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卓逸
公共文化服务要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
■文/倪卓逸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的战略目标。自治区结合实际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要实现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符合文化发展客观规律,在实际行动中就要做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结合群众的需求,解决好公共文化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建设。除了要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硬件条件和服务水平,还要意识到不能忽视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无论是图书借阅、文化艺术馆的展览还是电影放映,都要考虑到是否适应群众的需要和喜好,避免形式化、空洞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大上”,图书、影视、表演活动等资源在尽量求新求精之外,也要充分利用民间文化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服务群众。在对待特殊群体方面,要特殊问题特别处理,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服务。在形式上,要充分利用数字化设备,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开发特色数字文化产品,实现群众文化参与机制的完善。
公共文化服务要因地制宜。在设施完备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地域特色提供鲜活生动、接地气的文化产品。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我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可以通过公共文化设施更好地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播,提高民族凝聚力。同时,在农村牧区需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合理规划建设,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在贫困地区,要与脱贫攻坚战相结合,明确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缺口,加大资金与人才的支援,实现贫困地区文化产品软硬件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