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正春,张卫明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42)
我国古代对罗布麻的称谓及研究考
肖正春,张卫明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42)
摘要通过古代文献查阅,了解到罗布红麻在古代称为“泽漆”。但由于古代人们对植物了解不够清晰,一名多物,一物多名时有发生,以致将猫儿眼睛草作为“泽漆”后,罗布麻类植物的药用可算是失传了。20世纪70年代,“罗布麻叶”收载于《中国药典》后,其药用价值才得以肯定。罗布麻叶的加工制品自古就是“药食兼用”品。
关键词罗布红麻;古代;泽漆;药食两用
“罗布麻”一词,在我国通常是指罗布麻这一类群植物,相当于俄罗斯、哈萨克所称的“Kender”一词。我国罗布麻类植物分布面积最广,数量最多的是罗布麻和大叶白麻(中国植物志)。为了对罗布麻植物种类的正确区别,我们也常用“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来表示。
罗布红麻(Apocynum venetumL.)在我国分布最广,几乎在秦岭、淮河、长江下游以北地区均有分布,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的广大地区。而罗布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 (Hook.f.)Baill. ]只分布于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南北疆)、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河西、宁夏、内蒙古西部等地。我国古代文化主要在中原一带,而“罗布麻”的名称是1952年董正钧在新疆最初发现其纤维的优良品质时,以生长极盛之罗布平原而定名的。因此,我国内地所指的是罗布红麻;它在各地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苏北、皖北、鲁西及豫东一带叫泽漆麻;河北南部及山东滨海地区叫茶棵子;山西及陕北叫茶叶花;陕西关中叫野茶、红根草、红花草等。在新疆、甘肃河西及宁夏等地的汉族和回族将“罗布红麻”和“罗布白麻”通称野麻。
因此,在我国古代“本草”或其他古代书籍中不仅查不到“罗布麻”,而有些地方名也查不到。1978年出版的《罗布麻的综合利用》一书中收载了董正钧、刘寿山二先生的“罗布麻的本草学考证”一文,对罗布红麻的古时文献记载作了探讨。我们认为它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罗布红麻古时利用的背景资料。文中所说的罗布麻实际上只是罗布红麻一种,而且所指的主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罗布红麻。对于罗布白麻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罗布红麻并无记载。然而董正钧、刘寿山先生对《本草纲目》中的一些有关的评价也值得商榷。我们通过对一些文献的查对,试图疏理一下我国古代人们对罗布红麻认识和利用情况,供参考。
1宋代以前人们对中药“泽漆”的认识
董正钧、刘寿山的“罗布麻的本草学考证”一文中指出,首先是在《救荒本草》中发现“泽漆”项下,其附图与罗布红麻相似,再以“泽漆”之名查阅历代本草文献,最后证实罗布红麻在古代称之为“泽漆”。这一观点我们认为是正确的。
“泽漆”最早出自《神农本草经》,在《三国志·华佗列传》中就有华佗曾遗留延年益寿方剂之说;其中“漆叶青粘散”,有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之说。《后汉书》称“漆叶”,又叫泽漆麻。粱·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编著了《名医别录》,其中提及“泽漆”,载有:“一名漆茎,大戟苗也。生太山川泽。”《本草经集注》曰:“此是大戟苗,生时摘叶有白汁,故名泽漆。”唐代苏恭的《新修本草》称“泽漆”。《崔氏綦要方》载“漆叶”有“疗水月中盛满,气急喘咳,小便涩如血者”等语。《图经本草》也说“泽漆”以叶入药,可疗水肿盛满,气急喘咳,小便如血者。《日华子》曰:“此即大戟花,川泽中有,茎梗小,有叶,花黄,叶似嫩菜,四、五月采之。”《本草图经》载:“今冀州、鼎州、明州及近道亦有之。”并附有冀州泽漆图,根较粗大,叶为卵状披针形,中脉明显,花序既有顶枝发出,又在侧枝上发出。上述特征与罗布红麻特征相同,而与现在“泽漆”不符。可见明代以前泽漆与罗布红麻、大戟有混淆现象。这是因为古时人们对植物的认识不够清楚的关系。
现代中药是将“泽漆”与“大戟”分别作为2种药材使用,泽漆以茎叶入药,大戟以根入药,性质与用途均不相同。这是因为《本草纲目》就是这样划分的。正因为如此,自明清以后,罗布红麻由华佗时代的药用渐渐退出药材系列了。但民间,如苏北、皖北、鲁西及豫东一带将罗布红麻仍称“泽漆麻”,以叶入药,有久服轻身之说;京津地区民间将它称为“茶叶花”,加工后做茶饮用,或做茶叶的代用品。
2《救荒本草》中的“泽漆”
《救荒本草》成书于明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其中“叶可食”部有: “[泽漆]:本草一名漆茎,大戟苗也。生太山川泽及冀州、鼎州、明州,今处处有之。苗高二、三尺,科又生,茎紫赤色,叶似柳叶微细短,开黄紫花,状如杏花而瓣颇长。生时摘叶有白汁出,亦能啮,故以为名。味苦辛,性微寒,无毒;一云有小毒;一云性冷,微毒。小豆为之使,恶薯蓣。令尝叶味涩苦,食过回味甜。[救饥]:……采嫩叶,蒸过晒干,做茶吃亦可。[治病]:文具本草草部条下。”《救荒本草》中还附有图,为叶对生,披针形,有粗根,极象罗布红麻,而不象大戟,更不是猫儿眼睛草。
《救荒本草》中关于“泽漆”的描述,如果和宋代《证类本草》泽漆项的记载对照,可以看出,关于泽漆项的别名、生境、产地、性味、配伍和主治等都是因袭《证类本草》的。
该书还说“泽漆”的花为黄紫色,花冠为紫红色;又说叶似柳叶。因而“泽漆”的形态及应用的描述,还有自创成分。因为在作者所住的当地就有罗布红麻,是经过实践后写出的。如对于它的味道,应是自己曾尝试过。从而证明《救荒本草》的泽漆就是指的罗布红麻,而不是其他。
《救荒本草》、《普济方》均称“泽漆”(罗布红麻),记载有“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等语。这与大戟或猫儿眼睛草无关,却如华佗的“漆叶青粘散”的功效。可以说,它是在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肯定了“泽漆叶”就是指罗布红麻,为药食两用植物。后来,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也记载“泽漆叶”有:“利水消疾如神,凡老年人五更咳嗽吐痰者,咳嗽止,痰亦消。”这和“猫儿眼睛草”完全不同,因为猫儿眼睛草是有毒的,不能长期服用。
3《本草纲目》中的“泽漆”
“泽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此是“大戟苗也”。《本草图经》也依此说,称“冀州泽漆”图叶形与大戟相符。《履巉岩本草》载有“猫儿眼睛草”,其附图与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L. 一致。
《本草纲目》云:“《别录》、陶氏皆言泽漆是大戟苗,……今考《土宿本草》及《宝藏论》诸书,并云泽漆是猫儿眼睛草,……江湖原泽平陆多有之。春生苗,一科分枝成丛,柔茎如马齿苋,绿叶如苜蓿叶,叶圆而黄绿,颇似猫睛,故名猫儿眼。茎头凡五叶,中分,中抽小茎五枝,每枝开细花青绿色,复有小叶承之,整齐如一,故又名五凤草,绿叶绿花草。掐茎有白汁粘人,其根白色有硬骨。”
从《本草纲目》中的描述,“泽漆”并不是大戟苗。此后泽漆即猫儿眼睛草了。可见泽漆在古代的来源并非1种植物,最初用的大戟苗,也有可能是罗布红麻苗,因为其叶片与大戟苗十分相似。现代中药“大戟”用的是根;而“泽漆”用的是苗。似乎是罗布红麻的根和叶分别入药了。当然,“大戟”、“泽漆”与“罗布红麻根”、“罗布红麻叶”的药性是不同的,最明显的是猫儿眼睛草的茎叶有毒,不能长久服用。现代中药多以《本草纲目》为准,而明代《救荒本草》却并不提及了。
4从“泽漆”到“罗布麻”
由我国古代医药文献考证可知:罗布红麻在古时称为“泽漆”,至今在苏北、皖北、鲁西及豫东一带仍叫泽漆麻。从而说明罗布麻类植物也是我国利用最早的植物之一。罗布麻类植物在欧洲,因为它有乳汁,凡有乳汁的都有毒,一直没有被利用。罗布麻的根作为强心利尿剂,我国使用最早;其叶药用或作茶饮用(如河北南部及山东滨海地区叫茶棵子;山西及陕北叫茶叶花;陕西关中叫野茶),自汉末至今也约有1 800余年。古代人们对植物的认识比较粗糙,名称混淆是常有的事。《救荒本草》将其称为“泽漆”,后来将“泽漆”指为猫儿眼睛草,以致罗布红麻排除在药用之外了。直到20世纪60—70年代,根据群众喝罗布红麻茶防治头晕的经验,并用叶子作了治疗高血压病及神经衰弱的临床研究后,于1977年才将“罗布麻叶”收载于《中国药典》中,这种植物的药用才得以肯定。
但“罗布麻叶”千百年之奥秘正如《救荒本草》的著作者,编辑的《普济方》称“泽漆”(应为罗布红麻):“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等语。这与华佗的“漆叶青粘散”的功效一致。《本草纲目拾遗》也称“泽漆叶”:“利水消疾如神,凡老年人五更咳嗽吐痰者,咳嗽止,痰亦消。”从我国古代的一些医药文献来看,罗布红麻,古时称“泽漆”无疑,其叶“采嫩叶,蒸过晒干,做茶吃亦可”。因而“罗布红麻茶”应定为 “药食兼用”植物制品,才能更好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
TheNameandStudyofApocynum venetumL.inAncientChina
XiaoZhengchun,ZhangWeiming
(NanjingInstituteforComprehensiveUtilizationofWildPlants,Nanjing210042,China)
AbstractByreferringtoancientliteratures,itwasfoundthatApocynum venetumL.wascalledZeqiinancienttimes.Owingtopeople’sknowledgelimitsaboutplants,homonymumandsynonymumphenomenonoccasionallyoccurredthen.SinceitsmistakingasEuphorbia helioscopiaL., Apocynum venetumL.hadnotbeenusedasamedicinalherbforalongtime.However,itsmedicinalvaluewasrealizedeventually.In1970s, Apocynum venetumL.leaveswererecordedinPharmacopoeia of China.Itsleafprocessingproductshavebeenusedasbothmedicineandfood.
KeywordsApocynum venetumL.;ancienttimes; zeqi;usedasmedicineandfood
doi:10.3969/j.issn.1006-9690.2016.03.014
收稿日期:2015-09-28
基金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区域特产资源生态高值利用共性技术研究(2012BAD36B01)。
中图分类号:S5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90(2016)03-00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