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敏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5)
深部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朱小敏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5)
目的 分析深部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分析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204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所有患者的各种标本分离而得到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布进行调查并检测其耐药性。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出1438株假丝酵母菌属,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共948株,占65.92%,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其中766株,占80.80%。通过体外检测可以得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于氟康唑、制霉菌素、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等保持着较好的敏感性,其耐药率均较低,而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与患者所使用的抗菌药物、激素、体质、侵入性操作、年龄、基础基本等都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 院内的白色为酵母菌感染出现了上升,其耐药性也有所增加,因此提示临床需要对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进行合理的使用,要尽量减少不必要诊疗操作,为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基础基本对于防止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深部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
近些年来抗生素在临床上被大肆的使用,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同时配合着一些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抑制患者感染发生的情况,但是也使得患者的机体耐药增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容易导致免疫低下患者发生感染,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和干预。而本研究主要基于此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进行研究,以便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抽取20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4例,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资料,最大年龄为83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47.6±14.2)岁。对所有患者抽取送检标本,选择痰、血、尿、引流液、胸腹水、胆汁、导管、粪便等标本进行送检。共分离真菌菌株1438株,对所有的菌株按照正常的方法进行分离和培养、鉴定,并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药敏实验,质控菌株为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90028。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行统计学分析,P>0.05,无差异,具有研究可行性。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所有患者的调查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患者的存在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深感部位的感染情况,对照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敏感部位、危险因素和其耐药性。
2.1 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本研究共分离出1438株假丝酵母菌属,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共948株,占65.92%,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其中766株,占80.80%。通过体外检测可以得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于氟康唑、制霉菌素、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等保持着较好的敏感性,其耐药率分别是2.43%、2.64%、3.16%、3.38%、4.75%。
2.2 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相关性:本研究204例患者内,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患者在60岁以上的134例,占65.67%。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患者的基础病症主要为肺病,共61例,占45.52%。此外恶性肿瘤疾病和手术后及转移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基础疾病的占有率相对较高。进一步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表明,204例患者中159例患者均服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占77.94%,同时存在57例患者服用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占27.94%,还有122例患者存在侵入性治疗,占59.80%,主要为各种外科手术治疗,气管切开治疗、深静脉穿刺治疗和留置管等。
最近这些年来,临床上的真菌感染率在不断增高,而且真菌感染逐渐向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导致致死性终末感染的发病率增高。临床上有资料显示,假丝酵母菌的深部感染发病率相对较高[1],因为近年来对于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不断增加,而且临床上存在着滥用抗生素的情况,这也使得免疫制剂、激素和抗肿瘤药物等使用率在不断的提升[2-4]。
同时,因为侵入性诊断技术的推广,也造成了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患者的数量不断的增加[5]。真菌感染迅速增加,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引起了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深部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相关情况,主要研究其分布特点和耐药性等。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本研究共分离出1438株假丝酵母菌属,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共948株,占65.92%,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其中766株,占80.80%,概率相对较高,查询往年的临床白色假丝酵母菌的临床感染率,相比之下,近年的更高一些,充分证明了近年来临床上感染假丝酵母的感染率在不断的提升。本研究204例患者内,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患者在60岁以上的134例,占65.67%。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患者的基础病症主要为肺病,共61例,占45.52%。
此外恶性肿瘤疾病和手术后及转移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基础疾病的占有率相对较高。可以得出,当前白色假丝酵母菌已经成为了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因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咽部常见的真菌,所以临床上痰液培养标本中常见白色假丝酵母菌。因此需要经患者的痰液反复检查获取标本,同时采用吸痰器于患者的气管中吸收到白色假丝酵母菌,再与相关的临床资料结合,综合所得的结论才会更具有诊断价值。而通过体外检测可以得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于氟康唑、制霉菌素、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等保持着较好的敏感性,其耐药率均较低,分别为2.43%、2.64%、3.16%、3.38%、4.75%。从这一点来看,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和临床上的相关报道具有一致性。据此进行分析,因为制霉菌素不能被吸收,而两性霉素B具有严重的肾毒性,能够在其作用于患者的时候产生一定的临床限制,三唑类,这里主要是氟康唑,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与安全性,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的各个角度,但是因为其治疗疗程较长、使用剂量较大、反复使用率较高等都导致了一定的耐药菌株产生,因此几年来临床用药的失败率也在不断的上升。
本研究显示,204例患者中159例患者均服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占77.94%,同时存在57例患者服用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占27.94%,还有122例患者存在侵入性治疗,占59.80%,主要为各种外科手术治疗,气管切开治疗、深静脉穿刺治疗和留置管等。表明而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与患者所使用的抗菌药物、激素、体质、侵入性操作、年龄、基础基本等都存在一定的关系。
因此,综合本研究的分析,能够得出,院内的白色为酵母菌感染出现了上升,其耐药性也有所增加,因此提示临床需要对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进行合理的使用,要尽量减少不必要诊疗操作,为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基础基本对于防止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1] 和丽佳,吕罕鲜,雷雅燕.白色假丝酵母菌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21(1):524-525.
[2] 黄金平.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标本来源与临床科室分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7(10):425-426.
[3] 顾玉英,汪怡,王宏源.45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布与药敏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3,27(1):1752-1753.
[4] 高媛,刘萍,陈旭,等.白色假丝酵母菌与细菌混合生物膜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9):637-639.
[5] 徐赤宇,刘翠杰,吴建华,等.适用于提取新生隐球酵母菌及白色假丝酵母菌总核糖核酸快速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7(24):193-194.
R969.3
B
1671-8194(2016)30-0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