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安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北京 102206
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研究
何兴安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企业的核定技术,企业内部知识产权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大对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工作刻不容缓[1]。为了全面激发和调动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意潜能,对企业内部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同时还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做大化。本文针对目前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建议,从而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发展;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对我国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性企业格局日益清晰[2]。因此对企业内部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维持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严格的规划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跨越发展。
二、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所谓知识产权就是指在某些专业领域依靠公民脑力劳动取得的成果以法律的手段进行保护的一种措施。知识产权珠宝包括生产权、商标、生产产地等几方面的内容,一旦发生侵权现象能够凭借必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内容进行反抗,避免自身利益受到侵犯。将这种观念广泛应用于企业内部就形成了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它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还能够确保企业自身利益不受侵犯。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主要是指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自身权益也得到了保障能够依法享有权利,此外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人依法应该享有的总称。对于企业内部知识产权而言主要包括了企业专利权、企业著作权、企业商标管理权、计算机软件权、企业服务信息权等企业技术信心和企业秘密信息等内容[3]。
三、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企业自身多年的发展,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原因和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企业对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忽视
由于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导致很多企业往往注重知识产权研究的成果,而忽视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企业对内部产权保护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经常发生滥用职权的现象,有些企业认为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浪费人力、财力、物力,因此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一些企业内部先进技术成果流失,容易出现知识产权纠纷[4]。
(二)企业对内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我国有很多企业对自身的技术、成果重视不够高,没有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内部保护意识较为薄弱,保护措施管理不到位,措施了申请知识产权技术保护的最佳时期,导致企业内部先进技术流出,专业地位丧失。还有一些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不了解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将知识产权工作做得过于绝对化,单纯认为只有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不需要管理。还有少数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为了谋取高额的非法利润,将知识产权技术成果、商业机密随意篡改、外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程序不稳定,对于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都不到位,造成企业内部经济纠纷现象层出不穷,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和措施。
(三)企业过分注重技术成果,忽视长期保护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在我国申请的数以万计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就有接近3万左右的专利资格没有申请成功,还有一些企业在进行专利申请反复坚定的过程中,将技术秘密意外的泄露,给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多数企业在关于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松懈,相关机制设立不健全,不完善,过分注重技术成果的应用和保护,而忽视了长期技术研发、经营设备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这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另外,企业保护机构设立不明确,后期的资金投入欠缺,导致企业过分注重技术成果,而忽视了长期的保护[5]。
(四)企业技术产权保护与科技水平不协调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各项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我国关于知识产权的各项立法程度都有所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和水平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但企业技术产权和内容不断创新,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使得企业技术产权形式更加多元化。但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并不到位、不完善,无法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这直接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制约了企业核心利益分布。
四、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研究分析
在这个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善内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同时还需要加强外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只有将内部知识产权保护与外部知识产权保护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预防为主,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现阶段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创新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法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深化,企业的资产也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相关设备和产房等固定资产,还与企业内部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内部研究成果、内部商标和信誉等密切相关,这些隐性资源和财产都给企业活动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发展空间。因此为了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企业应该创新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全方位、多领域的创新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法,让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迹可循。科学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法包括:企业技术成果的管理和申报;企业专利、著作权等内容的管理;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和管理;企业知识产权评估管理内容;以及企业知识产权激励和保护内容等方方面面[6]。
(二)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管理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设置专门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明确自身相关责任,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积极宣传、学习企业内部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增强其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2)学习和了解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积极搜集企业知识产权内部知识和情报,建立相关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档案信息库。(3)起草并且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的具体措施和内容,结合自身实际作出调整和改善。(4)做好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侵权现象作出明确的调整。企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眼前利益,更应该注重长远利益,企业应该努力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主动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其在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获得主动权。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水平,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成果的案例,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三)提高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人员要努力转变自身思想,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增强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企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二次培训,使工作人员养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理想信念和工作信仰,提高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以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自身责任,使其具有企业责任意识和社会归属感,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人员还应该树立诚信原则,不非法盗用他人技术商标,不非法窃取他人技术成果,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系统,将先进的经验进行共享,提高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能力和水平[7]。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健全相关激励制度,鼓励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人员的热情和信心。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规划,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者能够尽快掌握企业标准,同时还有利于引导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者增强保护意识,在发展企业自身的基础上积极的进行对外宣传,尊重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者的地位,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四)增强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
企业商业秘密主要体现在企业相关文件或者资料上,它们明确标注了保密日期、等级等内容,除涉密人员之外的一起闲杂人等不能随便接触、开启,尤其可见企业商业秘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企业应该增强内部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等进行保护。例如:对于企业商业秘密文件应该用计算机技术进程备份和处理,并且由专人负责管理和保护。需要在计算机等网络设备上安装放到系数高的保护软件,防止企业因受到黑客的攻击而将商业秘密泄露出去。企业还应该对市场信息进行搜集、保护、利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库,对搜集到的企业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和分析,从而及时了解企业研发的动态和信心,采用相关技术做好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8]。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科研成果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做好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要想始终屹立不倒,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将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内部生产力,从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企业应该从创新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法、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管理、提高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等方面入手,积极提高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总之,做好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党和政府、企业管理者、企业工作人员三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廖球辉.试论企业知识产权竞争情报保护体系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3(01).
[2]杨旭日.知识产权成就方正基业[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14(02).
[3]马静.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
[4]朱春华.基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0.
[5]张树苗.麋鹿健康评价体系及保护管理对策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
[6]武卓敏.关于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的实证研究——从冲突调解到“5+X 模式”[J].电子知识产权,2010(6):21.
[7]王莲峰,叶赟葆.世博效应与上海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法治研究,2010(11):11-12.
[8]王树章.深圳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不足与对策——以审判实践为切入点[J].特区经济,2012(12):42.
作者简介:何兴安(1982-),男,广西柳州人,本科,初级职称,北京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助理,研究方向:知识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3-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