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四)

2016-02-01 02:36王天玺
创造 2016年12期
关键词:住房粮食

文/王天玺

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四)

文/王天玺

为保障粮食安全主要目标和任务完成,《规划纲要》着重从强化责任、资源保护、科技支撑、政策投入、宏观调控、节约用粮及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在强化粮食安全责任方面,《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全面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并将有关工作纳入省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在保护生产资源方面,提出要落实省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加强草原等非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在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方面,提出要增加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政府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继续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加强粮食产销衔接,建立健全粮食主销区对生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物流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健全粮食宏观调控方面,提出要进一步健全粮食统计制度,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粮食流通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针对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损耗和浪费比较严重的问题,《规划纲要》强调要提高全民粮食安全意识,提倡科学用粮,抓紧研究制定鼓励节约用粮,减少损失浪费的相关政策措施。

同时,国家决定“提高一个能力、利用两种资源、完善三大体系”。

“提高一个能力”就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利用两种资源”就是合理利用国内非耕地资源,加强农业资源的国际合作。

“完善三个体系”就是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完善粮食加工体系。

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52%,从“十一五”以来,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全国4380个粮食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656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20多公斤。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2%。

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为农民减轻负担1345亿元。农民种粮,国家给“四补贴”,补贴资金从2004年14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45亿元。“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3%。

从2004年开始,实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并不断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

对产粮大县实施奖励,奖励金从2005年的5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80亿元。

最近5年,粮食连年增长,并已连续多年超5亿吨,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由于中国社会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政府的惠农政策范围更广,力度更大,效果也日益显著。

中国的农业政策和农业成就已引起我们邻居的羡慕。2011年12月18日,《印度商业在线》发表文章说,中国的农业经验值得印度决策者学习。“对比印中两国,尽管中国耕地面积比印度少,灌溉地面积与印度相当,但中国的粮食产量是印度的两倍”。中国每年粮食储备有1.5亿到1.8亿吨,“由于巨大的粮食储备,食品系统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不大,这帮助中国在艰难时期遏制了食品通胀。就粮食储备基础设施而言,中国有能力储备2亿吨小麦和大米,而印度的储备能力只有8700万吨”。

现在的中国人,再也不是像孟子设想的那样,要到70岁才可以吃肉,而是要考虑怎样吃得更有利于健康。这种“吃的改善”是中国社会天翻地覆的大变化。

三、住的改善

鸟不能没有窝,人更不能没有屋。住的问题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一个社会制度优越还是恶劣,可从其国民的住房情况观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住的情况怎样呢?请看杜甫所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上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在这里是说他自己的困境吗?应该是。一位古代的大诗人,虽然级别不高,但毕竟也曾是一位政府官员,却住着茅草屋,而且是完全经不起大风吹袭的茅草屋。这就是封建时代一般国民的住房情况。已经上千年了,一直到国民政府时期,这种情况也没有很大改变。我记得现代大诗人郭沫若曾有一篇随笔,讲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考察江南地区社会的情况。文中的内容大部分记不住了,但有一点印象很深,至今不忘。说是那个地方二十年内没有盖一座新房子。江南是我国富庶之地,那里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就不用说了。

现在的中国大地上,从内地到边疆,到处都可以看到漂亮的新房子。

当代中国人的住房,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居者有其屋”的理想已经实现了。

到2010年,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率为89.3%,这个比例,高于许多发达国家。城镇居民住房中,11.2%为原有私房,40.1%为房改私房,38%为自购的商品房。

我国农村居民100%拥有私家房,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8.1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34.1平方米。这些住房37.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他为传统的砖木建筑。到2010年,这些农民住房93.8%有卫生设备,43.8%有取暖设备。78%的农户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杜甫曾经大声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的愿望今天正在变为现实。在汶川和其他地震灾区,在青藏高原和其他民族贫困山区,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无数间广厦已经成为成千上万灾民和贫困农牧民温暖的住房。

这些年,人民政府还以极大的精力来改善城镇居民的住房困难,国务院出政策,投资金,地方政府根据不同情况组织实施。以辽宁省改造棚户区为例:从2005年开始,该省用两年时间集中投资150亿元,全面完成了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住房,使46万户、150多万人喜迁新居。近年来,辽宁又开工新建30万套住房,进一步解决了城市零散棚户区、矿山和林地棚户区居民住房问题。2011年又筹资新建40万套保障性住房,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33.79万套的建设任务,群众居住条件获得了历史性的改善。

为了推进“住的改善”,我国还在实施一个宏大的“安居工程”。其中一项是在城镇建设保障性住房,2011年开始建设1000万套,“十二五”期间总共建设3600万套。

建设保障住房,面临资金、土地、管理等诸多难题。

关于资金,中央财政资金和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政府债券的使用向保障性住房倾斜,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用于相关的建设。

关于土地,保障房的土地供应实行指标单列,由中央直接下达到地方。

关于管理,全国都非常重视,山东推行保障性住房建设责任终身制。每个项目都树立永久性标牌:注明参建单位和责任人姓名,永久接受社会监督。一旦发现质量问题,依法追究相关责任,轻者经济处罚,重者清出市场,并且追究刑事责任。

能够用非常有限的资源,让众多的人民生活有大幅度的改善,只有最优良的社会制度才能办得到。

江西九江市的刘长智已经60多岁了,由于他工作过的几家企业都破产了,他退休后没有住房,一家三口住在一个车库里,阴暗、潮湿,而且没有自来水。2010年8月,刘长智得到了一套保障房,“我们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政府给我们解决了最大的困难,这样我们就可以安享晚年了!”刘长智夫妇这样很欢喜地告诉别人。

四、行的改善

人生在世,除了要有吃穿住,还要行。行的改善,也就是交通的改善,关系到个人行动、企业运转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才60余年,却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交通建设,中国人行的改善是举世瞩目的。

行,无非是用脚走,骑自行车,坐汽车、火车,乘飞机、轮船等等,这就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人口众多,国土辽阔,道路、桥梁和港口建设的规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公路。1949年,全国公路仅8.07万公里。60%是晴通雨阻的泥土路。2010年后,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400.8万公里,其中,省道275万公里、国道16.4万公里、农村公路345.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4万公里,居世界第2位。

铁路。1949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仅2.18万公里,全部是蒸汽机车。2010年后,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9.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其中,电气化铁路比重占46.2%,达到4.2万公里,居世界第二。高速铁路投入运营里程8358公里,居世界第一。

航空。1949年,民航线路仅1.13万公里,只有12架小型飞机,30多个简易机场。2010年后,民用飞机达到597架,现代化机场175个。首都机场客运居世界第二,浦东机场货运居世界第三。

水运。旧中国水运极为落后,仅有内河航道7.36万公里。2010年底,全国规模以上港口96个,拥有码头泊位18726个,其中万吨以上泊位1611个。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重大吞吐量达14570.9万标准箱。我国港口吞吐量居世界第一。

水运离不开各类航船,航船工业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人“行”的改善是多么巨大。

截至2008年,我国造船产量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30多万载重吨增长到2800多万载重吨,造船份额从占世界0.7%上升到30%,从传统的造船模式转变为基于总装造船的现代模式,造船成本不断下降,造船效率日益提高。

目前,我国造船业正在进入数字化造船阶段,以全面数字化模块和网络化技术为支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集成,努力建立基于知识密集、以模块为导向的异地并行设计、异构生产组织动态联盟的造船体系。

2010年,中国造船总吨位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标准造船合同——“上海格式”得到广泛认可,中国造船在国际船业市场的话语权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已稳步登上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宝座。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城市化的中期,城市交通的问题最为突出。常堵车,行路难,成了许多市民的一个大烦恼。应当肯定,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发展是很大的。到2008年末,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达到37.6万辆,是1990年的160倍;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1.1标台,比1990年增加8.9标台;城市道路26万公里,是1980年的8.6倍;城市道路面积达45.2亿平方米,人均12.2平方米。但还是远远赶不上发展的需要,要真正解决行的改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医”的改善

人一辈子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医”。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卫生事业基础薄弱,水平低下,大多数人有病得不到很好的医治,往往听天由命。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全国人民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到2008年末,全国卫生机构27.8万个,比1949年增加75倍。卫生技术人员503万人,比1949年增加9倍。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75万张,比1949年增加50倍。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8张,而1949年仅有0.15张。

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体系已经建立起来,2011年,居民医保的财政补助标准已达到人均200元。

为了中国人“医”的改善,中国正在进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改革。

医改可能是世界上最困难的改革事项之一,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在医改中也充分显示出来。

美国是西方国家中最发达的,美国人民对奥巴马政府也寄于很大的希望。这个政府上台3年多来,最大的“政绩”就是搞了个医改方案,内容包括投入8000多亿美元,让近4000万名无医保的人进入医保体系,从而达到医保覆盖人口95%的目标。这个医改方案在议会“车轱辘转”地辩论了多少次,被修改得面目全非才勉强通过,但资金无法落实,甚至有些州的法院还判奥巴马医改方案“违法”。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真正关系民生的大事,总是在繁琐扯皮中无法落实。

中国的新医改几乎是与美国的医改同时进行的,所不同的是,美国的新医改方案只涉及约4000万人,中国的新医改方案则覆盖10亿人。从2009年至今,中国国务院新医改领导小组也先后开了十几次会,但这些会议不是辩论医改方案,而是完善方案,贯彻落实医改方案。到2011年7月,新医改方案已在全国得到实施,城镇居民参保人员达到12.7亿,覆盖全国总人口的95%。

建设全民医保网,德国用了近百年时间,美国至今未能完成,中国只用5年时间就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德国《日报》发表评论称,中国的医疗保险就数量而言堪称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社会福利计划。

像医改这样的世界性难题,许多发达国家至今仍在为采取什么样的医保体系争论不休,而中国则采取坚决行动,几年之内就建起独具特色的“全民医保网”,充分显示了中国模式是以人为本的效率很高的社会发展模式。

第四节 创造了扶贫伟业

贫困是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促进发展,消除贫困,是全人类共同的伟大理想。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扶贫任务比任何国家都艰巨。中国模式有没有优越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扶贫工作中考验出来。

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解决人民的贫困问题当作天大的事情,几十年来没有任何时候敢于懈怠。进入21世纪的头一个十年,随着国力的增强,扶贫的力度空前增强,扶贫成就也十分巨大。

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地区,因此,农村政策就是扶贫政策。国家已经开始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大方略,对农村实行“多产少取放活”的方针。相继取消了牧业税、生猪屠宰税和农村特产税,特别是取消了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全面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推进农村饮水、道路、电力、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危屋改造;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农民真正拥有林地承包经营权。这些惠及千百万贫困农民的政策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使他们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住房粮食
珍惜粮食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2021年4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保障农村住房安全 决胜脱贫攻坚战
我的粮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