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玉,宣丽华,姜 硕
(1.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2.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杭州 310006; 3.浙江省中医院,杭州 310006)
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李红玉1,2,宣丽华3△,姜 硕3
(1.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2.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杭州 310006; 3.浙江省中医院,杭州 310006)
目的:总结近10年来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贴敷时机、药物选择、刺激量、疗效评判等方面对近10年来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文献进行综述报道。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在今后临床中改进。
穴位贴敷;变应性鼻炎;综述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发生在鼻黏膜部位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对外界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所致,临床症状包括流涕、喷嚏、鼻、眼、耳、喉咙瘙痒。过敏性鼻炎的全球发病率很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大概有10% ~25%的人饱受过敏性鼻炎困扰[1]。目前西医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主要有避免接触致敏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其中最为理想的是找到过敏原,避免接触,做到有效预防,或将该过敏原制成特异性的脱敏材料,实行脱敏疗法。但过敏原极为复杂,往往难于准确找出,不但花费巨大且费时较久,临床尚难普遍应用。因此,作为中医学的穴位贴敷疗法,它通过对机体、脏腑功能的整体调节,治疗过敏性鼻炎颇有疗效,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本文就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1 三伏天贴敷
据文献报道,多数医家选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葛仪方等[2]用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在三伏天时将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黄芩按2∶2∶1∶1∶1比例制成糊状贴于膏肓、大椎、风门、肺俞、百劳、脾俞、肾俞穴,一般敷贴2~6 h,10 d贴1次,3次为1个疗程。其中显效4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侯慎英[3]等于夏季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168例,在每年入伏后开始敷贴,7 d贴敷1次,连序贴3次,3年后统计疗效。其中显效72例占42.86%,有效81例占48.21%,无效15例占8.93%,总有效率占91.07%。林艳霞等[4]每逢庚日进行穴位贴敷,10 d贴1次,治疗3个月共9次,疗效显著。
1.2 三九天贴敷
陈俊琦等[5]在2008年三九天期间,对30例均经耳鼻喉科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用自制天灸方配合新鲜姜汁调敷药泥贴敷在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上,9 d贴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有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
1.3 伏九天贴敷
陈文等[6]将2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三伏天和三九天进行穴位贴敷治疗,结果2组疗效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曹爽等[7]观察伏九贴治疗变应性鼻炎80例临床疗效,并于每年冬季一九、二九、三九,夏季一伏、二伏、三伏的第1天贴敷,3年为1个疗程。其中1年总有效率54%,3年总有效率89%,6年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常规脱敏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1.4 平常时间贴敷
胡楠等[8]于2010年非三伏、三九天时(三伏天前期)使用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48例,10 d贴1次,5次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穴位贴敷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在治疗后和随访时分值均降低(P<0.01,P<0.05)。安瑷麒[9]于非三伏三九天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28例,总有效率92.86%。
1.5 三伏天与非三伏贴敷对比
另有少数文献对上述贴敷时间进行对比研究。杨莹珠[10]、陈静[11]对伏天灸与非三伏天灸进行对比,杨莹珠认为三伏天灸与平常灸的治疗均能获效,且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陈静则认为同一季节段三伏天与非三伏天穴位贴敷均能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但三伏贴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更优。
由于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多由肺气虚弱或脾虚肾亏使肺气受损,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津液停聚遂致鼻窍阻塞而成。故临床所报道文献大部分均以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等辛散温阳药物为基础方配制而成。叶辉信[12]在上述基础药物上根据证型辨证选药,肺气虚型加艾叶、麻黄、黄芪;肾气虚加附子、干姜、肉苁蓉、五味子、淫羊藿;脾气虚加黄芪、人参,总有效率89.6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宋萍[13]则异于大部分医家,采用代温灸膏(辣椒、生姜、肉桂)贴敷,总有效率94.28%,优于对照组。
在所报道文献中,提及刺激量的文献不多,但凡有报道的文献大多刺激量依患者耐受程度而定,一般以患者自觉穴位局部有轻微烧灼感为宜。每次贴敷时间不等,但一般都控制在2~6 h,成人最长不超过8 h,儿童最长不超过4 h。仅有少数文献报道以局部发红、细微水泡为佳[3,14]。
据文献报道,各地对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评判标准尚不统一,大致可分为5类。
4.1 参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
该标准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定,有学者参考了其对变应性鼻炎症状与症状改善的计分标准。敷贴前及每次随访后分别对其症状进行积分,症状改善的百分率按尼莫地平法公式:[敷贴前症状积分-敷贴后回访症状积分)/敷贴前症状积分]×100%。改善率≥65%为显效;改善率<65%,但>25% 为有效;改善率≤25%为无效。有3篇文献[4,13,15]参照此标准。
4.2 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
该标准由中华医学会中华耳鼻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有学者参考了其对变应性鼻炎症状与症状改善的计分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记分的总合,改善的百分率按下文公式评定疗效: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51% 为显效;50%~21%为有效;≤20%为无效。有7篇文献[3,5,10,16-19]参照此标准。
4.3 参照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
该量表评估的项目包括日常活动、睡眠、非鼻/眼症状、行为问题、鼻部症状、眼部症状以及情感反应7个方面28项条目,每项计0~6分,总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低。有3篇文献[8,10-11]参照此标准。
4.4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显效: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涕症状消失,嗅觉恢复,鼻黏膜红润正常,3个月以上无复发;好转:鼻塞减轻,打喷嚏、流清水涕明显减少,体征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仍时常发作。有4篇文献[20-23]参照此标准,且总有效率均在85%以上。
4.5 自拟标准
各地疗效判定标准尚未统一,部分文献采用自拟标准。如黄宗瀚[24]的标准:痊愈:疗程结束后鼻炎四大症状消失,平素正常活动;显效:疗程结束后鼻炎四大症状消失,正常活动后偶有部分症状出现但不明显;有效:疗程结束后仍有部分症状但明显减轻;无效: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无好转。朱赛男[25]自拟标准:治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包括鼻痒、流清涕、打喷嚏等自觉症状消失。检查双下鼻甲无水肿,颜色正常(淡红色),3个月以上无复发;好转:发作时症状减轻,包括鼻痒、流清涕量少,打喷嚏次数减少,且发作次数减少;未愈:自觉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了可喜疗效,证明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与其他疗法比较具有优越性,但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5.1 贴敷次数
贴敷次数随意性大,三伏天贴敷时有按每个伏天贴敷共3次,也有在三伏天期间贴敷4次、9次等不同。而其他时间贴敷则更不统一,有3次、5次,多的亦有9次。这些对治愈率及有效率的统计必然产生较大的差异,也使各贴敷时机的有效率缺乏可比性。
5.2 随访时间
随访时间有治疗结束后1月、3月、半年、1年、2年,时间长短各不相同,另有少数文献直接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因此对于本病的远期疗效及复发率不能精确统计。
5.3 机理探讨
在所报道文献中均未提及穴位贴敷治疗该病的机理。因此在今后临床中,应多注重实验研究,开展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的研究,深入了解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制。
5.4 组穴规律
对文献分析发现,不同医家对于穴位的选择及组穴方式各不相同,有三伏天每伏选1组穴[14,26-28],有2组或3组[19,30]或5组[20]穴交替使用,亦有文章报道按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穴位[31]。而大部分文献则每次贴敷选用穴位相同。对于贴敷穴位的数量亦多少不一,最少仅有肺腧、大椎2穴[9],最多的则有膏育、大椎、风门、肺俞、百劳、脾俞、膈俞、肾俞8穴[32]。对于这些组穴规律缺乏统一的标准,故何种配伍疗效更好不得而知。且每个穴位都具有各自的治疗作用,因此今后临床中选穴可根据患者的证型和体质进行统一组穴,也可在这方面多开展对比性研究,挑选出疗效最佳的配伍组穴。
[1]Benson L M,Mason C J,Friedman O,et al.Extensive fractio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s within nasal lavage fluids from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t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patients[J].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2009,32(1):44-56.
[2]葛仪方,谯凤英.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J].中医杂志,2008,49(2):152.
[3]侯慎英,刘兆琳.穴位贴敷法治疗变应性鼻炎168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5,21(4):23.
[4]林艳霞,张秋芳,范丽英,等.庚日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3,33(2):186-187.
[5]陈俊琦,李明亮,王升旭,等.三九天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即刻疗效及随访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0): 33-36.
[6]陈文,梁云花,唐海玉,等.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100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5-76.
[7]曹爽,孙超越,张楠.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8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20(4):24-25.
[8]胡楠,邓桂珠,冼培凤,等.穴位贴敷对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2):100-102.
[9]安瑷麒.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28例[J].包头医学,2004,28(2):6.
[10]杨莹珠,胡楠,谷艺修,等.三伏灸与平常灸对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 (10):999-1000.
[11]陈静,邓桂珠,陈芳,等.三伏天与非三伏天穴位贴敷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针灸,2012,32(1):31-34.
[12]叶辉信,陈潇,张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106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4):58.
[13]宋萍.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74-75.
[14]刘新英.天灸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及相应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23):152.
[15]黄香红,李金香,章薇,等.“伏九”穴位敷贴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41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3):2-3.
[16]王宁宁,陈静,陈俊琦,等.三伏灸与普通穴位贴敷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表现改善情况的比较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0):1-4.
[17]文志,徐绍勤,彭斌.穴位贴敷防治变应性鼻炎118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2):32-33.
[18]陈莹,陈静,王升旭.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4):411-413.
[19]米建平,余焯燊.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2):773-775.
[20]元锋国,刘芳,郭志芳,等.天灸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3,28(5):982-988.
[21]马向明,任莉赟,洪荣.咳喘膏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6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1):807.
[22]黄小玲.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44 (3):102-103.
[23]郎笑梅.夏季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1):31-32.
[24]黄宗瀚,索承美,廖咏缇.三九贴双向调节及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2):119-121.
[25]朱赛男.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32):2942.
[26]梁远兰,卢丽琼,谢凤云.过敏性鼻炎患者“三伏”穴位敷贴8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7): 1162-1163.
[27]朱兰英,钟慧红,朱艺成.三伏天应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 30-31.
[28]聂坤,李云晓.夏季伏天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4):46-47.
[29]卢政男,毕国伟,刘祈辰,等.夏季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55例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3): 22-24.
[30]胡雨华,何晓华,韩梅.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1):1127-1128.
[31]吕振军,王君,张月珍,等.鼻炎膏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1,20(4):224-225.
[32]胡玉灵,孙刚.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11(3):82.
R765.21
A
1006-3250(2016) 02-0231-03
2015-06-12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青年基金(2014ZQ011)
李红玉(1989-),女,医学硕士,从事针灸推拿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宣丽华(1960-),女,主任医师,从事针灸的临床与研究,Tel:13588420630,E-mail:xlh108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