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秀生
切实把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 齐秀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任务的落实,为教书育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治党方式。做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搞好制度的“废、改、立”,健全工作制度体系。一是要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进一步健全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党支部工作制度,建立稳定的基层党建工作保障制度,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和管理监督机制。二是要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坚持从严管理,完善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探索建立党员能进能出机制。规范党内表彰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三是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实施党务公开,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完善和落实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民主评议等制度。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基层党组织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发挥作用的结果。随着高校内部教学、科研组织方式的改革调整,原有的院(系)、教研室的组织模式被打破,多元化的教学、科研、管理模式开始出现。高校要以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为目标,按照有利于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活动、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实现党建工作与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在教研团队、科研项目组中建立教职工党支部的新模式,寻求把学生党支部建在公寓、社团、宿舍的新路子,保证所有党员都能融入组织管理、参与组织生活。特别是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一些临时性、阶段性工作或活动中探索设置临时党支部,发挥党支部在党员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正确导向和带动作用。
完善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工作运行机制。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在高校党组织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管理重心下移,院(系)一级教学科研单位不仅规模大幅扩大,而且功能也大大加强。要进一步完善院(系)级党组织的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好院(系)级党组织的作用。一是要抓好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贯彻。要把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作为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决策方式,指导院(系)级单位通过党政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来集体讨论和决定本单位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等重要事项。二是要强化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职责落实。加强对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推动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寻找党的工作在推动院(系)科学发展方面的切入点,做好组织动员和思想发动、矛盾化解工作,支持行政负责人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三是要形成院(系)级单位党政工作的合力。把党政联席会议作为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和行政进行充分沟通、加强团结的有效载体,进一步理顺院(系)级单位党政之间的关系,着力构建党政相互配合、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
加强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关键在于建队伍。要像抓学科带头人那样抓基层党务干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一是要选好配强带头人。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机制,规范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和党支部书记的选任方式,把党务工作强、业务工作精的优秀党员选配到院(系)单位党组织书记和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尤其是要以教师支部、学生支部为重点,选好配强班子,注重从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和优秀辅导员、优秀学生中选拔党支部书记,使每个党支部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二是要加强教育培养。要将基层党务工作队伍的培训纳入学校干部培训工作总体规划,丰富培训内容,落实培训经费,着力提升他们的能力素质。三是要严格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务干部管理监督考核制度,通过制定岗位责任书等多种形式,明确基层党务干部的岗位职责,强化落实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考评目标完成情况来兑现奖惩。加强对基层党务干部的监督,及时发现和调整不称职、不合格的党务干部。四是要健全激励保障措施。基层党务干部工作很辛苦。要真情关怀、真心关爱、真诚帮助基层党务干部,落实相关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多为他们办雪中送炭的好事,多为他们的成长进步铺路搭桥,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要将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记入工作量,并给予适当津贴补贴。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基层组织活力是党的生命力的集中体现。要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进一步丰富工作内容,创新方式载体,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生机活力。一是要丰富活动内容。要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适应师生精神需求,接受习惯新变化,顺应信息技术新发展,运用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协商讨论、平等交流等方式,开展富有时代特色的活动。二是要创新形式载体。积极探索因校制宜、灵活多样、务实管用的党组织活动载体。在利用好传统载体的同时,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机、微信、微博等新载体,创新组织活动形式,不断增强组织生活的凝聚力、向心力。三是要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发展这条主线,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引导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师生、服务社会。
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组织员队伍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发展党员的质量和水平。要高度重视组织员队伍建设。一是要配备专职力量。中央对建立健全组织员队伍有明确要求,省里已下发文件作出安排。二是要充实兼职力量。如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聘请在师生中有影响、有威望的党员教师和党员专家、先进模范人物担任兼职组织员,不断扩充组织员队伍。三是要创造良好条件。将组织员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组织员定期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积极提供物质经费支持,为组织员开展工作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提供经费条件保障。要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向基层,切实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无场所议事的问题,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条件、有能力服务师生、推动发展。一是要加强阵地建设。为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开展活动提供必要场所,设置党员活动室,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建立多种形式的党员实践服务基地。二是要提供经费保障。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把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纳入学校的年度预算,专项列支。在党费的使用上,要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倾斜,安排支部活动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并逐年增加。三是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研究。定期召开基层党建和党员发展等工作研讨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交流经验,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
健全考核监督机制。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健全考核监督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有效地考责、问责和追责。一是要建立基层党组织述职评议考核机制。要着力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党建工作制度和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向本级党组织报告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度,通过述职评议,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考核结果作为奖励推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健全考核标准和程序,完善激励机制,让抓党建有效的干部干起来有精神、做起来有底气。二是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出问题要问责,党建出问题同样也应当问责。要建立强有力的督查制度,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经常性检查力度,做到有责必问、有责必查、有责必究。要依法依规追究问责,对基层党建工作履职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及时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抓基层党建工作不力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责任。三是要强化工作监督。建立基层党建工作征求师生意见制度,发挥来信来访、电话、网站、短信等平台作用,畅通师生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的渠道,紧紧依靠师生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健全信访举报分析研判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党委的领导。要真正把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加强领导是根本。党委要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抓党建的主体责任和主动精神,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强化“书记抓”的责任和要求,细化到人、量化到岗,形成党委抓、书记抓、各有关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要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基层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政策和措施,真正把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工作抓具体、抓深入。要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检查制度,通过层层检查、自查,切实把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头,把文件转化为具体措施,把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做法。
(作者为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