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华
揭秘汽车维修美容中的潜规则留意黑店以次充好
文 胡华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汽车的私人拥有率极高,这就无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关于汽车的维修及美容方面的问题,网上不乏关于“揭露汽车维修美容店宰客潜规则”的帖子,并揭露了汽车维修美容店宰客的主要三大潜规则。
潜规则一:名牌车膜多“李鬼”
新车提回来后,车主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车玻璃贴防爆膜。市场上的车膜种类繁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一般汽车美容店里的叫得出名字的品牌很多是假货,一些店主以次充好来牟取暴利。
业内人士表示,真膜假膜内行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普通新车主却无法识别。车膜的好坏对于驾驶人来说非常重要,劣质膜的寿命一般只有两三年,容易变色、起泡、发臭,影响车主的视线和行驶安全,而真膜的使用寿命一般多在七八年,甚至更长。一些美容店以低价的假名牌产品来吸引车主,赚取“黑心钱”,这是假货泛滥的原因之一。
潜规则二:美容店看人看车叫价
同样的商品和美容项目,因为车的档次高低以及车主的不同而在汽车美容店里的要价有所不同。目前汽车美容业缺少行业规范,要价的随意性较大,在接待顾客时,对于不同的车型和车主,开出的价格有时相差好几倍。
首先“看人”,如果车主不懂行,或者对商品价格不敏感,就会开出高价格。另外比如像倒车雷达,对于普通顾客,要价三四百,要是车主像是老板,就会开价五六百甚至更高。
其次是“看车”,是私家车还是公车,是经济型车还是豪华型车,装潢的报价都会不同。比如相同的羊毛坐垫,如果是经济型的私家车,就会开价六七百,而像宝马、奥迪之类的车,就会开价2000元。
潜规则三:夸大产品功效
许多汽车美容店不光做美容产品,还从事汽车改装业务,并且改装汽车现在已呈现出燎原之势,无论大车、小车、高档车、低档车都改得不亦乐乎。但是在改装这个领域,有些广告实际上是骗人的,片面地夸大产品的功效。比如,最近比较流行的节油器,目前市面上的10种节油产品有9种都名不副实。
业内人士表示,一辆车设计出来,基本性能都已固定了,不可能通过外挂辅助性的部件大幅度改变原车的基本性能。类似这样的还有辅助进气、二次进气等,它们实际上都不可能起到改变汽车动力的作用。而像大包围、尾翼等,80%是为了好看,实际效果只有10%—20%,因为这些跟材料、做工都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大家常加的尾翼,不少车的后尾翼表面都凹凸不平,这样的尾翼根本不可能起效。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更多社会资本的进入,汽车美容业的竞争将不断加剧并走向成熟,利润率也就会逐步走向正常。同时,汽车美容连锁经营模式的推广,也为汽车美容的平价趋势创造了外部环境。但这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广大车主最好选择一些知名或者连锁经营模式的美容店,以避免遭遇行业的潜规则。
问题一:以次充好,赚取差价
汽车美容装饰的利润主要来自用料的差价以及工时费,以次充好是商家最常用手段。以防爆膜为例,知名品牌防爆膜,一卷的出厂价约8000元,而假冒的只需1000多元。产品上的防伪图案也可以伪造,一般消费者无法辨别。
问题二:无证黑店混水摸鱼
据了解,在海口工商部门注册的正规汽车美容店不超过60家,而市场上冒出的汽车美容店远远超过这个数目。有数字显示,目前国内专营和兼营汽车美容装饰的企业约有9000家,从业人员约15万人,大部分属于无证经营。
问题三:技术不过关,技术人才缺乏
据介绍,严格意义上的汽车装饰师或汽车美容师的工作范畴,应该包括分析客户的要求,做出相应的汽车美容装饰方案,然后做车表美容、车饰美容、漆面美容、汽车防护等方面的不同处理,但市场上的多数美容店,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 技术不过关,人才缺乏突出。几名小工,几把水枪,几瓶汽车蜡和几卷防爆膜,一个所谓的美容装饰店就能营业。
问题四:无统一标准,价格悬殊大
目前,海口市汽车美容服务行业尚无规范的统一标准,以真皮座椅为例,标价数千元的,其成本可能仅千余元,而成本不到100元的布座套,部分商家能卖到5倍以上。一业内人士透露,市场上汽车装饰的利润率一般在40%-50%左右,个别商家利润率可以达到120%—200%。
利益在作祟
“越是知名的品牌,假货越是多。”在上海某汽配市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品牌代理商张某介绍。作为某品牌的授权代理商,张某告诉记者,他销售的产品中,也并非全都是正品,原因是假货的利润远高于正品。
以某品牌的火花塞为例,一个真品火花塞,光成本价就需要40-50元左右,代理商加了中间利润卖到修理厂,修理厂的成本就要50-60元左右,即便修理厂卖80元,利润也不过20-30元之间,利润并不高。相反,如果卖一个假的火花塞,成本价仅为5-6元,中间商以20多元的价格卖给修理厂,修理厂售价60元,虽然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付出的价格更低,但无论是中间商还是修理厂,利润都比卖真品要高出许多。
特别是如太阳膜之类的产品,如果是假冒产品的话,生产成本仅10多元,批发到汽车美容店几十元,卖给顾客时变成三四千元,非法利润达数十倍。
“内行的人都知道,零部件售后服务市场的假货多于真货。”张某告诉记者,很多时候,是将真品作为样品摆放展示,而卖出去的都是假货。
一般一个外资零部件公司,在国内会设总代理,一级代理,二级代理。以某修理厂购买某厂家生产的零部件为例,一般的厂家会在某地方设有一级代理,由一级代理再卖给二级代理,二级代理再卖给三级代理,然后再卖给汽配公司,再卖给维修站,再到这家修理厂。层层加价,最终到修理厂的价格,一般都高于4S店,这使得如果维修厂卖正品,根本无利可图,也没有价格优势。最终,这家维修厂选择了要么全部卖假货,要么卖一点真货,再卖一点假货。
零部件市场需要改变
随着造假的技术越来越高,识别汽车零部件真假越来越困难。加上卖假货的经销商很多是同时是真货的代理商,这也使零部件厂家们非常头疼。为了防止经销商卖假货,零部件厂家也想了种种办法。之前,有些企业还专门成立了打假联盟,大家联合打假,摊薄打假成本。不过,最终也不了了之。
因为有市场,也使国内生产假货的厂家越来越多。国内不少生产厂家在企业创办之初,通过仿冒著名品牌的办法走“捷径”起家。通常这些“山寨版”的假冒伪劣产品可以达到生产成本的300%甚至更高的销售利润,从而让很多小公司乐此不疲。
为了从源头上杜绝假货,让渠道更加扁平化,同时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有的厂家还与专门做防伪的公司合作,使用他们最新的防伪标。通过“防伪编码”“彩虹斑”“微缩编码”和“防转移标签”四大技术手段,防止造假,同时,该系统还可以提供产品追踪,给供应链管理提供一个有效途径,来防止经销商窜货。
不过,零部件厂商打假很难,最关键的原因是我国零部件销售的渠道众多,中国拥有超过10万家工商局登记的零售商或批发商,超过1.5万家4S店,大约10万家独立修理厂,大约1万家专业轮胎经销商,超过9.7万家加油站。
打假的进程将伴随着渠道变革才能实现,只有渠道慢慢整合,大型的渠道品牌出现,才能改变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