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刚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畜牧服务中心河北唐山06300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刘福刚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畜牧服务中心河北唐山06300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对猪的养殖活动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将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原和流行特点及症状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提出几点必要的可行措施,以期对猪养殖生产产生一定科学指导。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防治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由于具有相当大的病害威胁,影响着猪养殖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因此要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进行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
1.1病原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是一种套式病毒,病毒体具有囊膜,其在宿主体外时,环境温度条件在-70~20℃之间时,能够存活长达4个月,在4℃环境温度条件下持续1个月;在21℃的环境温度条件下持续6 d,或在37℃的环境温度下持续1 d都能导致病毒灭活,病毒对温度变化相当敏感。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pH值6.5-7.5的条件下能够稳定成活,但酸性过高或碱性过高的环境下,会影响其感染力。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是属于不分节的单股正链RNA病毒,能够产生基因突变和重组而导致广泛变异,能够在猪体内持续感染并出现病毒的亚种和亚群。
1.2流行特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中,首先最为突出的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的唯一易感物种只有猪,在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品种的猪身上均可染病。1月龄以内的仔猪和妊娠期母猪最集中易感,且病毒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仔猪的致死率几乎能够达到100%。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主要是集中在高温高湿的季节发病,而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母猪流产死猪胎。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水平传播和生殖道垂直传播,隐性感染猪易在应激状态下排出病毒并通过口鼻眼和粪便等多种途径传染感染,也存在某些禽类作为传播媒介。该病主要是通过对猪免疫系统的破坏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并伴随有众多的继发性病毒和细菌感染,以及产生多病混合感染的混杂症状。
1.3临床症状
由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主要是通过对猪的生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破坏,以及对母猪产生的繁殖障碍,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母猪的经产和初产中高热、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或者造成部分母猪出现身体部位的发绀,孕猪产生流产、早产以及产死胎、木乃伊胎和仔猪病弱,导致高死产率;针对仔猪,则多数出现眼睑水肿的症状,乳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育成猪主要是患病后出现呼吸道疾病,体温过高、呼吸困难、食欲废绝或产生继发感染致死。
1.4病理变化
在猪受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感染后,病猪皮下出现出血点和出血斑点,继而全身出现淋巴结充血和淋巴结出血症状;大部分病猪的肝脏间质增宽或者出现明显水肿、切面外翻。肾脏出现土黄色明显病变,有淤血出现,肾脏表面伴有米粒状大小的出血斑点。脾脏出现出血性梗死。胃肠道黏膜出现出血、溃疡和坏死。主要是出现在内脏的明显出血症状。
1)加强免疫预防:要做好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预防,确保达到良好的防控效果,做好结合猪群猪瘟、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细小病毒、口蹄疫等疫苗的接种工作。在针对此类疫苗的选择上,应当重点选择控制病毒性的疫病,尽量减少使用细菌性疫苗。
2)免疫接种蓝耳病灭活疫苗:主要针对种公猪和妊娠母猪免疫接种蓝耳病灭活疫苗,免疫期能够达到半年左右。种公猪的首次免疫时间同母猪基本一致,此后的每半年需要免疫接种1次,母猪在妊娠期40 d左右内进行首次免疫接种,此后间隔约20 d进行第2次免疫接种,在此之后每间隔半年进行1次免疫接种。
3)蓝耳病弱毒活疫苗:主要针对后备种猪和生产种猪以及仔猪免疫接种蓝耳病弱毒活疫苗,此疫苗不能在母猪妊娠期和种公猪上接种。在后备种猪免疫接种的免疫时间是首次发情前1~2周,针对仔猪在16日龄进行首次免疫,2周后加强免疫1次;针对生产种猪则在配种前10 d左右免疫,每4个月左右进行1次加强免疫。为实现良好的疫苗接种效果,避免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需要在该疫苗接种的时候同猪瘟弱毒疫苗实现1周时间左右的接种间隔。
4)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高致病性蓝耳弱毒疫苗的接种同上述疫苗的接种大致一样,需要对没有感染疫病的健康猪作紧急接种,接种时应当严格实现避免串接传染。
5)做好药物治疗:通过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针对性药物进行必要的药物预防,有效控制病原感染,降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和传播,是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重要措施,在实施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针对仔猪、育肥猪和后备种猪、生产母猪的不同体质进行有针对性的不同药物调配。
6)加强饲养管理:需要实现对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综合防治,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实现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完善饲养隔离措施,注重养殖环境的建设,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温度湿度,保证饲养饲料的营养水平。
7)强化消毒措施:需要按照科学防疫的卫生消毒标准进行全面的卫生消毒防疫,及时清除圈舍内的粪便和污染物,对饲料和饮水进行消毒检疫,针对饲养器械进行彻底消毒,减少病害和虫害影响。
8)无害化处理:需要针对遭受疫病的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且针对病死猪和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和垫料以及被污染的圈舍等进行洗消和无害化处理,集中焚烧病死猪等来实现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综上所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有很明显的病症特征,只有根据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情表现、病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助于指导猪饲养生产活动,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编辑:段勇)
[1]姚强生,朱静,叶兴元,徐桂青,陈雪文,金根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 [J].现代农业科技,2012,04: 339-340+343.
[2]李志霞,贺国民,朱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J].农业装备技术,2013,02:55-57.
10.3969/j.issn.1008-4754.2016.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