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揭秘电信诈骗七种手段多与个人信息泄露有关

2016-02-02 03:24本刊编辑部
中国防伪报道 2016年5期
关键词:骗子手段个人信息

文 本刊编辑部



警方揭秘电信诈骗七种手段多与个人信息泄露有关

文 本刊编辑部

据公安部统计,近年来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数量以年均20%到30%的速率快速增长。警方首度全面深入揭露电信诈骗常见的七种手段并提醒市民要时刻防范个人信息外泄,避免因电信诈骗受损。

七种常见诈骗手段

2015年以来,北京警方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9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0余名,通过拦截止付等措施为事主止损6亿元。北京警方表示,2015年至今警方与相关部门协作,及时劝阻被骗事主9000余名,涉及资金1.4亿余元。封停各类“黑银行卡”5万余张,封堵涉案域名2万余个,关停涉案电话号码47694个。

民警介绍说,目前在我国大陆地区主要活跃着三类诈骗犯罪团伙。一是大陆本土犯罪团伙,呈现作案多、家族式、区域性的特点。二是台湾籍犯罪集团,其危害最大、打击最难,涉案金额占全部损失的50%以上,经统计仅2015年就有113亿人民币流向台湾。三是非洲裔犯罪团伙,涉案金额逐年上升。

据警方统计,目前有7种常见技术手段使用频率较高,范围较广,包括伪基站、木马病毒、改号软件、钓鱼网站、“猫池”、诈骗WIFI和银行卡盗刷器等手段。

高科技瞬间群发短信

从此次北京警方揭露的骗子诈骗手段中发现,如今骗子已经开始使用“猫池”实现同步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寻找诈骗目标。民警展示了一个和普通路由器一样的黑色盒子,在盒子的前方有多个可以插入手机SIM卡的卡槽。诈骗分子将事先准备好的大量SIM卡插进卡槽,随着卡槽上方的指示灯闪烁,“猫池”就可以自动地同时向多个手机发送短信或语音呼叫。

民警介绍说,“猫池”就是一种扩充电话通信带宽和目标对象装备的别称,可以同步拨打大批量的用户号码,并且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已经成为电信诈骗者十分常用的诈骗用具。

此外,随着手机族的增多,在WiFi热点中设置诈骗也成为骗子的惯用伎俩。骗子设置WiFi热点引诱用户手机连接后,引导用户点击银行网站、购物网站等钓鱼网站,直接获取用户个人资料、支付宝账号、银行卡密码等信息,或者实施其他诈骗不法活动。民警表示,这种手段具有目标对象明显、隐蔽性强、暴力劫持的特点。

时刻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据警方统计,目前绝大多数新型的电信网络骗术都与个人信息的泄露有关。警方分析发现,目前大部分骗子都是通过无良商家、网站漏洞、木马病毒、钓鱼网站、二手手机等渠道取得的个人信息。

民警介绍说,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首先,要提高基本防范意识和识破诈骗的能力,个人信息不泄露,来历不明不轻信和核实之前不转账。不要随意参加各类抽奖或免费赠送等活动,不要将个人信息随意透露给街头问卷、电话问卷、非正规办卡等不正规的活动。不要随意在陌生网站填写真实信息,可以编写一些固定资料在网上使用,最低限度曝光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轻信陌生网友,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特别是网银、支付宝、社交、邮箱的账号密码,尤其是手机验证码。提供身份证、户口本等复印件时,要写明“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

此外,民警也提示市民,手机、电脑终端要安装安全软件,定期升级更新操作系统,设置手机解锁密码、电脑开机密码,社交、网银要单独设置密码,定期更换密码。

猜你喜欢
骗子手段个人信息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陈五:上钩吧,骗子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诚实的骗子
骗子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