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 荭
用镜头讲述草原儿女的故事
■文/包 荭
我追随全国助残模范臧彩楼、草原扑火英雄吉日嘎拉、援藏干部孙凤鸣的足迹,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感受和传递坚守与奉献的美和力量。那股温热的情愫,始终像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我行走在草原深处
2014年11月8日,是我国第15个记者节。就是在这一天,入职内蒙古日报社308天的我背起重重的行囊,只身走向祖国北部边陲的一个小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获得了这样一条新闻线索:在距离首府呼和浩特市500多公里外的乌拉特草原,有一位全中国管区最大的“片儿警”。他的服务对象是散居在1672平方公里的917户牧户,他被那里的牧民亲切地称为“赛因察格达”(汉语意为好警察)。
如此大的管辖区,会有什么样的故事?我抑制不住想用镜头记录的冲动,乘上了前往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的班车。经历了3次换乘,用了10个多小时,我终于到达了边陲小镇——潮格温都尔。
第二天,走进镇派出所,迎面遇见一位身材瘦小、一脸憨笑的民警。“赛努!我是宝音德力格尔。”如果不是身着警服,我一定会把他认成饱经风霜的牧民大哥。
“走吧,今天就跟我走访锡日淖尔嘎查的几户牧民。那儿还没通油路,手机信号也不好,你可得做好思想准备啊。”他带着我先去买一些蔬菜、药物和日用品,装进一边已经塞满报纸、书刊的绿色褡裢,“交通不便,牧民来一趟镇里不容易,每次下去我都尽可能多带些他们需要的东西。”
顶着寒风、碾过碎石、穿过河流、翻越陡坡,坐在摩托车后面的我不时感到心慌、气短。早上出发时还是晴天,路上却遭遇了沙尘暴。戈壁草原天气多变,牧户居住又分散,一旦迷路,得不到及时救援会很危险。宝音德力格尔就曾因摩托车轮胎被碎石划破翻入山沟,3天后才被牧羊的老阿爸发现获救。他似乎察觉出了我的不安,停下车来,从兜里取出一张地图让我看:“有了它,我们是安全的。”这是一张“警务地图”,宝音德力格尔从1999年开始绘制,哪个牧户怎么走,哪里有山、有河、有敖包,一目了然。每当有牧户搬迁,他都及时做出修改。2009年,这张倾注了他10年心血的地图,被巴彦淖尔市公安局录入警务平台。
沿着崎岖的山路,宝音德力格尔骑一会儿,推一会儿。我问他:“是什么支撑你17年如一日走在这条路上?”他脱口而出:“我是一名党员,作为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的职责,这里的牧民需要我!”
颠簸了2个多小时,摩托车无法再进入了,宝音德力格尔就背起沉重的褡裢徒步翻山。山坡坡度达到了70度,我气喘吁吁硬撑着紧跟其后,边走边抓拍。
翻过两座山梁,终于到了巴图德力格尔家。巴图德力格尔和老伴儿迎了出来,就连主人家的大黄狗都摇着尾巴欢迎宝音。在宝音德力格管辖区内的阴山山脉深处,这样的远距离散居牧户共有21户。帮老人做饭、铲羊粪、挑水,对下牧区的宝音来说是家常便饭。巴图德力格尔阿爸对我诉说,宝音是个“赛因察格达”,他给牧民带来了福气。
五保老人呼热勒陶高、汉族牧民王万寿、残疾牧民宝力德巴特尔……这一天,我跟着宝音跑了170公里。每到一家,他就掏出一个记事本,谁家的孩子快上学了,哪家的羊绒还没有卖,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样的民情日记他已经记了满满30本。3天的采访让我看到了宝音17年来的过往——17年来,宝音骑坏了6辆摩托车,行程100万余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5圈。他被称为“活档案”,对管辖区常住人口、重点人口、暂住人口熟悉率达到100%,管辖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为零。
草原的春风秋雨、夏阳冬雪,见证了宝音德力格尔无悔的坚守与执着,他赢得了中国警察荣誉的“大满贯”。玉树地震那年他还收养了一名孤儿。然而,他却说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丈夫和父亲。相隔100公里远的老母亲,他每年只能去看一次;结婚十几年,与妻子总是聚少离多;女儿上6年级了,他没参加过一次家长会。
当我踏上返程客车,望着挥手告别的那个坚毅身影,一股温热涌动心头,湿润了我的双眼。对宝音德力格尔的采访,让我对职业精神有了切身感悟:任何一种职业,做到极致,也能成为传奇。
2014年12月17日,《内蒙古日报》以“草原上的牛羊有多少,宝音做的好事就有多少”为题,用蒙汉两种文字整版刊发了我的摄影报道。从新闻策划、独立采访到典型人物报道,不足3年的新闻从业路上,我背着10公斤的摄影器材,走过自治区173个旗县,连续两年获得内蒙古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
我追随全国助残模范臧彩楼、草原扑火英雄吉日嘎拉、援藏干部孙凤鸣的足迹,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感受和传递坚守与奉献的美和力量。那股温热的情愫,始终像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我行走在草原深处……
(作者系内蒙古日报社摄影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