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绍志
蔡麓仙:省港大罢工中壮烈牺牲的纠察队长
◎ 罗绍志
1889年4月9日,蔡麓仙生于湘乡县永丰镇(今属双峰县),在兄弟姐妹6人中,他排行第三,系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蔡和森胞兄。年轻的时候,他因家境贫寒,刚成年就进蔡广益杂货店当店员。后来,他与永丰镇附近井湾里一袁姓姑娘结了婚,生了一个女儿。
到长沙后,为解决家庭的生活困难,让弟弟蔡和森专心从事革命活动,他一面帮助家里种菜,一面做些小生意。1919年冬,蔡和森、蔡畅偕同母亲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他非常向往,但这时家里还有父亲、大姐及自己的妻女,他只得留下。
1923年冬,蔡麓仙经弟弟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改名为蔡林蒸,在上海专做工人运动。
1924年春,蔡麓仙考入黄埔军校,把在那里学习,看成是锻炼自己的最好机会,尽管他的文化不高,军校功课又比较繁杂,但他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各门功课都获得了优秀成绩,实弹射击成绩为全校之冠。1925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母亲葛健豪60寿诞之时,他寄去了一张穿着军装的照片,并在给母亲祝寿的家信中表明志向:一定要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而奋斗终身!
1925年6月,为声援上海的五卅运动,广州、香港的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蔡麓仙发现有人向英帝国主义私贩粮食,偷递情报,还有土匪骚扰百姓,严重妨碍着省港罢工的进行。于是,他积极参加省港罢工委员会纠察队委员会,担任纠察队第十支队队长,严格执行封锁任务。蔡麓仙奉命率队驻守宝安县大鹏城所属沙鱼涌,截留私运出口粮食,缉查走私物资,与英帝国主义开展面对面的斗争,以保证罢工运动的顺利进行,此举引起了英帝国主义者的仇视。
11月4日凌晨4时,英帝国主义者投入1000多兵力占领沙鱼涌三面高地,向人数仅100多的纠察队和铁甲车队发动袭击,包围了纠察队驻地。这时,蔡麓仙正患病睡在床上,听到枪声大作,立即拿起身旁武器,与铁甲车队队长周士第、党代表廖乾五一起指挥战斗,坚守防地。同时组织部分队员用手榴弹冲锋,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至6时30分,游弋在海上的两艘英国军舰忽然鸣笛两声,敌人又蜂拥而上。蔡麓仙率战士们拼死抵抗,击退了左右两面敌人的进攻,击毙敌排长和连长各一名,夺得了战斗的初步胜利。
但正当蔡麓仙等率领部队准备追击时,三方面敌人又各增加100余人,兵舰上的200余名敌兵也登陆作战。同时港英当局还增派大兵舰一艘和飞机一架助战,顿时,整个沙鱼涌弹如雨下,敌军从四面八方向纠察队驻地扑来。开始,蔡麓仙率领纠察队员死守阵地,寸步不退,彼此肉搏多次,但终因众寡悬殊,最后被迫向坪山方面冲出。在万分危急的险境中,蔡麓仙身先士卒,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不幸身负重伤,昏倒在地。附近一位海关厨工发觉后,立即把他背进厨房,用稻草遮盖隐蔽起来。但由于沿途流血过多,敌人追兵沿着血迹找到了他,补开了两枪。年仅36岁的蔡麓仙,就这样壮烈牺牲了。据目睹者叶尚真回忆:敌人还残酷地将蔡麓仙的遗体砍成4块,扔到了海里。
为纪念英勇牺牲的蔡麓仙,1925年11月14日,省港罢工委员会出版的《工人之路》刊发了题为《悼我们的战士》的专门文章,其中写道:“纠察第十队队长蔡林蒸同志,驻守深圳沙鱼涌,截留私运出口,保障罢工,夙夜奉公,勤劳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