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花 李 军 王君明 崔 瑛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地黄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金花 李 军 王君明1崔 瑛1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地黄叶;化学成分;药理
地黄叶始载于《北京市中药材标准》〔1〕,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叶,味苦,性寒,归心、肝、肾经,有清热、益气活血、滋阴补肾之功,内服能生津止渴,滋阴降火,外用能治疗恶疮,手足癣。以往对地黄块根研究较为丰富,在临床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地黄特殊的生长条件,以及每年在秋季采收地黄的时候,地黄叶基本上被丢弃并没有体现其药用价值,我们应该对地黄叶进行更多地研究。本文通过查阅资料、整理文献,对近年来地黄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地黄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地黄叶含有环烯醚萜类、挥发油以及苷类等化学成分,它的大部分化学成分与地黄块根的化学成分相同。开展地黄叶化学成分的相关研究是发挥中药材地黄多种作用的基础,是探索地黄叶深度开发和利用的前提。
1.1 环烯醚萜及其苷类 环烯醚萜类是地黄叶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梓醇为环烯醚萜类主要的化合物之一。刘孟奇等〔2〕通过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地黄叶的显微结构,结果显示,黄斑样的薄壁细胞是地黄叶海绵组织中梓醇和多糖的存储场所,这些薄壁细胞在地黄叶的叶片周围齿末端处最为丰富。王娟娟等〔3〕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检测地黄叶中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并且与地黄块根中梓醇和毛蕊花糖苷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化学成分在地黄叶中的含量明显比地黄块根的含量高,而且地黄叶中不同部位的梓醇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别,而不同部位的毛蕊花糖苷含量差别较小,提示地黄叶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许继承等〔4〕利用95%乙醇超声提取鲜地黄叶、干地黄叶、生地黄、熟地黄中的梓醇,经过HPLC含量测定后,发现地黄叶含有大量的梓醇,说明从地黄叶提取梓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可以减少地黄药用资源的浪费,也可以增加梓醇的提取来源。
考察地黄叶、肉苁蓉、梧桐花等5种不同中药材,检测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显示,地黄叶中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而且毛蕊花糖苷比较稳定〔5〕。在秋季采收地黄叶的时候并不会影响地黄叶中的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由于毛蕊花糖苷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地黄叶的开发利用,变废为宝,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1.2 苯乙醇及其苷类 地黄叶中含有苯乙醇及苷类化合物。张艳丽等〔6〕采取闪式提取的方法对干燥地黄叶进行提取,50%含水丙酮破碎提取物中的组织,得溶于水的物质和不溶于水的物质。溶于水的物质用95%乙醇分级进行沉淀,再依次使用不同浓度的甲醇对其进行洗脱,不溶于水的物质用乙酸乙酯对其进行萃取再洗脱。将最终洗脱出的物质进行结构鉴定,得到苯乙醇类化合物,分别是对羟基苯乙醇,3,4-二羟基苯乙醇,焦地黄苯乙醇苷B1。
1.3 萜类及其苷类 张艳丽等〔6〕从地黄叶的提取物中分离出萜类及其苷类化合物,进行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鉴定,确定出具有2β,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13,28-二羧酸,2α,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glutinolicacid,齐敦果酸,熊果酸,齐墩果酮酸,胡萝卜苷等化合物。
1.4 挥发油 翟彦峰等〔7〕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地黄叶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法分析鉴定地黄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最终鉴定出38个化合物的结构,并进行含量的测定,其中叶绿醇、二十七烷、十六碳酸含量相对较高。
1.5 黄酮类 从地黄叶的提取物组织中分离纯化、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鉴定出具有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香叶木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木犀草素〔6〕。
2.1 降血糖作用 赵素霞等〔8〕利用小鼠实验,比较地黄叶水提95%醇沉物、桑叶70%醇提物、地黄叶和桑叶醇提物合并液(1∶1)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地黄叶单药95%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改善并且能够降低血糖,效果明显高于桑叶70%醇提物以及两者合用,提示地黄叶水提95%醇沉液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但是地黄叶在降血糖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地黄叶在降血糖这方面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鲜地黄叶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葡萄糖诱导小鼠高血糖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并且具有免疫调节活性以及促进胰岛素分泌,经过结构鉴定得出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推测二者可能是降血糖的有效成分〔9〕。
2.2 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沈欣等〔10〕通过对大鼠尾静脉注射兔抗大鼠基底膜抗体肾毒血清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给予一定剂量的地黄叶总苷,16 d后,发现地黄叶总苷不但可以明显降低模型肾炎大鼠24 h尿蛋白、血浆总胆固醇的含量,还可以减轻模型肾炎大鼠肾脏的病理学变化,提示地黄叶总苷对兔IgG加速型肾毒血清肾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地黄叶总苷不同剂量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肾炎模型大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11〕。地黄叶总苷胶囊(干燥的地黄叶提取分离所得)配伍氯沙坦钾片和氯沙坦钾片单药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早期治疗研究,发现两药合用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改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排泄率也都有下降,说明地黄叶与氯沙坦钾片联合使用能够阻止糖尿病肾病病情的发展〔12〕。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片〔13〕、坎地沙坦脂〔14〕等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并且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将86例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分别给予单药肾炎康复片、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含量的变化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含量显著降低〔15〕,说明地黄叶对慢性肾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3 抗菌作用 李玉玺等〔16〕利用80%的乙醇分别提取地黄的不同部位(花、叶、根),分析比较地黄醇提液的不同部位的体外抑制菌体(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情况,测定各菌悬液OD值,研究结果显示,地黄叶80%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强,其次是地黄的根,抑菌效果最差的是地黄花的80%乙醇提取液,三个部位80%乙醇提取液随着浓度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呈递增趋势,提示地黄叶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这可能与地黄块根有较多相同的成分相关。
2.4 解毒作用 古人常用新鲜的地黄叶治疗对化脓性伤口,具有显著性的疗效,并且可以很快痊愈。现代关于地黄叶解毒的研究基本上没有,笔者认为可以开发地黄叶解毒作用的研究。
2.5 其他 通过小鼠子宫增重实验来优选地黄叶、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这4味药水提物对性未成熟雌性小鼠子宫系数的影响,判断这4种药材是否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结果显示,鲜地黄水提取物对性未成熟雌性小鼠子宫的诱导作用较强,地黄叶水提物对性未成熟雌性小鼠子宫系数基本上没有影响〔17〕,提示地黄叶没有雌激素样活性。
综上所述,地黄叶含有环烯醚萜类、黄酮及其苷类等化学成分,其中环烯醚萜类含量较高,尤其是其中梓醇的含量较丰富,远远高于地黄块根。众所周知,梓醇具有神经保护,抗肿瘤,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利用地黄叶富含的梓醇及其他的成分,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虽然地黄叶分离出来很多化合物与地黄块根相同,如环烯醚萜类、苯乙醇类等,但是在实际采收地黄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舍弃了地黄的地上部分,并没有使其充分的合理利用和体现其药用价值,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地黄叶的研究,使地黄这味中药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1 北京卫生局.北京市中药材标准〔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11-2.
2 刘孟奇,徐圣博,崔晓飞.地黄叶和茎的解剖学及组织化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2;32(2):257-62.
3 王娟娟,张振凌,都盼盼,等.UPLC法测定地黄叶及块根中的梓醇和毛蕊花糖苷〔J〕.中成药,2015;37(9):1981-4.
4 许继承,高明波,王 婷,等.HPLC测定地黄叶与生地、熟地中梓醇含量〔J〕.广州化工,2015;43(12):103-5.
5 边宝林,王宏洁,杨 健.5种不同药材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6):739-40.
6 张艳丽,冯志毅,郑晓珂,等.地黄叶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4;49(1):15-21.
7 翟彦峰,邢煜军,王先友,等.地黄叶挥发油GC-MS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9(2):113-5.
8 赵素霞,王娟娟,张振凌,等.地黄叶与桑叶降血糖作用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0):1411-3.
9 匡岩巍.鲜地黄叶中梓醇的积累动态及其抗银屑病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
10 沈 欣,李德凤,宗桂珍,等.地黄叶总苷对兔IgG加速型大鼠肾毒血清肾炎的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8):179-81.
11 沈 欣,李德凤,宗桂珍,等.地黄叶总苷对大鼠C-BSA肾炎的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3):167-9.
12 贾振武.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2014;12(12):263-4.
13 李德功.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胰激肤原酶片治疗糖尿病肾病68例〔J〕.光明中医,2014;29(8):1715-6.
14 薛福平,袁慧欣,郭丽君,等.坎地沙坦脂联合地黄叶总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武警医学,2013;24(10):857-9.
15 柳文晶,王群元,刘 清,等.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脏病44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3):408-10.
16 李玉玺,刘俊华,马海玲.药用植物地黄不同部位粗提液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0):24-6.
17 郑晓珂,刘朝妍,蒋 贇,等.怀地黄雌激素样活性筛选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3;48(21):1831-6.
〔2016-04-11修回〕
(编辑 李相军)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14GGJS-072);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50309);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2015YCX020)
1 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王君明(1980-),男,博士,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药性药效机制及新药开发研究。
李金花(1989-),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中药药性药效机制及新药开发研究。
R284
A
1005-9202(2016)19-4926-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