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颖
(沈阳市胸科医院 第一胸外科,辽宁 沈阳 110044)
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刘 颖
(沈阳市胸科医院 第一胸外科,辽宁 沈阳 110044)
【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48例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接受全肺切除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满意率高。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影响
肺癌是临床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出现在支气管黏膜上皮,男性患者最为常见。全肺切除术是治疗肺癌的常用手段,但术后患者易出现心血管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等多种并发症,预后差,因此在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手段[1]。为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我院选取48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全肺切除术治疗,术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男18例,女6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61.1±3.9)岁;腺癌10例,鳞癌12例,腺鳞癌2例;临床分期:Ⅲb期19例,Ⅳ期5例。对照组男17例,女7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61.6± 4.1)岁;腺癌11例,鳞癌10例,腺鳞癌3例;临床分期:Ⅲb期18例,Ⅳ期6例。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患者,无合并严重血管疾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等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全肺切除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脉搏等进行24 h不间断监测;同时观察患者伤口有无渗血、有无痰液堵塞以及面色苍白等,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需及时上报给责任医师给予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呼吸系统干预。全肺切除术术后患者常出现肺不张、低氧血症、肺炎及呼吸功能衰竭等呼吸系统并发症,所以在护理工作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道情况,及时帮助患者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清理干净,并给予吸氧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排痰的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输血、白蛋白补充、钾元素补充等治疗,避免术后出现肺水肿。②心血管系统干预。切除肺组织后患者心肌自律性、应激性以及低氧血症增高,增加了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护理人员需要密切注意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可通过面罩给氧;对于伴有心律失常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强心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或将输液速度放慢,控制输液量,以此来缓解患者心脏应激反应。③并发糖尿病干预。患者术后易发生糖代谢紊乱、白细胞功能下降等现象,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若不能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处理,可导致患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术后需密切关注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对血糖<11 mmol/L却有肺部感染患者,需积极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细胞代谢能力,进一步提高感染控制效果。④其他并发症干预。护理人员需定时帮助患者翻身,保持床铺干净整洁,适当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按摩,防止出现压疮;术后可给予患者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详细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并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护理质量、服务态度、舒适度及专项护理等方面,分别十分满意、满意及不满意等级别。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观察组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心律失常1例,肺不张1例,心力衰竭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4/24例);对照组术后出现肺部感染2例,呼吸衰竭1例,心律失常2例,压疮1例,肺不张1例,心力衰竭2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10/24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2例,病死率为8.3%(2/24例),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观察组十分满意15例,满意8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率为95.8%(23/24例);对照组十分满意9例,满意9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率为75.0%(18/24例)。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肺癌属于一种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且多数恶性肿瘤发生在支气管黏膜上皮,因此临床又将肺癌称为是支气管肺癌[2]。现阶段,因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中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差,再加上吸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肺癌发生率出现逐年上升趋势,且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临床病死率高[3]。现阶段全肺切除术是切除病变组织、延长患者生存年限的重要手段,在癌细胞侵袭广泛的肺癌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根据相关研究得出,全肺切除术术后30 min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病死率可达到5%[4]。另外,在中心型肺癌患者中采用全肺切除术治疗,术后患者肺活量以及呼吸肌功能可受到明显影响,术后心律失常、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胸腔出血以及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发生率高[5-6]。所以术后根据全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特点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给予全肺切除术术后患者呼吸系统干预、心血管系统干预、并发糖尿病干预及其他并发症干预等全方位、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中心,体现了现代护理中“以人文本”的新型护理理念,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可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同时也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患者异常现象,并及时向责任医师报告,以便给予有效处理。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病死率为8.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8%,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5.0%,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在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医院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楠,张国莉,郑守华.护理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护理进修杂志,2011,26(9):841-842.
[2] 梁美珊,谭红梅,常后婵,等.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广东医学,2013,34(24):3835-3836.
[3] 朱渊,刘晓芯,陈娟,等.放松训练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康复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65-467.
[4] 周秀芳,刘东英,孙爱英,等.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4):87-89.
[5] 华小琴.65例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8):717-717.
[6] 赵妮霞,石娟.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术11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289-8290.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2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