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添砖加瓦

2016-02-01 22:10唐凯麟
伦理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工作者哲学

唐凯麟

为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添砖加瓦

唐凯麟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目标任务和内在要求,也对全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和郑重嘱托。为了认真学习、深入把握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了专门会议,探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哲学学科和伦理学学科建设问题,并结合本中心实际提出了若干建设思路和设想。本期发表的几篇文章是我们学习的一点体会,敬请各位学人批评指正。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发展繁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应当为需要思想的时代贡献思想,为需要理论的国度创立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伟大的时代和国家!

中央今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如果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至今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文件,那么习近平同志在这次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也可以说是指导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同志在总结和高度评价过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做出的贡献的基础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任务,这是一个接地气、鼓人气、壮胆气、有豪气的论断,它反映了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心声。它好就好在强调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立足中国,研究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从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都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别人的东西,拾人的牙慧,当外国人的应声虫。我作为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此深受教育,深受鼓舞,我感到我们又将迎来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春天!

学习习近平同志讲话感想很多,下面只谈感触最深的三点:

第一,必须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来,这是一个为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恩格斯曾经指出,没有高度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民族在世界各民族共同演奏的交响曲中不可充当“第一提琴手”。早在上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斯诺就指出,人文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的分裂、对立,已经使西方丧失了应有的整体文化观,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他说:时至今日,“人类已经被科学抛弃了……,反过来人类为科学服务,并且作为外在于科学的东西从属于科学”。正因为如此,在西方社会才掀起了一浪高于一浪的对“技术理性”或者“工具理性”的社会批判的思潮,因为技术剥夺了人的自由,使人成了技术的附属物,造成了人的物化、异化。

毫无疑问,我们要搞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能没有高度发达的自然科学和技术,在这方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这是需要达成全民族共识的。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忽视、轻视作为人文科学的哲学社会科学呢?显然不能。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就强调了这一点。早在此前我们党也提出了“两个同等重要”的论断,但在实际中我们又贯彻实行得怎么样了呢?恕我直言,所谓“两个同等重要”,在实际中似乎只是逗小孩不哭的糖果,永远是一个不能充饥的画饼。在不少人的心目中,人文科学不过是一个摆设,一个花瓶,要的时候摆出来一下,不要的时候对不起,收起来吧。讲老实话,我们现在很多问题究其根底是科学主义膨胀,是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横行所造成的恶果。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坚决拥护习近平同志的论断,我更希望如习近平同志讲的,要好好理解,“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方向”。本来这又是一个古老的真理。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就提出了文学艺术的人民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更是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以往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并且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运动,而共产主义运动是大多数人并且是为大多数服务的运动。我们党更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立党的宗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别的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最根本的标志,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正如毛泽东强调的,这是一个原则的问题、一个根本的问题。

关于怎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说:“我国广大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聚焦人民的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我以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用习近平同志这些论断来反思一下,我们是否这样做的,我们的学术立场、学术观点、研究方法是否符合这些要求。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管理者也应该用这些论断反思一下,我们所持有的管理理念,所制定的各种评价标准、评价体系,我们对学术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是否符合这些要求?这才是一个对国家、民族、人民、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肯定,我们的大多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管理者是这样做的或者是努力这样做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界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不是有问题而是问题很多,值得高度重视。其表现是五花八门的,例如:对马克思主义疏远化,有意无意地把马克思主义边缘化。扪心自问,我们有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心目中存不存在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破产论”的魔幻?很难说。有的人对于你的文章中多讲了几句马克思主义的话,就认为是保守、僵化、“左”,有的学术刊物见了这类文章看都不看就枪毙了。又例如在社科学术界,过去那种“言必称希腊”的倾向还是大有存在的。似乎西方国家讲的才是学问,才有学术水平。这种情况各个学科都有或多或少的反映,我以为最突出的是经济学。现在人们不讲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特别是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几乎成了主导思想。大学经济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也主要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也严重泛滥于我们实际的经济部门,以致一些西方的学者也批评我们是不懂“凯恩斯主义的凯恩主义”。再者,我在这里提一个问题: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里有没有学术腐败?我的回答是:有,还不少。且不说不断发现的抄袭、剽窃现象,更严重的是,有的学者打着学术的牌子到处钻营,把学术变成一个赚钱的工具,使学者成了列宁所说的“有学位的奴仆”。凡此种种,显然背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学术方向”,它们的存在只会践踏学术,搞乱风气,祸国殃民。

第三,要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习近平同志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为此,我们就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谏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殷切重托。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怀、胆识、使命感和担当。就我所从事的伦理学教学与研究而言,面对着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和社会转型的现实,道德问题确实层出不穷,但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何迎接挑战,变挑战为机遇,这才是我们的思考应该聚焦的问题。应该看到繁荣中国特色现代伦理学的条件已经具备,我们如何在实现对中华传统伦理文化批判性的再造,在对现有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进行创造性的开拓的基础上,确立开放的思维取向,真正建构以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秩序为总体价值座标,以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价值目标,能够科学地回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工作者哲学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菱的哲学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