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大地的哈达

2016-02-01 06:24张会芬
现代世界警察 2016年8期
关键词:清江小山溪水

文/张会芬

献给大地的哈达

文/张会芬

1

她是一位隐者。数万年前,它潜于海底深藏,历经沧海桑田,方露出真容。她隐于历史深处,打坐于烟水迷蒙的江南,定持,修行。

她是鄂西南清江边的一座小山。高五百余米,山上无成材之树。只有茂密的藤蔓、细弱的杂木,成千上万不知名的小花小草隐居其间。山中了无人烟,偶尔从杂树林梢蹦出几粒清脆的鸟鸣,问候独行客。

山上的树有顺坡向上探寻的,有逆势向下俯瞰的,有笔直向天的,有旁逸斜出的,有从石缝间横空出世的,有左弯右拐我行我素的,有和藤藤蔓蔓搭肩勾背的,有身高两尺就不肯再长个儿的。它们不怕挡住路人的脚步,尽情生长,自由自在。除了回应风雨的问候,它们大都于静默中往深里长,朝远处拓。它们不求高求壮,只求密求实。匍匐着身子,以其柔韧的臂膀,为小山编织厚实的绿毯。

偶尔,她会在黄昏中,听见不远的长江沉重的叹息,在细雨微风里,听到清江隐忍的抽泣。独坐深秋里,它愁掉万千头发,沉默不言。她知道自己远离城市,远离人类,远离高山。即便发声也是小湖里的一丝涟漪,不被俗世所见所闻。

这座小山远离城市,面朝万顷田畴,背靠清江,孤寂傲立。她的梦是漫山的藤萝,绵延不绝;是杂树的枝丫,短短长长;是翠绿的青苔,紧贴岩石和大地。

2

上山的路不算陡峭。每走一程,旁边有一个十来平米的深潭,如果山有眼睛,我想它就是了。小山睁着少女般澄澈如镜的眼眸,迎接从山上前赴后继跳跃而下的瀑布,秋波荡漾。这双眼睛,也看蓝天白云,花草藤树。清亮亮,圆溜溜的大岩石,是她忠诚的卫士。

这是一条小溪,从山顶一直跑到山脚。中间有九级阶梯,水到之处,溪水变成瀑布。山脚下第一级台阶最高,近三十米。它从杂树藤蔓里穿出,漂流直下,飞入深潭。其身姿洁白轻盈,潜入潭中,弹奏起柔美的轻音乐。

小溪的路弯弯曲曲,宽宽窄窄,从岩石上滑过,从花草丛中穿过,从石头缝里爬过,从枝枝蔓蔓脚下走过,悄然无声。当遇到一级台阶,舍身一跃,才会听到一阵生命的脆响。又越过了一道坎,小溪欢呼,一串沨沨水声掠过耳际。

除偶尔的纵身一跃,它总是匍匐前行的。像一位夜行者,摸索着前进。它一意孤行,日夜兼程,只想抵达脚下的土地,滋养万物。途中有花草树木的牵绊,有小虫的唧唧叽叽,也有小鸟的啁啁啾啾。它无暇顾及。只专心地走,不停地走,向前,向前,是它不变的信念。

3

溪水游在山谷里,切断了上山之路。于是,山上便有人架起了几座木板吊桥。山路弯弯,中途,若立在桥上往上看,只能看到一段溪流,在树叶下羞羞答答款款而来。往下瞧,溪流在丰茂的水草里穿梭,波光粼粼,像一尾修长的美人鱼在山谷里游弋。游到山的褶皱处,有的并排同时下跳,形成一幕水帘,悬挂山间,颗颗银珠落玉盘,碧潭眼波流转,依依惜别。

夏日,偶有山下附近的村民进山纳凉。大人带着小孩,赤脚踏入溪水。小孩子脱光衣服,在水中扑腾,看到小鱼,哇哇叫着跑去,双手合围,捞起一看,是一汪清水或小草、石子。不甘心,继续躬身低头,在水中和鱼儿捉迷藏。大人们穿着背心短裤,或挽起长裤腿,在溪水中光溜溜的小石上足疗。胆大的,沿着瀑布旁的树枝和藤萝,向上一步一步攀援,身体壮的,可达瀑布顶端,再从上面顺原路一步一步返回。后来,有人在每条瀑布旁拉起一根结实的粗绳,瀑布上就出现了一些花花绿绿的身影,笑声惊飞林中的鸟群。只有在酷夏,人们才会想起,这里有一座小山,山里有一条其貌不扬的丑溪,水清且凉。

4

小山并无特色,甚至称其为山也有点勉强。它不是用来攀登的,好像也不是用来观赏的。在这里用爬山还有点过,用走山更为贴切。小山既无历史悠久的大树,也无名贵的花草,更无何首乌之类大名鼎鼎的药材。它是一普通之极的小山。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氧气充沛,足可洗肺。不过其同类也有此功能。我思考良久,也没想出它的特别来。

还是继续向上走吧,不站上高处,不能妄言。在山上走了一半,方觉出它的好来。走得从容自在,溪水静静跟随,形影不离。我不必像攀登高山那样,爬的气喘吁吁,为了赶路,为了直取目标,无暇顾及身旁的小花小草,也无精力和溪水交流。

我走在平缓的山径上,打着赤脚与土地亲吻,气定神闲地和小鸟对话。边走边唱山歌,歌声穿林而出,传至清江边。弯腰拔起脚边一株金黄的野菊带回家,天天可闻山野的气息。拐下溪流,捉几尾小鱼小虾,放瓶中戏闹一番,再放它们回家。

小山向来低调,没有名声,所以无趋之若鹜的游客,保持了自身原有的纯洁和天然。高山往往张扬,小山总是内敛的。我不必和众人一起挤着靠近高山,叩首膜拜,从而看不清方向,迷失自我。而可以在空寂无人的小山里,一次又一次独行,还原真我。

高山是景,是用来仰望和观赏的。小山适合用来体验感受,它像一处不起眼的农家小院:外表朴素宁静,而里面有堂屋、卧室、厨房、烤火屋、柴房、牛棚、猪栏、鸡窝、狗舍……它有蓬勃的生命气息,有与世无争的恬静安然,亦有洞穿世相的超然豁达。

5

在木板吊桥上,晃晃悠悠走过。山谷幽静。倾斜的岩石和密匝匝的树木遮天蔽日。回头,不见来路。前瞻,不见去途。一时恍惚,我在何处,我要走向哪里?

向上,只有继续往上走,走到山顶,方清楚自身所处的位置,才可看清小山的全貌。小山的路,上上下下,左弯右拐,看上去不高,边走边看却需近一小时。如果走得慢点,中途玩玩水,拍拍照,在木条椅上吹吹山风,喝几口茶,亲近那些不知名的树木花草,不知不觉中,便会在山间逗留半日。

快到山顶时,只见一匹银色水帘(宽二十余米,长十余米),沿石壁舒展而下,再踏入山谷,两旁的绿树伸出臂膀,热烈拥抱。我加快脚步走上山顶:一展绿色平地,中央是一亩大小的湖泊,静若碧练。湖中静泊三条竹排,删繁就简的杨柳和紫微环绕湖边,亭亭玉立。

溪水的源头原来是这山顶的小湖。依水帘一侧俯视,小溪一路逶迤而下,似一条雪练从小山的颈部飘逸至山脚,滋润大地的心脏。

小山以其朴素无华的外表,免遭红尘污染,吸纳雨雪霜露之精华,千年如一,忠贞不贰,捧出洁白的溪水,完成她千万年深藏的夙愿。

一条白练,从山顶飘逸而下,正是小山献给大地的哈达。(作者就职于湖北省宜都市公安局)

猜你喜欢
清江小山溪水
张文胜《清江帆影》
八一作品
小山小水
《寻找獾小山》围炉点评
寻找獾小山
李小山:艺术害苦了多少人?
之间
溪水侗乡
清江引
鱼跃清江 广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