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资讯
要闻
首届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在南宁举办
9月12日,由农业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办。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作主旨发言。
屈冬玉表示,自1991年中国—东盟成立对话合作机制以来,农业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合作形式不断创新,合作成效不断呈现,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东盟优先合作领域。为进一步深化双方农业合作,屈冬玉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沟通与战略对接。通过多双边合作机制框架下的合作,以及举办论坛、会议等方式,加强双方在粮食安全等领域的政策对接,促进双方农业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二是促进产学研结合与创新合作。鼓励和支持双方企业、科研院校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科技为产业服务,产业合作助推科技进步的合作新局面。三是推动农业国际产业园区合作。推动双方企业加强合作,互建农业国际合作产业园区,促进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合作,提高区域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
环渤海违规渔具整治专项执法行动取得实效
为深入推进违规渔具清理整治工作,养护渤海渔业资源,农业部自8月5日至9月5日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环渤海违规渔具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切实加大执法力度,统一调配本地执法和管理力量,加强与海警、公安边防部门协作,采取“海上巡、陆地堵、港口查”的方式,对渤海区域内存在的“地笼网”“吸蛤泵”等违规渔具开展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各地共出动执法车(船)近千次,清理收缴“地笼网”“吸蛤泵”等违规渔具一万余张。
为切实做好此次专项执法行动,农业部对专项行动进行了统一部署,要求各地按照“区域全覆盖、检查无死角、查处不手软”的要求开展行动,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违规渔具查处率达到100%。同时加强对专项执法行动的督导检查,组织三省一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交叉检查。各地还利用多种媒体及传播手段,持续广泛宣传清理整治违规渔具工作的重要意义,利用伏季休渔时间组织专门力量深入渔村、渔港、渔户,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召开渔民座谈会、集中培训等方式,宣传渔具管理法规政策、违规生产危害性,教育引导渔民依法依规生产。
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所适用的反补贴措施进行期终复审
9月14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自9月16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所适用的反补贴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
据了解,商务部于2011年9月16日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征收反补贴税。实施期限自2011年9月17日起5年。
2016年7月15日,中国马铃薯淀粉产业申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所适用的反补贴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并继续维持该反补贴措施。商务部审查后认为该申请符合立案条件,决定立案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的规定,经复审确定终止征收反补贴税有可能导致补贴和损害的继续或者再度发生的,反补贴税的征收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2020年试点县病死畜禽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力争到2020年,试点县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达80%左右,畜禽粪污基本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