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荣 马蕊丽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宁夏 石嘴山 753200)
ICU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方式对疾病的影响
郭丽荣 马蕊丽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宁夏 石嘴山 753200)
目的 研究探讨ICU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102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数量均为51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ICU常规化观察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常规化观察基础上展开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结果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心前区疼痛、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分别为12例、2例和5例,对照组患者心前区疼痛、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分别为19例、9例和10例,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心率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ICU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在其治疗的时候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心肌梗死;急性期;观察与护理
临床中实践表明,引发患者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就是冠状动脉狭窄与硬化。患者如果动脉状况出现异常情况,将直接导致心肌组织长时间处于缺血的状态,这样就会引发缺血性坏死等疾病[1]。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发病急和发病速度快等特点。如果患者心肌梗死的范围比较大,将会直接造成心源性休克与心律失常等相关疾病,这将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ICU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治疗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102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0例,女32例,患者年龄为35~80岁,平均年龄为(61.3±9.9)岁。按照统计学原理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病情、年龄等基础性资料并无明显差异,可以作为对比试验进行比较。
1.2 方法:护理人员在面对责任医师的时候,通常都是常规性的临床观察与常规化的护理,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遵医嘱用药抢救。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实施步骤主要如下:①临床观察: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疾病的疼痛程度、皮肤颜色、血压、尿量以及发热等情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疼痛程度都较为严重,全身大汗,烦躁不安,难以忍受,针对这类患者,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用药,给予患者硝酸甘油、地西泮、吗啡等药物来缓解疼痛。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预防这类药物对血压与呼吸产生负影响。患者在急性期的时候心排血量会降低,周围血管扩展,容易引起休克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患者皮肤颜色、尿量以及血压等变化,尽可能减少心源性休克的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患者体温。由于坏死物质的吸收,会有体温升高的现象,通常情况下需每小时测量一次,不超过38.5 ℃不需特殊处理。适量增加饮水量,同时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②心电监护与给氧干预:针对ICU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心电监护仪的连接尤为重要。除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应注意患者ST波、P波等的变化及各种心电图异常原因的报警,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心律失常与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收治患者后,根据患者缺氧状况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心梗急性期患者应采用中到高流量吸氧,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患者口唇、甲床、皮肤色泽,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烦躁不安、谵妄等意识状态的改变,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值班医师,遵医嘱改变患者的给氧方式,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③用药的护理与观察:该类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药物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以此来增加患者血流量。通过扩张外周血管,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心脏负担,降低心肌氧的消耗量。患者使用该类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在避光的环境下进行静脉滴注或静脉泵入,并且不可随意改变速度,避免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此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状况,避免由于电解质紊乱引起患者心律失常的情况出现。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心前区疼痛、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分别为12例、2例和5例,对照组患者心前区疼痛、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分别为19例、9例和10例,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心率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在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引发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的概率逐渐增加,而这些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一定影响[2]。在本次研究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实行ICU常规化观察与护理措施,及时发现问题,告知医师并及时解决问题,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常规化观察基础上展开综合护理干预,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其他临床症状,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患者临床风险具有促进性的意义,而这种结果经过对比就会发现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患者病情,避免严重并发症具有促进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ICU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在其治疗的时候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申毅娜,王燕平,吴红,等.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在ICU的观察与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13(2):33-34.
[2] 王鑫洋,王宪丽,韩培,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1(23):89-980.
R473.5
B
1671-8194(2016)30-02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