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韬
摘 要:我国由于体制问题,国内银行的信贷管理机制和商业经营体制都处于逐步完善、逐步调整之中,与外资银行之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本文比较了中外银行的信贷管理,深入探讨了外资银行信贷管理所带来的启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外银行;信贷管理;比较;启示
0 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商业性经济组织,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实现资产的稳定增长追求利润最大化。外资银行一直以来都较为重视信贷风险的防范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规范、较为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信贷管理体制,无论是风险控制体系、贷款风险分析,还是风险评定、贷款原则,亦或者贷款审批、贷款程序,都建立了严格而又规范的要求,能够对信贷风险予以了有效地控制。而我国由于体制问题,国内银行的信贷管理机制和商业经营体制都处于逐步完善、逐步调整之中,与外资银行之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本文就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进行探讨。
1 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
(一)组织结构上的差异
外资银行重视水平制衡,往往采取矩阵型结构管理体系来进行信贷管理,除了专业线管理(总行——分行),还强调横向部门的制约和分工,进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和风险控制的有机结合。外资银行通常会设置包括系统一体化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信贷政策制订部门、不良贷款处理部门、风险审查部门、资产组合风险分析部门等在内的多个专业化部门来负责信贷业务的组织管理,各个专业化部门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在业务上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相互沟通。值得注意的是,信贷风险的关键控制点在于贷款审批环节,外资银行多采取多位授权人员共同审批的方式,为了体现出公平性和客观性,这些授权人员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
而国内银行重视垂直管理,这是与国内银行长期实现的“金字塔”型行政体制是高度耦合的。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着“横向制衡不够、纵向管理链条过长”的问题,虽然国内银行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已经大力调整了内部组织结构,相继成立了多个专业化部门来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对不良贷款进行处置,但仍然由审贷部门全部承担信贷资产组合风险管理、信贷政策管理等。贷款的最终决策权掌握在银行行长或者主管信贷的副行长。
(二)人员制约手段的差异
外资银行重视人员激励,格外强调提高广大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贷管理人员的独立性、自主权较高,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信贷管理人员不由分支机构行长任命,而是由上级信贷主管指派或者直接任命,这些信贷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视野明显要更强、更广阔一些。他们往往会站在外资银行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那么必然会突破部门的限制,有利于提高外资银行的整体经济效益。此外,还有利于信贷管理人员主动去参与到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重大信贷决策,主动去监督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各项信贷活动,这样一来,信贷风险在无形之中就得到了降低。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外资银行通常都会通过内部持股制度、股票期权制度、年终绩效考评制度来奖优惩劣。
而国内银行则重视人员控制,多以贷款责任制来控制信贷管理人员,很多银行纷纷制定了不良贷款终身追缴制度、信贷资产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等制度,但是再细致、再严格的责任制度在监督困难、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难生效,仍然会出现信贷人员和不良企业勾结诈骗银行信贷资金及违规事件。另外,绝大多数国内银行还没有建立起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薪酬制度,普遍存在着结构单一、薪酬较低的问题,自然也很难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三)风险防范意识和控制措施上的差异
外资银行重视事前防范,在整个信贷业务流程中,风险防范始终都是核心环节,也采取了多种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设立独立机构来对风险进行评估。(2)利用各种专用软件和现代计量方法来动态分析、动态评估客户资料,并在信贷管理的各环节中都大量应用评级结果。(3)合理筛选客户,列出杠杆比率、公司规模、股东资本、管理者经验等准入指标。(4)建立大客户专管制度,由外资银行总部统一专管大客户的贷款。(5)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外资银行通常都会开展不定期的风险测试,重点测算借款企业的信用等级。
而国内银行则不太重视事前防范,而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事后化解。绝大多数的国内银行都没有开展市场细分工作,也没有细致、深入地研究借款企业性质和企业情况,只是审查了借款企业是否存在违法经营行为、营业执照是否合法、是否按时年审等,这样一来,必然无法全盘考虑信贷资产风险。从目前来看,各大国内银行都存在着盲目“抢大户”的情况,将大量的新增贷款涌入到少数贷款大户。贷款投向的高度集中,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银行的盈利水平,但是这些贷款大户存在着较大的政策性风险、行业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一旦出现贷款损失,那么会严重影响到银行的正常运营。此外,虽然国内银行也建立了风险评级制度,但是风险评级制度并不健全,信用评级工作只在每年年初和新客户申请贷款时才会开展,很难将信贷风险即时反映出来。
(四)不良贷款处理策略上的差异
外资银行重视不良贷款的转化工作,外资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后,客户经理会主动帮助借款企业解决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具体问题,一旦借款企业出现问题,外资银行就会在第一时间成立专门小组,协助客户分析研究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市场容量等详细情况,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咨询指导意见。若客户出现还款困难,外资银行也会努力利用自身的资源来帮助客户搞好经营,最大限度地实现双赢目标。
而国内银行则较为重视清收不良贷款,一旦借款企业出现问题,国内银行往往会在第一时间急于抽出贷款,通常会采用司法诉讼或者处置抵押物的方式,这样必然会让本已处于困境的借款企业雪上加霜。
2 外资银行信贷管理所带来的启示
(1)基于权力制衡的原则来建立健全信贷组织管理体制
国内银行应该向外资银行学习,基于权力制衡的原则来建立健全信贷组织管理体制,具体细化则可分为三大原则,第一是基于程序定位原则,国内银行的各个员工、各个岗位、各个部门都要有清晰、明确的授权批准和分工职责,相互之间不得超越职权,必须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第二是基于相互牵制原则,国内银行的信贷组织各权力、各岗位、各部门之间形成约束制衡机制;第三是基于系统协调原则,国内银行要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予以理顺,可仿照外资银行来设置包括系统一体化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信贷政策制订部门、不良贷款处理部门、风险审查部门、资产组合风险分析部门等在内的多个专业化部门来负责信贷业务的组织管理,杜绝内耗、增强实力。
(2)树立以人为本的信贷经营管理思想
对人的控制和激励,一直以来都是信贷管理的核心,从目前来看,国内银行往往对人的激励不足,而控制有余,但是再细致、再严格的责任制度在监督困难、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难生效,笔者认为国内银行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信贷经营管理思想,第一,将现行工资分配制度予以改革,务必要强调“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的原则,薪酬务必要坚持市场化的原则;第二,要正面引导、记录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对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予以充分发挥和尊重;第三,要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独立性、自主权,打破目前信贷审批权限按行政职务大小层层下放的旧框框,实行审批放贷和行政完全脱钩。
(3)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客观评价
国内银行在信贷管理中通常会陷入过于教条或者灵活性过强的两个极端,灵活性过强会表现为国内银行不顾国家政策和企业的偿债能力来为企业盲目授信、多头开户;过于教条则会表现为国内银行过于惜贷,过于强调抵押担保,这会对商业银行的正常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这在信贷管理中都需要予以克服。
3 结语
总之,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力量,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务必要正视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差异,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田丽斌.外资银行信贷管理的借鉴意义[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12,21(05).
[2]魏勇.中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比较研究[J].金融经济,2015,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