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允志
(江苏省徐州市锏山区畜牧兽医站,江苏徐州 221007)
猪附红细胞体病综合防治建议
郑允志
(江苏省徐州市锏山区畜牧兽医站,江苏徐州 22100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的,是人和家畜共患的一种溶血性疾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危害猪体严重,一旦感染此症,降低自身免疫能力,为其他致病菌的侵入打开通道。同时,生产能力降低,乳、肉产量降低,影响养殖效益。文章分析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及发生,就综合防治措施一一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附红细胞体 诊断 治疗
附红细胞体病例首次在印度发现,随后几年,迅速波及世界各养猪场,自仔猪到怀孕母猪均有感染病例报道。国内首例病例在江苏南部被发现,1982年许耀成等在红皮病病猪血液中检测出猪附红细胞体,之后各养猪省份均有此病报道。猪体一旦感染此症,生产能力降低,乳、肉产量降低,影响养殖效益。最关键的是,降低自身免疫能力,为其他致病菌的侵入打开通道,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1 流行特点
此病仅感染猪,不同日龄、品系、性别的猪,均有强易感性。但是,仔猪、引进种苗、抗病能力低猪只,易感性最强。总之,此病感染率高,发病率较低。
2.2 发生特点
传染途径多样,间接传播,经污染针头、剪刀、阉割刀等,皆可被污染。直接传播,吃食被污染的猪血。同样,有垂直感染的可能,经精液或胎盘。此病四季皆发,发病有季节差异。其中,7~9月龄,发病率最高,多数呈地方性流行。感染致病病毒后,不一定发病。当受到强烈应激,猪体抗病体质降低,附红细胞体大量繁殖变形,失去功能性清除功能时,将出现一系列的贫血、黄疸、血液稀薄等症状,加重此病感染率。
2.3 临床症状
5日龄内病猪发病症状明显,一般7~10日龄多发,体温升高;眼结膜皮肤苍白或变黄(贫血或黄疸,具有示病诊断意义);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黏稠、腥臭;死亡率在10%~90%,小部分猪很快死亡,大部分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部分治愈的仔猪会变成僵猪。断奶仔猪一般转入保育猪舍后3~5d发病,40~60日龄为主要发病期。病猪精神沉郁,嗜睡,扎堆,体温升高至40.5℃~42.5℃;部分猪全身皮肤呈浅紫红色,尤其是腹部及腹下部,部分猪皮肤呈土黄色,病程再长一些体质差的猪皮肤苍白(具有示病诊断意义);大部分猪眼结膜发炎,严重的上下眼睑粘住使眼无法睁开;个别耳部发红,少数猪后肢内侧及腹部有出血斑(具有示病诊断意义);部分猪步态不稳;少数猪发病10d左右出现急性死亡,死亡时口腔出血,解剖胃出血。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患该病时精神差,喜卧,高热,大部分发病猪全身皮肤发红,个别猪中、后期皮肤黄染或苍白(具有示病诊断意义),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早产,尤其是临产母猪的流产率、早产率高,不流产的产出死胎,有的即使产活仔,仔猪也弱小且发病死亡率高。
病理变化呈现皮肤和内脏器官黄染是小部分,一般慢性,病程较长的病猪皮肤黄染,剖检可见肝、肾、脾淋巴结等脏器有不同程度的黄染。大部分肉眼可见病变,肝脏瘀血肿大,胆汁渣滓样浓稠,个别猪胆汁形成栓子;脾脏瘀血肿大,柔软,有滑腻感,呈黑红色。心肌变性松软苍白似橡胶袋状。胃底黏膜瘀血溃疡。肠道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结肠淋巴滤泡变性。淋巴结充血。打开腹腔可见大小不等的干酪样炎性渗出物,附着于腹腔脏器表面。肺水肿,有出血性肺炎变化。
4.1 血液检查
附红细胞体感染后7~8d,猪主要表现为高热和溶血性贫血,这时血液内有大量附红细胞体,血液检查很容易发现。取高热期的病猪血一滴涂片,生理盐水10倍稀释,混匀,加盖玻片,放在400~6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有游动的各种形态的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的虫体大部分围成一个圆,呈链状排列。红细胞呈星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4.2 血涂片染色
血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放在油镜暗视野下检查发现多数红细胞边缘整齐,变形,表面及血浆中有多种形态的染成粉红色或紫红色的折光度强的虫体。但要注意染料沉着而产生的假阳性。镜检应当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相联系才能对该病进行正确诊断。
4.3 血清学检查
诊断方法包括IHA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FT)或ELISA方法,但抗体的产生与病原数量的增多(而不是与感染发生的时间)有暂时的相关性。这意味着抗体的产生呈波浪形,即使数次急性发作后,抗体滴度也只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较高水平,之后便会下降到阈值以下,这表明假阴性是常见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只适用于群体检查。
(1)搞好圈舍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卫生,及时清扫圈舍,严格消毒管理。制定严格消毒制度,定期组织消毒,清灭各类吸血昆虫,消灭传染媒介,有效控制此病的发生。
(2)禁止混养其他动物,避免相互间传染。此病多种动物易感,人同样有易感性,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由此,猪场内禁止饲养其他动物,避免此病动物中交叉感染。
(3)加强猪只护理,避免间接传播。例行常规的手术,比如:断脐、剪牙、去势、大耳号、剪尾等等,要严格消毒流程,做好消毒管理,避免病菌污染器械,引起间接传播感染。
(4)定期监测精液,避免隐性感染。配种用精液品质,定期检测检查。避免种公猪中隐性感染病例,通过配种传染给母猪的可能。
(5)尝试用药物防治,提升猪群抗病体质。此病流行季节来临之前,针对不同猪种选择有效的药防措施。种公猪药防,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10~15ml/次,每月3次;血虫净,肌肉注射,1g/次,每月2次。两种药物,交替使用,避免耐药性产生。配合,用维生素B12,肌肉注射,10~15ml/次,2个月为1疗程。检查精液品质,合格者可用于配种。生产母猪药防,用长效土霉素,产前4周,肌肉注射。用量,每头每次10~15ml,每周注射1次,4周1疗程。配合,氨基苯砷酸,拌料90g/t,连续饲喂4周,治愈效果较好。仔猪药防,断奶仔猪,用水溶性四环素,连续饮水1d。或,混合拌料,用四环素,用150g/t。外加,氨基苯砷酸,45g/次,连续饲喂1周,治愈效果较好。
(6)接种防疫,提升抗体水平。用EH甲醛灭活苗,有效免疫期达半年之久。但是,接种了被感染的病猪,则会加重此病的感染情况。目前,此病国内很多省份均有报道和发生。而且,此病最明显的特点,发病率低,感染率高。由此,接种疫苗普遍适用于未发生过此病的猪场。
(7)防控各类应激,减少此病发病率。严格通风管理,确保猪舍洁净卫生干燥。防控各类应激,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防止仔猪断奶应激性腹泻、从外地购进的贩运仔猪应激综合征,饲料中加2%护仔康1号,自断奶第一餐至购进第一餐,连续饲喂2~3周。之后,用2%护仔康2号,拌料饲喂,至体重34~35kg,能有效减缓各类应激,降低此病的发病率。
(8)出现疑似病例,及早隔离诊治。视病情缓解,对症施治。
轻症病例,0.2%土霉素原粉、0.2%阿散酸、0.1%安乃近原粉,混合拌料饲喂,连续用1周,病情得到极大缓解。
重症病例,血虫净粉剂1g(1瓶),生理盐水10ml稀释。治疗用量,每2ml加10%葡萄糖500ml,配合安钠加,10ml/次,静脉注射,适合50kg体重猪。用法,每天1次。直至症状缓解。同时,饮水中,加维生素B和维生素C,各1g/次,静脉注射,康复效果理想。
体温过高者,用清热解毒药,30%安乃近,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用药2~3次。增强体质,改善贫血,促进康复。配合,复合VB、VB12等治疗,康复效果更好些。
[1]曾桂爱.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综合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6,(3):31-32.
[2]吴以金.一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J].福建畜牧兽医,2016,(2):75-76.
[3]韩建军.猪场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混感的防治[J].兽药市场指南,2011,(11):37.
[4]潘耀谦.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J].兽医导刊,2007,(5):36.
[5]牛钟相.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试验诊断情况[J].中国兽医杂志,2003,39(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