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槐 巩东东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个人信息泄露的方式、隐患及预防策略研究
徐槐巩东东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同时也给个人信息造成了巨大的隐患。信息可以通过多种网络途径进行快速传播,比如常见的网络社交平台,微博、微信、论坛等,这些信息可能涉及了商业机密,也可能涉及国际机密,而个人信息作为公民隐私权的基本保护内容,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但互联网背景下的个人信息维权却十分困难,一方面网络平台的传播方式很多,个人力量难以阻止信息的扩散;二是很多侵权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权益人很难进行维权。本文将深入研究网络背景下个人信息的泄露方式与隐患,通过深入的分析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公民的基本隐私权。
关键词:个人信息;隐私权;泄露;途径;隐患;对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个人信息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个人信息包含了公民的家庭环境、性格、生物特征信息、学历、工作经历等,这些信息共同组成了公民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具有极强的标识功能,很多商家通过分析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从而提供定向服务,个人信息背后的利益链十分庞大,这也是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另外,很多不法分子可以利用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犯罪活动,严重威胁了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除了上述几种目的性极强的窃取行为外,很多公民的个人信息都是无意间泄露的,比如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很多消费者在领取快递后没有将快递单妥善保管,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一、个人信息概述
目前,法律理论界对于个人信息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有人认为个人信息就是与个人具有直接关联性的属性,可以反映出个人的特征与特点,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属于可以识别的符号系统,也有人认为个人信息就是可以区别个体的信息综合,包括个人的心理、生理、文化、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等。通过对各种理论进行综合,可以将个人信息理解为可以区别个体差异的信息,也是个人的主要标志。个人信息具有隐性与显性的差别,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隐性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兴趣、性格特征、文化背景等。
目前法律界对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判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信息的人格利益属性,因为个人信息具有身份的可识别性,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身份地位,另外个人信息具有一定私密性,个人信息同样也是人格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个人信息具有人格利益属性;二是财产利益属性,通常个人信息与公民利益具有直接关系,比如常见的肖像权、冠名费,还有公民的指纹信息等,另外公民的性格、社会背景等信息都反映了公民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定位,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市场利用价值。
二、个人信息泄露方式
(一)信息通道不完整
很多网络用户在进行网络活动时,会需要注册、登录很多网站,而部分网站的信息保障机制不完善,且缺乏专业的资质认证,用户会需要填写姓名、家庭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会被网站搜集整理,即使网站管理者是为了通过信息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但这样的做法也损害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个人信息的泄露通道一般包括了网站注册、邮寄地址等,而邮寄地址的管理对象很多,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另外,部分用户在接到快递单后,我并未那么对快递单进行销毁或妥善保管,导致快递信息泄露。
(二)个人信息交易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个人信息是一笔相当庞大的隐形财富,很多互联网商店都掌握了庞大的个人信息,掌握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数量越多,也就意味着电商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可以创造的商品交易价值越高。因此,部分网站会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对个人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并将这些个人信息转手给其他商业组织,最后这些商业组织通过定向推送广告的形式获利。除此之外,一些不法分子也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交易,选取部分网络诈骗对象,严重危害了公众的个人利益。目前,我国还没有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导致这种个人信息链仍处于灰色地带。
(三)不良电商捆绑条例
不良电商捆绑条例比较常见的网络运营手段,比如用户在注册某宝网的账户时,需要同意下列条例:“您提供的数据与资料将授予本运营商独家永久使用权。”这种使用权包括了对个人信息的修改与翻译,很多网络用户在没有仔细阅读这些条例的情况下直接点击了“同意条款”,消费者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种霸王式的条款已经引发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
(四)网络技术的滥用
网络技术的不良使用不仅存在于黑客行为,而且存在于很多大型网上银行,例如一些专用软件可以追踪记录用户电脑的cookies,将用户在网上的行为进行记录,并对用户进行定向推送广告的服务。甚至会出现一些钓鱼网站,这些钓鱼网站与真实网站的界面一样,用户很难从专业角度进行区分,造假者使用的网站地址与这是网站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会直接造成用户的密码泄露。
三、个人信息泄露危害
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体现在很多方面,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1)定向推送广告,定向推送广告是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最广泛危害,无良商家会议通过移动基站对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推送短信,这些短信发送的数量十分庞大,而且部分短信存在不实信息;另外,个人邮箱也成为推送广告的灾区;(2)违法信息传播,常见的违法信息包括发票业务、小额贷款、无担保贷款等;(3)电话直销诈骗,电话直销诈骗的受害对象一般是老年人,老年人对网络信息的内容缺乏辨识能力,导致部分老年网络用户容易上当受骗,造成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4)个人身份信息冒领,个人身份信息冒领一般存在于信用贷款领域,比如常见的信用卡盗刷;(5)个人账户资金丢失,个人账户资金丢失属于比较极端的诈骗手段,会直接套取或者通过木马程序盗取用户的银行账户密码,导致用户的银行账户资金丢失。
四、个人信息泄露对策
(一)建立社会控制机制
社会控制机制主要包括了法律法规、执法部门建设以及个人信息应急机制等。政府部门应该重视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并将个人信息泄露了危害性进行推广教育,同时立法部门加快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从法律层次保护公众的个人信息安全;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将个人信息作为信息监管的主要对象,同时为被泄露信息者提供法律帮助;个人信息泄露应急机制是对性个人信息泄露的有效弥补,根据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性采取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比如冻结、注销个人信息账号等。
(二)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公众的个人信息安全教育,使公众认识到个人信息的重要价值,树立个人信息不可侵犯的意识。政府部门可以定期进行网络巡查,同时大力宣传网络安全以及个人信息的法律知识,为公众提供互联网技术培训,使公众能够理解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个人信息安全,使公众提高对个人信息保障的警惕性,让公众不要随便在网络上填写个人信息。
(三)加强信息文化建设
网络信息文化建设是为了创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法环境,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网络信息技术文化的研究,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运用高科技手段控制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比如安全精准的防火墙系统等;二是加强网络信息伦理道德建设,一方面提升公众信息文化道德水平,提高工作对不良信息的识别能力与防范能力,另外加强行业信息文化建设,制定针对性的行业标准;三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将网络用户、第三方监督机构等引入网络监控中。
[参考文献]
[1]蔡静.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信息的司法救济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
[2]陈帅帅.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认定疑难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3]王文韬.面向整合的个人信息管理工具研究[D].安徽大学,2013.
作者简介:徐槐(1993-),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公安学。
中图分类号:C912;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3-0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