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督温阳长蛇灸的临床应用※

2016-02-02 02:16:29秦小永豁银成郑伟莉曹亚永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11期
关键词:通督艾炷大椎穴

秦小永 豁银成 郑伟莉 曹亚永

宓鲁南 指导老师:熊冠宇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475001)



·针灸疗法·

通督温阳长蛇灸的临床应用※

秦小永 豁银成 郑伟莉 曹亚永

宓鲁南 指导老师:熊冠宇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475001)

长蛇灸即铺灸[1],是中医传统的特色诊疗方法之一,几千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传统长蛇灸是在暑夏三伏天用多种纯中药粉和蒜泥加上艾绒铺灸于督脉大椎至腰俞的体表部位进行治疗,受时间、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便临床推广。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改进传统铺灸疗法材料、操作流程、研发铺药等,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通督温阳长蛇灸疗法,现简要介绍如下。

适应证

据报道长蛇灸疗法据多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2~4],我们改良后的通督温阳长蛇灸疗法因其施灸面广、艾炷大、火气足、温通力强,具有较强的祛风散寒、温阳化气、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温通督脉、强壮真元、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作用,不但对哮喘等肺系疾病疗效突出[5],临床还广泛应用于督脉诸证和一些慢性顽固性疾病、虚寒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背肌筋膜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腹泻、慢性腰肌劳损、增生性脊柱炎、神经衰弱、干燥综合征、产后风等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对虚劳性疾病及顽痹等疗效显著。

技术操作及疗程

1.施灸部位:我们在传统“长蛇灸”取督脉为主施灸的基础上,扩大施灸面积,即在督脉大椎穴引一与督脉垂直线和背部左右膀胱经第二侧线相交,再在督脉腰俞穴引一与督脉垂直线和背部左右膀胱经第二侧线相交,以此四条线段围成的背部皮肤区域为施灸区域;以督脉大椎穴至腰俞穴段和背部左右两侧膀胱经第一侧线大杼穴至白环俞段施灸。

2.临床操作:①针具器械:选用一次性针灸针(规格为0.35 mm×25 mm)、棉签、碘伏、医用盘、火罐。②体位:采取俯卧位。③消毒:选好施术部位,用酒精或碘伏棉签进行严格消毒。④进针:背俞穴采用直刺,选用1.0寸(25 mm)长毫针,刺入0.5~0.8寸。⑤行针:行针时均采用捻转的行针手法,得气后不留针。⑥ 拔罐:针后视患者体型选择大小适宜的透明玻璃火罐,在施灸区域皮肤拔火罐,留罐5~10 min。⑦铺药:取罐后把通督温阳中药粉均匀地涂在施灸区域的皮肤上,再铺厚约1 cm的生姜绒,然后沿督脉大椎穴至腰俞穴铺宽约2.0 cm、高约1.5 cm的长蛇形艾炷一条。⑧施灸:沿艾炷用无菌注射器抽少许酒精均匀淋在艾炷顶端以助燃,点燃艾炷,让其自然燃烧,每次燃尽为一壮,一般灸3~5壮,每次治疗约1~2 h。

3.治疗周期:每周治疗1~2次,连续1个月为1个疗程。

关键技术环节

1.针刺: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取相应背俞穴,选用1.0寸(25 mm)长毫针,刺入0.5~0.8寸,行针时均采用捻转手法,得气后不留针。

2.拔罐:针后视患者体型选择大小适宜的透明玻璃火罐,在施灸区域皮肤行火罐治疗,留罐5~10 min。

3.铺药:取罐后把通督温阳中药粉(我们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观察,精选祛风活血、温经通络等具有芳香走窜性质的中药,如丹参、当归、川芎、高良姜、桂枝、白芥子、甘遂、香附、羌活、独活、细辛、白芷、乳香、没药、人工麝香等,根据不同病证,配方研细粉,替换传统的斑麝粉),均匀地涂在施灸区域的皮肤上,再铺厚约1 cm的生姜绒,然后沿督脉大椎穴至腰俞穴铺宽约2.0 cm、高约1.5 cm的长蛇形艾炷一条。

4.姜绒的制作:每人次使用约1.5 kg的生姜,生姜切片后放搅拌机粉碎成生姜绒,滤出多余姜汁备用。

5.施灸:沿艾炷用无菌注射器抽少许酒精均匀淋在艾炷顶端以助燃,点燃艾炷,让其自然燃烧,燃尽后继续铺艾炷施灸,灸3~5壮,一般约灸1 h。在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有烧灼感而难以忍受时,可将姜泥向上抬高少许,灸后以皮肤潮红而不起水疱为度。

立论依据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阳经皆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为“阳脉之海”,故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而阳气为人之根本,是人体抗御病邪的主要物质,通过艾灸督脉可振奋机体的阳气,阳气亦即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施灸的理论依据为膀胱经第一侧线分布有五脏六腑对应之背俞穴,可调节五脏六腑;膀胱经还与肾经相表里,与肾经的命门之气相通,命门之气通过膀胱经的气化作用而输布于全身,通调全身气血阴阳。因此,在这些部位施灸,可通调督脉,振奋一身阳气,调和脏腑气血,燮理阴阳。

我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改进传统铺灸疗法材料、操作、研发铺药、药艾配比,我们将生姜打碎成姜泥,替换传统蒜泥,精选祛风活血、温经通络等具有芳香走窜性质的中药,如丹参、当归、川芎、高良姜、桂枝、白芥子、甘遂、香附、羌活、独活、细辛、白芷、乳香、没药、人工麝香等,根据不同病证,配方研细粉,替换传统的斑麝粉,不拘于三伏天,一年四季皆可施灸,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式通督温阳长蛇灸疗法。该法具有疗效显著,作用持久,安全性高,无副作用,操作流程规范,便于掌握,是一项适合推广的实用中医临床特色技术。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1.禁忌证:① 施针局部有感染、溃疡、瘢痕、肿瘤的患者。②合并有严重肺心病、肺癌及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

2.注意事项:①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有灼热感,可在背部与脊柱垂直方向横穿2~3个压舌板,以减少接触,降低灼热感,待患者能接受时抽出压舌板。②用灸时,灸热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以免烫伤。如因施灸不慎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疱,可嘱患者保护好水疱,勿使破溃,任其吸收,一般2~5 d即可愈合。如水疱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疱,放出渗出液,再适当外涂烫伤油等,保持疮面洁净。如有大面积皮肤烫灼伤,应到烧伤科或外科对症处理。③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用火安全,避免火灾发生,注意防止艾灰脱落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艾条灸毕后,应将艾灰倒进密闭铁器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④患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艾灸。⑤注意晕灸的发生。如发生晕灸现象,按晕针处理。

典型病例

患者,女,63岁,2012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咳痰 10 年余,加重并鼻塞1周。患者1周前因感受风寒出现咳嗽、咳痰加剧,在某院西医予化痰止咳及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症状未缓解,遂来我科治疗。刻诊:干咳,咯痰无力,痰少质黏,胸闷乏力。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 86 次/min,律齐,舌质淡苔少,舌尖红,脉沉细。中医证属咳嗽之气阴两虚证。施以通督温阳长蛇灸疗法,在施灸区域皮肤行平衡罐后,均匀涂一层白芥子散(白芥子、肉桂、甘遂、人工麝香等),再铺一层1 cm左右姜泥,然后沿督脉大椎穴至腰俞穴段和背部左右两侧膀胱经第一侧线大杼穴至肺俞穴段铺宽约1.5寸、高约1寸的长蛇形艾炷各一条,连灸3壮,3 d灸 1次。患者灸治2次后,咯痰较前顺畅,第3次灸毕从鼻中擤出大量黏液,5次后患者偶有轻咳,咳痰及胸闷症状基本消失。

[1]董莉莉,王军燕,刘安国,等.铺灸疗法[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3):3-5.

[2]鲍鑫宇,周庆伟,钱航.督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肺肾气虚型缓解期哮喘30例[J].中医研究,2013,26(7):66-68.

[3]王湘雨.督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8):10-12.

[4]张俊红,钟怀亮.督灸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44(8):117-118.

[5]熊冠宇,秦小永,豁银成,等.铺灸治疗肺脾亏虚型哮喘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0):910-912.

※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资助项目,项目编号:LP0116036-Z3

2016-02-15)

猜你喜欢
通督艾炷大椎穴
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开窍法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Chinese Acupuncture
大椎穴贴敷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刮大椎穴可辅助退烧
张世卿运用益气通督法治疗小儿腹泻验案1则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春天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regulating Conception Vessel and unblocking Governor Vessel b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uina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隔姜灸治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