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静
(云南省通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通海 652700)
规模猪场猪口蹄疫的综合防治
张秀静
(云南省通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通海 652700)
口蹄疫是由微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偶蹄类动物(牛、羊、猪、骆驼等)的急性、热性、高度触性传染病。该病的临床主要特征:是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成年动物的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幼龄动物多因心肌炎使其死亡率升高。近几年以来,常有人认为:现有口蹄疫疫苗尤其是国家免费发的口蹄疫疫苗无效,所以,一些规模猪场不愿意免疫,给控制口蹄疫带来非常大的难度。本人根据多年来在基层从事疫病防控的经验并结合实验室检测,特把此病的防控经验总结如下,供同行疫病防控和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借鉴。
(1)口蹄疫的最大特点是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和传播速度快,哺乳仔猪发病死亡率非常高,可达80%~100%,但育成猪和母猪死亡率低,一般不超过5%。
(2)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秋季气候较寒冷时多发。
(3)对生物安全不重视,免疫密度低或根本不免疫的中小型猪场更易爆发。
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40℃~41℃,口腔黏膜(舌、唇、齿龈、咽、腭)及周围形成小水疱,有些病例在蹄冠、蹄叉等部出现局部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出血性溃烂面。如有继发感染,严重者可侵害蹄叶,使蹄壳脱落。口腔也可出现水泡,但一般不可见。母猪乳房上也出现烂斑,特别是哺乳母猪尤为常见。
仔猪心肌松软、色淡,表面及切面可见心肌有灰黄色至灰白色的斑点及斑条,与正常心肌相间,状似虎斑,俗称“虎斑心”,严重者整个心肌如熟肉样。此外仔猪可见出血性胃肠炎病变。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特点,可做出疑似诊断。
(1)坚持做好口蹄疫的预防注射尤为重要:仔猪28~35日龄进行初免,间隔一个月后进行一次强化免疫2 ml/次;母猪、公猪在基础免疫两次后每四个月加强免疫一次4 ml/次。疫苗免疫过程中还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群体免疫原则;另一个是免疫要连续,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免疫。
(2)重视免疫密度和群体免疫率,一个规模猪场要达到80%以上的有效免疫个体,才能提供较好的群体免疫率。在群体免疫中,个体免疫是基础,免疫密度越大,疫病暴发的次数越少,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必要时免疫一个月后随机采血进行抗体监测。
(3)加强消毒、全面净化环境:消毒是防治口蹄疫的关键措施之一,绝不能认为注射了疫苗就万事大吉,当环境病原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好的疫苗也起不了多少保护作用。要制定防疫消毒制度、定期消毒,使消毒工作制度化。
(4)对进出的车辆、装猪台、人员出入口、物料出入口等关键点加强消毒工作。
(5)认真做好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疫苗的免疫工作,因为这两种病毒的感染严重损害猪免疫器官,造成免疫抑制,而导致其他传染病的继发感染。
(6)提高猪群的免疫抗病能力,定期做好猪群的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