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赤萍编撰《擒魔记——湘西剿匪回忆录》的前前后后

2016-04-29 05:22
湘潮(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湘西

◎ 钱 江



周赤萍编撰《擒魔记——湘西剿匪回忆录》的前前后后

◎ 钱江

新中国成立之时,担任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政委兼湘西区党委书记的周赤萍所著的《擒魔记——湘西剿匪回忆录》一书,1962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第一部记录剿灭湘西匪患的回忆录著作。

周赤萍

史称湘西匪患起自明朝初年,延绵600年,止于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第四十七军的进剿。周赤萍身为四十七军政委兼湘西区党委书记,是主持剿匪事务的最高指挥员之一(另一位是军长曹里怀),写作时间距事情发生为时较近,刚满10年。《擒魔记》由此成为记录和研究湘西剿匪的必读历史著作。这部书是怎么撰写出来的呢?

第四十七军湘西剿匪

周赤萍是江西宜春人,1914年出生,1931年参加红军,经历过长征,逐步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解放战争大决战的辽沈战役中,十纵队司令员梁兴初和政委周赤萍指挥黑山阻击战,挡住10余万人的国民党廖耀湘集团,使东北野战军实现了战役包围,将敌全歼。解放东北后,周赤萍任第四十七军政委,于1949年9月进驻湖南常德。

10月25日,四野首长林彪、罗荣桓电令四十七军:“进驻湘西,经营好湘西,首先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内彻底肃清匪患,为人民除害。”“决定你军兼湘西军区,军的下属部队兼分区,并根据中央和中南局的指示,成立湘西区党委。”10月27日起,第四十七军兼湘西军区,军长曹里怀兼任司令员。同时,成立湘西区党委,政委周赤萍兼任湘西区党委书记。二人共同担负领导湘西剿匪和新政府建设的任务。

湘西剿匪主要战事历时一年多。第四十七军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围歼战法,反复清剿,至1950年12月,共歼灭土匪9.2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7.98万余支,为湘西350万人民消除了数百年匪患,人民安居乐业,新生政权亦得到巩固。由于及时剿灭土匪,拥有5.6万兵力的第四十七军腾出手来,于1951年奔赴朝鲜作战。

周赤萍于1951年初春调任东北军区空军政委兼志愿军空军政委,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的中国空军激战长天的两年多时光。正是朝鲜的空中征战,使周赤萍产生了提高文化水平的强烈愿望。

努力学习打好文化基础

周赤萍出生在江西宜春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上过3年私塾。参加革命以后他刻苦读书,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长期政治工作的经历亦使他长于言表。担任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空军政委,让他直接体验了现代化战争方式的变化,他觉得自己的文化知识太不足了。1953年朝鲜停战后,39岁的周赤萍担任了沈阳军区空军政委,他下决心补习数理化知识。

沈空司令部为周赤萍调来两位有文化的干部臧文士和蒋公亮,教授他数理化课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周赤萍用4年时间完成了高中数理化课程的学习。1957年10月,已转任沈阳空军司令员的周赤萍又提出,要学习语文,请沈空政治部调配一个语文教员。

沈空政治部主任黄玉昆推荐23岁的政治部干事李文辉当周赤萍的语文教员。沈空政治部宣传部长郭锋向李文辉布置任务,说:“周司令已经学完高中数理化课程,又提出学习语文,黄主任决定要你去。周司令很好学,有基础,你要教好,完成任务。”

李文辉即赶往辽宁兴城疗养院,向刚到那里休假的周赤萍报到。

李文辉是湖北黄冈人,求学于著名的黄冈中学。父亲原本做小生意谋生,抗战胜利后城乡物资交流活跃,生意大有起色,有条件聘请名师提高孩子学业,即请来前清秀才何佑铸做不定期的家庭教师。这位何老先生是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派往日本的首批留学生之一,文史修养很深,赴日本留学时又接触到现代文化知识,因此很有见识。寒暑假期间,他来李家授课,使得李文辉的古典文学底子也比较扎实。

1949年12月,未满16周岁的李文辉离开黄冈中学,到武汉考入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方及半年,东北军区为了加强部队文化建设,从湖北革大选调3000人到东北部队,李文辉是其中之一。

这批学员到沈阳后,有大专学历者分配去了齐齐哈尔“二七”步校,李文辉等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分到了辽东军区。很快,朝鲜战争爆发了。

1950年秋天,辽东军区机关成建制地组建成沈阳空军领导机关,李文辉被分配到沈空政治部宣传部。当时,从北京分来一批干部参加抗美援朝,有10多人进入沈空政治部机关。其中有一位青年女教师芦荻很有才学,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扎实的功底,李文辉时常向她请教,水平也获得了提高。芦荻在朝鲜停战后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师,后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毛泽东晚年时,芦荻曾为他诵读古文作品。

在兴城,李文辉站到周赤萍司令员面前时有点紧张,但司令员的平和态度使他放下心来。周赤萍对他说:“我已经学完了高中数理化课程,现在的重点是学习古典文学课程。我小时候读书少,古文不太好,需要教师指点。过去,我只读过一些古典小说名著,尤其是喜欢《三国演义》。”

说到这里,周赤萍大段背诵起《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篇章,一气呵成且颇有声势,听得李文辉暗暗称奇,感到自己对《三国演义》还不如司令员熟悉。

李文辉很快发现,周司令对一些古典名篇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也是熟悉的,古典文学已有相当基础。

李文辉报到时带来了一些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课本,到任后,他发现不那么适用。好在当年的家庭教师何佑铸老先生讲授了许多《古文观止》中的名篇,与周赤萍的要求大致吻合。

这时,周赤萍接到通知,将在1958年春节后到北京红山口军事学院指挥系学习。他抓紧入学前离职休息的几个月时间,更加自觉地学习文化,对文史的爱好越加明显。在兴城的日子里,电影故事片《黑山阻击战》在当年的辽沈战场实地拍摄,编剧之一毛烽正是当年十纵的干部,周赤萍则是当年指挥黑山阻击战的纵队政委。借此机缘,周赤萍亲自到拍摄现场观看,导演和演员都非常尊重周赤萍的意见。特别是在影片中饰演纵队政委的演员,看到原型“真身”来现场,知道加深体验的绝好机会来了,陪同周赤萍进进出出,两人进行了多次交谈。

来到当年浴血奋战的战场,让周赤萍想起了征战东北的许多往事,突然激发了他动笔写作的情怀。当晚,他就在摄制组的简易住房里铺开纸笔,写下了山东抗日回忆录《被围十八天》的片段。

怀念战争岁月 激发写作热情

1957年底,周赤萍带着李文辉住进北京西单堂子胡同的华北军区招待所,后转入东单的空军招待所,一边学习,一边等待入学。李文辉继续为他讲授古文和古典诗词。这时,李文辉知道芦荻转业回京,在人民大学新闻系当教师,曾找过她几回,商量怎么对周赤萍进行古典文学辅导,并向她借阅一些古典文学读本。此时,周赤萍已可以背诵几十篇《古文观止》中的古文,对古典诗词也下了很大功夫,并认真钻研,甚至已开始练习写古体诗。

1958年春节过后,周赤萍到军事学院报到。这时他听接待人员说,因为新学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教授预定学习课程有困难,校方计划先用半年时间补习中学数理化,再开始正式上课。

周赤萍即向校方反映说,我已经学完了高中数理化,不用重复了,不如由我安排自学。院领导很快了解到,周赤萍确已具有高中毕业的数理化水平,同意他不跟班上课。周赤萍回到空军招待所,由李文辉继续帮助学习古典文学。

学习了几个月后,1958年5月至7月间,周赤萍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会议期间,有些人在会场贴出一些“大字报”表达意见。周赤萍有所思考,口授一文,由来到北京的蒋公亮和李文辉记录、整理。周赤萍定稿后,李文辉拟写了标题,叫做《为虎添翼》,再由书法较好的蒋公亮抄成一张大字报贴了出来。

大字报主要意思是,要在现代化条件下建设高技术兵种。这是周赤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后的切身体会。他说:“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强大的陆军,陆军有丰富的战役和战斗经验,而且经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检验,证明我们的陆军是强大的。然而,朝鲜战场经验也说明,今后的军队建设应该把目光看得远一些,要大力发展军事科学,建设高技术兵种,更进一步地发展空军和海军,同时要大力发展核武器。”

没有想到,周赤萍的大字报受到众多老战友的批评。有人说话很尖刻,说:“就算是你当了空军,对陆军就这样忘本?”这些批评使周赤萍难以招架,生了一肚子气,索性提出,他不在军队干了,要转业到地方搞建设。

地方工作也需要像周赤萍这样有文化的高级领导人,他的要求得到批准,即于1958年10月调任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工业。李文辉也一同转业,到云南工作。

来到云南,周赤萍感到很舒心,工作十分投入。他的写作热情也被彩云之南的绮丽风光激发了。他对战争岁月分外怀念,经过一番思索,决定撰写长篇战争回忆录,描写第四十七军的湘西剿匪之战。

这是一部规模宏大的著述,周赤萍决定组织一个精干的写作班子起草书稿,最后由自己改定。

周赤萍最初的想法,还是由李文辉执笔起草初稿。但这时李文辉已经到云南省委主办的政治理论刊物《创造》杂志当编辑,而且当时下乡当工作队员去了。周赤萍向云南省文联提出,请他们物色两人来帮助写作。

省文联领导非常重视,很快派出省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边疆文艺》的两个编辑洛汀和彭允怀前来协助。

《擒魔记》的编撰和出版

要完成湘西剿匪回忆录,周赤萍心里有底。他是一个做事细致,留心保存档案资料的人,又长年坚持写日记。他本人是湘西剿匪的最高指挥员之一,各种汇报、文件、资料都要向他汇总,对湘西剿匪的决策、实施过程都了然于胸。他向两位协作者讲述了自己的总体构思,提供了大量档案性文件,还提供了自己的日记。

写作于1960年夏天开始。

周赤萍编纂的《擒魔记——湘西剿匪回忆录》

周赤萍对这部作品的行文有整体构想,而且明确要以章回体方式叙述。这可能与他非常爱读《三国演艺》《水浒传》有关系。两位协助者中的洛汀更熟悉这种写法,因此不久后彭允怀离去,留下洛汀一人协助周赤萍起草书稿。

洛汀,原名陆伯勋,浙江湖州人。洛汀是一个老革命,早在1938年就参加了浙西抗日游击队,编辑宣传抗战的刊物。日军进入浙江后,他辗转进入江西赣州等地,从事抗日文艺活动和新闻采访,由此认识了当时曾经担任赣南行政公署专员的蒋经国的秘书,彼此有交往。如此一来,便有一封检举洛汀与蒋经国有关系的信件放进了洛汀的档案。尽管抗战以来他始终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工作,1949年参军成为新华社记者进入云南,却始终没能入党,反而在解放后的政治运动中不断接受审查,1955年从军队转业。对洛汀的情况,周赤萍肯定清楚,但他充分信任洛汀,否则不可能将协助著书的工作始终交给他。洛汀也对获得的这份信任十分感激。洛汀起草书稿主要在家中完成,周赤萍根据在构思时拟定的提纲,定期向他口述内容等。洛汀每写出一两章,即由周赤萍秘书取走交由周赤萍审阅,一旦提出意见,马上修改。由于材料充分,进展比较快。为了核对事实和采集到更加鲜活的材料,周赤萍安排洛汀前往湖南访问。周赤萍是湘西的老首长,有他的安排,洛汀的访问也相当顺利,获得了大量史料。因此,前后写作了约一年时间,全书初稿就完成了。

周赤萍认真批阅、修改,或加以核对,书中出现人名均为真实人物。书中集中叙述了湘西剿匪战斗中的故事和涌现的战斗英雄。全书于1962年7月定稿,周赤萍将书名确定为《擒魔记》,交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当年11月公开发行,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此后,有过许多文章介绍湘西剿匪,也出版过不少专著,但没有一位作者像周赤萍那样,是当年这场剿匪战争的高级指挥者。周赤萍的著作具有唯一性,而且成书最早。

周赤萍的《擒魔记》也有明显的局限和不足。尽管作者身为大规模剿匪战争的指挥者,但是对湘西剿匪作战的决策和指挥,却缺少全局层面的描述。他将描写的重点放在一个个战斗进程的细部,着重描写在剿匪作战中涌现的战斗英雄,而对于高层级指挥人员的活动,除对本人活动有一些回忆之外,缺乏介绍。

另一个明显不足是对湘西剿匪中的重大经验教训未作总结。任何一个历史过程中的人物和事件,都不可能完美,总有许多经验教训需要记取。湘西剿匪在大部分时段,进行得比较谨慎,计划周密,得到人民衷心拥护。但在后期与大规模“镇反”运动相交融,则有调查不足,操之过急之处。对这个问题,事隔60年后的历史研究者是有叙述的。

周赤萍《擒魔记》中出现这样的不足和缺点,带有那个时代的明显特征和局限,而且随着作者本人最终离开历史舞台,已经无法弥补了。

后记:周赤萍征战一生,历经大小战斗无数,但是湘西剿匪给他的戎马生涯印下深深印记。建国10年后,他开始酝酿并写作湘西剿匪回忆录《擒魔记》,于1962年出版,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该书也是第一部全景式描写湘西剿匪的著作。由于时间距离近,作者又是湘西剿匪的最高指挥员之一,作品自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改革开放年代里,以《擒魔记》为重要蓝本,摄制了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拥有众多观众。

周赤萍晚年受九一三事件影响,受降职处分,退出现役,保留党籍。《乌龙山剿匪记》播出过程中,没有提到周赤萍的名字。

湘西剿匪已成历史,周赤萍亦已辞世,记述这位将军与湘西剿匪和写作《擒魔记》的关系,有助于人们对湘西剿匪进程和历史人物命运的了解。

(本文除李文辉前辈提供回忆材料外,还得到洛汀之子陆海、孙女陆军提供的材料和照片,谨此致谢!)

猜你喜欢
湘西
清代康、乾时期湘西的虫白蜡业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湘西剿匪:七十年前的历史风云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棒棒儿捶在岩板上
湘西 国画
神秘的湘西菜农
第一次完胜的大会战——湘西会战
湘西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及聚类分析