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云
(吉林省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32012)
中药外敷治疗甘露醇外渗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安 云
(吉林省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32012)
20%的甘露醇是六碳多元醇,是高渗透压性脱水剂。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造成高渗透压,阻碍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同时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20%的甘露醇在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是首选的脱水剂,在长期使用中可以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直接损害,快速输入高渗甘露醇时血管内皮细胞脱水,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使静脉收缩变硬。多次局部作用后轻者局部感觉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无菌性静脉炎。外渗后更因细胞快速肿胀导致局部溃烂,经久不愈。
笔者2013年6月—2015年12月采用中药外敷法治疗甘露醇药液外渗及局部刺激导致的静脉炎18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共计186例,其中男性119例,女性67例;年龄19~87岁。其中局部静脉炎134例,浅度溃疡期43例,坏死期9例。
外渗原因
1.生理解剖因素:年老体弱患者常血管硬化或脆性变大、血液流速减慢;输液部位血管过于表浅或输液的血管畸形。
2.疾病因素:昏迷、休克、病危患者,由于微循环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致外周血管病变。
3.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护理人员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或输入强刺激药物,也易引起甘露醇外渗。
临床表现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2006年制订的静脉炎分级报告。
静脉炎:0级:无临床症状;1级: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2级: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3级: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条索状物;4级:条索样物长度>1英寸(2.5 cm),有脓液流出。
浸润:0级:无临床症状;1级:皮肤苍白,水肿范围小于1英寸(2.5 cm),皮温降低,有或无疼痛;2级:皮肤苍白,水肿范围1 ~6英寸(2.5~15 cm),皮温降低,有或无疼痛;3级:皮肤苍白,呈透明状,水肿范围大于6英寸(15 cm),皮温降低,轻度致中度疼痛,可能有麻木感;4级:皮肤苍白,呈透明状,皮肤紧绷并退色,有液体渗出,皮肤青肿,水肿范围大于6英寸(15 cm),压迫水肿部位后组织呈凹陷状。
治疗
1.局部出现静脉炎的表现,应停止在此处输液。高渗甘露醇发生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先不要拔除穿刺针,用5 mL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缓慢回抽,尽可能抽吸出刚渗出的药液,使渗出的药液量尽量减少。
2.局部皮肤红肿,表现为条索状静脉走行及溃破渗液较多者,宜用洗药。用马齿苋60 g,黄柏20 g,大青叶30 g,煎水温湿敷,每日3~4次。
3.局部皮肤苍白肿胀明显或伴有水疱者,药用金银花、紫花地丁、茯苓、红花、牛膝研粉做成膏剂,湿敷于患处,72 h后给予超短波照射,促进药物及炎症的吸收。红热甚者加蒲公英、连翘、黄柏,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肿胀甚者加苍术、泽泻以利湿消肿;疼痛甚者加制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
4.病程迁延,久不收口,疮口凹陷,时流污水者,用八二丹麻油调后,摊贴疮面,并用绷带缠缚,每周换药2次,夏季可增加换药次数。腐肉已脱,露新肉者,用生肌散外敷生肌玉红膏,隔日一换或每周2次。周围有湿疹者,用青黛散调麻油外敷。
饮食护理
1.指导患者健康、合理饮食。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低脂饮食。忌食辛辣、油炸、烧烤、高脂肪食物及海鲜发物。
2.糖尿病患者饮食宜少食多餐,忌食碳水化合物高、纤维素低的食物。忌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大便干结时,可适量增加坚果类食物和膳食纤维素,如燕麦、芝麻、红薯、芹菜、杏仁等,但忌食花生米、核桃、杏仁、松子等坚果类食物。
3.便秘患者可多食香蕉、蜂蜜、芝麻等润肠通便之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宜食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芹菜、土豆、马齿苋等。食疗方:玉米赤豆粥、绿豆银花汤等。
4.湿热瘀阻证:予新鲜马齿苋、绿豆煎汤服用,以助清热利湿。食疗方:冬瓜排骨汤等。
5.气虚血瘀证:宜进食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材,如瘦肉、山楂、大枣、莲子、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食疗方:薏苡仁黄豆汁、黄鳝粥等。
讨论
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脱水利尿剂甘露醇,有脑血管疾病伴心功能不全者应用时应慎重。在患者治疗期间,应加强巡视,注意观察,若发生外渗等意外现象及早处理,切不可存侥幸心理。如果护理不及时,出现并发症,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及预后,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护理上我们要积极预防,一旦发生甘露醇药液外渗要认真细致护理,使患者尽早康复。
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