庵庙会,想起嬉闹的人群,想起八仙们动人的传说,那是我记忆中未曾忘却的歌。
(作者: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 邮编71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