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毓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焚烧秸秆背后的理性选择
齐文毓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环境一直是民众广泛关注的问题,PM2.5在近几年更是备受关注,紧随PM2.5频频爆表的状况,焚烧秸秆曾一度成为新一季的环境舆论指向的话题,焚烧秸秆为何屡禁不止?本文将从理性选择的角度,对焚烧秸秆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焚烧秸秆;理性选择;政府
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之一,是一项重要的经济资源。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农民都大量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交通受阻、火灾频发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舒尔茨曾做研究表明:从1920年代至1950年代,美国农业增长最为重要的源泉是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①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将目光集中在技术进步上,我们当前的秸秆还田技术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在秸秆还田技术执行过程中,部分农民对这一技术掌握不够全面,在耕作中出现一些问题,不但不增产,而且对下茬作物影响较大。产生了负效应,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②
秸秆焚烧对雾霾的贡献率虽然只有4%,但在特定的时间段,是雾霾的主因。从根治雾霾的角度,有治理的价值。那么政府在治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以我市为例,目前行政部门对于焚烧秸秆采取的行政手段有:将强舆论宣传教育;实行县(市)区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片、包村,村干部包户,再发生类似严重问题,对领导干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加强执纪执法,纪检监察部门要严厉追究行政不作为责任等等。这些行政手段虽然看似严厉,甚至直接与干部考核直接相关,但并不能解决人民的根本利益问题。上文提到了农民焚烧秸秆并非本意,而是理性选择下的无奈之举。政府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利益问题,一味的强制打压、禁烧,只能是政府年年下文件,而农民仍然年年偷偷烧。因此,政府及时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入手,给予农民以物质支持,帮助处理数量庞大的秸秆,才是正面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应当给出的回应。
然而政府是否能给得起呢?对于这个问题,央视记者王志安给出了一个答案:政府未必负担的起。他在“一个关于雾霾的微观调查”中以安徽省一个1987平方千米的县区——濉溪县为例写道,“濉溪县全县180万亩小麦,如果每亩按照低限补偿60元,就是一个亿。仅濉溪县一个县,不考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要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每年至少需要两个亿。濉溪县虽然每年的财政开支有23亿,但大多数来自于转移支付,可以支配的财政开支不超过十个亿。如果光解决秸秆焚烧就花掉两个亿,必然挤占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开支。而那边的财政赤字又该拿什么去弥补呢?”
不仅如此,在面对政府无力负担庞大的财政支出,农民在生存利益面前不能让步时,城市开始了对清新空气的追求。残酷的事实是,中国的舆论普遍体现的都是中层资产以上的人的意愿,他们大多生活在城市,对这部分人来说活下去已经不是问题,他们摆脱了贫困,他们更追求身体的健康、空气的清新、精神的追求。而中国舆论无法体现的是没有条件发声的农民的意愿,他们奔波在赚钱的路上,他们宁愿呼吸脏的空气也想要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城市里,在生活维艰的情况下,他们是无法关注空气质量问题的,让农民以几十块的成本去追求空气的清新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农民无法发声,社会忽视农民的诉求,使得城市里掌握舆论的人民难以理解农民焚烧秸秆的原因,而互联网将城市中诉求的声音不断放大,政府在环境空气问题上节节败退,只能再度转身牺牲农民的利益。而这样的做法已经远远偏离了我们所要追求的正义和公平。
那么,在重重困难,多方阻力下,焚烧秸秆的问题究竟该如何处置呢?
美国经济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最辉煌的的一个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传统农业贫穷但还是有效率的。要想转变传统农业,就必须向农业提供现代投入品,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③而我认为焚烧秸秆问题是工业初步改造传统农业,但还没有彻底改造的结果。既然当下的科学技术无法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而社会也意识到了科技部不足和对科技发展进步的需求,那么当下科学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就是必要的。我国可以在生物发电、还田利用、饲料处理、气化应用和食用菌培育等方面,大力支持科技发展,找到对秸秆再生产再加工利用的有效方式,提高农民手中秸秆的价值或者降低农民处理秸秆的成本,使农民拥有可观的收益,农民自然而然会放弃对秸秆的焚烧。
而在新科技出现之前,短期禁烧是不可能实现的。农民不会放弃切身利益,一直强制农民禁烧,牺牲农民的利益也是不公平的。在此,政府可以组织进行有组织性的焚烧。即根据天气情况,在阴雨天气之前,组织农民一起焚烧秸秆,或者在农民焚烧秸秆后,组织一次人工降雨以此将空气冲刷干净。即不为难农民,也满足城市居民对空气质量的诉求。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加快秸秆利用的科学研究和成果的转化,推出成本低、利用率高的秸秆转化技术,秸秆问题将不再成为问题。
[注释]
①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②张崎峰.玉米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14,3,13(03)(总第296期).
③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6.
作者简介:齐文毓(1994-),女,山东昌邑人,山东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学。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3-0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