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植保“最后一公里”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01-31 08:58高吉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测报最后一公里病虫

高吉良

(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浙江 杭州 310020)

浙江省植保“最后一公里”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高吉良

(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浙江 杭州 310020)

分析浙江省植保“最后一公里”的植保部门、农药经销商、植保服务组织和农民等4个要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植物保护;体系建设;技术推广;服务模式

植物保护的主要工作是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监测与防治。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主要取决于4个主体,即植保部门、农药经销商、植保服务组织和农民,其中农民是最终落地的主体,植保部门、农药经销商和植保服务组织都是为农民服务的。所谓植保的“最后一公里”,就是植保部门、农药经销商和植保服务组织的技术、产品和服务,通过技术推广和经营服务到达农民手中的过程。为了探究这一过程中各主体存在的问题,笔者将对这4个主体现状展开初步分析,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1 现状

1.1 植保部门

近年来,因气候变化、种植制度改变、对外交流频繁等因素,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态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病虫发生并重,重大病虫发生与演变更替加快,监测与防控任务日趋繁重,全省植保技术人员的结构与数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植保工作的需要。

2015年浙江省统计数据表明,全省共有各级植保技术人员1 607人,其中省市两级92人,占5.7%,县(区)级684人,占42.6%,乡(镇)级831人,占51.7%。从数据上看,县一级植保技术力量较为充足,但由于在编不在岗现象较多,实际人数要打很大折扣,并且年龄老化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乡(镇)级植保技术人员比例明显偏少,且多为农技员兼职,其中有较大部分主要忙于畜牧兽医等非种植业推广或非农工作,在编不在岗现象严重,从事农技推广时间较少;而处于基层最前沿的村级植保技术人员已经基本消失。另外,各县(市、区)的情况极不平衡,例如植保技术力量较强的温岭市,全市有12名县级和22名乡(镇)级植保技术人员,能够基本满足全市植保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而技术力量最弱的新昌、泰顺、瓯海、青田等县(区),全县(区)仅1名县级植保技术人员,且没有乡镇技术人员,工作开展情况可想而知。

县乡两级植保技术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梯队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病虫监测和防控任务。部分地区县级以下植保机构人员断层、脱节,阻碍了植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病虫发生信息传递不及时、防控技术推广难,直接影响病虫预报的准确性和防控决策的科学性。如2010年临安市和2014年南湖区发生的稻瘟病灾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基层缺少对病虫的监测,未能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造成的。类似稻瘟病这样的流行性暴发性病害,一旦预警信息滞后,大面积发生后损失难以挽回。由此可见基层植保工作的重要性。

1.2 农药经销商

农药经销商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农药生产企业的技术推广和销售部门,二是主营农资批发的农资公司,三是农药零售店。农药流通的一般流程是生产企业销售给农资公司,农资公司批发给农药零售店,零售店把农药卖给农民。浙江市场上国内外农药生产企业众多,外资企业销量占比较高,大型外资企业在浙江销售推广团队都有数十人,全省各类农药企业销售推广人员与县级植保技术人员数量相当。浙江省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共有农药经营门店10 019家,存在经营门槛过低的问题,导致浙江省农药经营门店多而小、散而乱。全省经营门店数在200家以上的县(市、区)就有8个,最多的萧山区就达333家,门店就在100家以上的县(市、区)有34个。不少农药经营店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低,技术力量薄弱,以黄岩区为例,经营人员60岁以上占4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0%。

与植保部门不同,农药经销商往往以利益为向导,推广手段和目的与植保部门不完全相同,且他们与农民走得更近,与农民的接触面更广,容易诱导农民多次用药、加大用药量,不利于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技术的推广。以氯虫苯甲酰胺(康宽)为例,防治水稻二化螟推荐用量为75~150 m L· hm-2,每季水稻最多使用2次,因其对水稻螟虫的优异防效和长持效期,上市后在浙江省水稻螟虫防治上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该产品价格高、利润率高,经销商乐于推荐,农民也乐于使用,在长期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缺乏轮换用药的情况下,水稻二化螟对其抗药性迅速上升,部分地区用量上升到300~450 m L·hm-2,形成恶性循环,缩短了氯虫苯甲酰胺这个高效环保药剂的产品寿命。

1.3 农民

按种植面积来讲,农民可以简单分为大户和散户,总体上大户对植保技术的掌握与应用相对好于散户,但大户为保证农作物的商品性和产量而多用农药的现象也很突出,散户自留地反而用药少(但也不代表技术水平高)。从农民的病虫防治方式来讲,分为统防统治与农户自防。统防统治基本按照当地植保站病虫情报用药,因此农药减量明显,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农药使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户自防,则用药随意性较大,很多农民技术差或科学用药意识淡薄,随意增加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残留风险突出。如青田县某水稻种植大户,2015年在单季水稻上使用了7次农药,用药量达到144 kg·hm-2,折纯为25.5 kg·hm-2,为全省平均用量的20倍之多,竟连续5次使用杀虫双+乙酰甲胺磷+蚍蚜酮+敌敌畏的配方。同县的另一位水稻种植大户,2015年单季水稻用药仅3次,所用药剂为氯虫苯甲酰胺、蚍蚜酮、肟菌·戊唑醇等高效环保药剂,用药量仅为2.55 kg·hm-2,折纯量仅1 035 g·hm-2。同一地区的水稻种植大户,用药量竟然相差56倍多,由此可见农民用药水平差异之大。

1.4 植保服务组织

植保服务组织依托于农资公司和农民,大体上分为2类:由农资公司出资成立的合作社和由种植大户牵头成立的合作社。浙江省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始于2006年,在海盐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植保专业合作社,发展至今,全省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从当时的2万hm2发展到2015年的31.1万hm2。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专业化植保服务组织1 477家,日作业能力6.67万hm2,从业人员近3万人,各类植保机械保有量3万台左右,其中担架式机动液泵喷雾机、单体式机动液泵喷雾机等单机日作业在6.67万hm2左右的药械占1/3,喷杆式喷雾机和大型风送弥雾机等大型机械仅200多台,小型机械占比近2/3。实践表明,水稻统防统治与比农民自防区减少农药使用量30%以上,节本增效3 000元·hm-2左右,对环境的生态效益和对农民的经济效益提升效果十分明显。

然而造福农民的统防统治模式发展至今,也呈现出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服务组织运行成本高,盈利能力差,近年来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依靠政府补贴难以持续发展壮大,2015年农业补贴整合后更是如此,后续运行困难。二是服务队伍不稳定,素质偏低,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缺乏青壮年劳动力。病虫防治劳动强度大,季节性强,收入不高导致队伍不稳定。三是作业效率不高,缺少适应水田的先进、大型、高效施药机械,制约了服务能力的提升。同时,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植保机械运输、作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业效率。

2 展望与建议

2.1 加强体系建设

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的要求,着力加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植保体系建设,形成三级联动机制,由县级植保机构实行植保工作属地管理,乡(镇)级设立专职植保员1名,重点村有专(兼)职植保技术人员1名,各级植保工作人员到位、技术到位。切实贯彻落实《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在植保工作经费、人员经费上给予保障,以保证各级植保机构发挥公共植保的作用。乡级植保体系应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相融合,明确专职植保人员,解决财政编制问题和必要的公共经费。

2.2 创新病虫测报模式

按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标准,增加疫情监测与控制等内容,实行综合建站,县级植保机构首先实现全面建设,逐步进行乡、村级植保服务站点的建设。乡、村级测报体系的建立,可在部分县开展试点,聘请兼职植保员,在病虫发生的重要时期开展测报工作,给予一定的设备和经费补贴。与此同时,要加快测报领域的机器换人,改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的装备条件,逐步开展水稻害虫智能虫情测报灯、性诱智能虫情测报系统、移动端田间数据采集系统试验,减少测报人员工作量,实现田间病虫监测的智能化。

2.3 创新技术推广模式

加强农企合作,充分利用农药企业和农资公司的资金和技术力量,结合高效环保新农药械的试验示范,以专业化防治组织和农药零售店为重点对象,广泛开展农民培训,增加农民接受植保技术培训的机会。以浙江植保在线APP为新起点,构建整合病虫情报信息发布、病虫害专家诊断、绿色防控技术与高效环保农药推荐于一体的移动终端,使得植保专家能够为农民提供点对点的技术服务。

2.4 创新植保服务模式

随着农业人口的老龄化和农业人力成本的增加,植保服务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商业化市场。业内估计,未来若植保无人机渗透率达到30%(目前日本为50%,美国为65%),则其服务市场的规模可达千亿级别。今后植保服务组织将通过兼并重组或成立联合社,做大做强,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一方面从单一的植保服务组织向统一育秧、统一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割等综合服务方向发展,拓展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另一方面农药械生产企业和农资公司通过自主生产或购买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培养年轻化专业人才,成立专业的植保服务公司,提供更专业更大面积的统防统治服务,打破地域界限,为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专业服务甚至实现跨省作业。

[1] 王华弟,许渭根,严铁,等.浙江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C]∥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现代植保建设创新与实践,2012:12-20

[2] 许燎原.宁波市植保检疫体系调研报告[C]∥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现代植保建设创新与实践,2012:68-71.

[3] 肖红波,李令蕊,王彬彬,等.针对河北省植保体系发展现状的几点建议[J].河北农业科学,2014(1):19-21.

(责任编辑:张才德)

S435

:A

:0528-9017(2016)12-1968-02

文献著录格式:高吉良.浙江省植保“最后一公里”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2):1968-1969,197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1207

2016-07-21

高吉良(1983—),男,浙江杭州人,从事农药械推广工作,E-mail:61810167@qq.com。

猜你喜欢
测报最后一公里病虫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